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的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春夏养阳",炎热的夏季是养护阳气的最好季节,也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基础。原文:《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夏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e)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译文:夏季是草木繁衍秀美的季节,在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去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理论讲,夏季阳气最旺盛,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奥运带动了中国人的运动健身热,参与健身成为时尚。夏季来临,我们来了解一下夏季如何健身。从中医理论讲,夏季阳气最旺盛,养生要顺应夏  相似文献   

4.
晓京 《开卷有益》2014,(8):64-64
<正>立秋立秋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暑热未尽,余炎未消,晴天的中午气温仍很高。立秋后,肺的功能开始旺盛,中医认为肺属金,其性燥,《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也就是说,立秋后,多食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可适当多  相似文献   

5.
《大家健康》2011,(8):73-73
“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进行治疗或预防。是中医治疗特色之一。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的常见病、慢性病通过夏季赔补阳气、扶助正气的调理,可以使机体正气旺盛,阳气充实,体质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符合中医“发病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炎夏养生应做到三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日气候燥热,令人烦闷。根据中医“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养生之要点。具体应做到以下“三清”:头脑宜清静盛夏烈日高照,人们常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保持头脑清静、神气平和为夏日养生之首要。在夏季的生活中,人们宜修心养性,切忌脾气暴躁,情绪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2022,(5):75-76
<正>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过了立夏,就进入夏天了。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重视静养。  相似文献   

8.
<正>夏季天气炎热难耐,人们精神体力消耗大,如果加上食欲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则更容易患上各种夏季疾病(如胃肠炎、消化不良、热伤风等),故夏季应注意养生,以防疾病发生。中医学认为,夏季养生的方法很多,而且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而定,这叫做"因人制宜"。中医学夏季养生有如下四大原则:1.养"阳"中医学认为,夏季属阳,阳气旺盛,正  相似文献   

9.
傅杰英教授根据"圆运动"的理论,总结出"因时配穴"的针灸临床思路."因时配穴"主要是根据人体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即春夏季针灸的原则是使阳气"生而毋伐,长而毋亢",临床多采用井穴放血、膀胱经刮痧等促进阳气宣达以泻热,同时配合温针灸气海、关元等穴以助阳出表;秋冬季的针灸原则是使阳气"收而毋亏,藏而毋僵",临床多采用温针灸足三里、太白等穴以疏通阳气升降之枢,同时配合温针灸涌泉以引火归元.  相似文献   

10.
夏之篇     
<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战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季是指从立夏起到立秋止的这一段时间,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烈日炎炎,天阳下降,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  相似文献   

11.
严君 《开卷有益》2013,(4):54-55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时节,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与春之阳气相适应,才能保持肌体代谢旺盛。饮食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品,少食酸收之味,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有利于促进体内积热的散发。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相对应,故应注意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为此,推荐以下一些食物。  相似文献   

12.
正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小暑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  相似文献   

13.
杨峰 《肝博士》2013,(1):31-32
春为四时之首,从立春之日起,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自早春开始,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充满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是自然之子,与春之阳气相应,机体代谢旺盛,故历代养生学家提出"春宜养阳"。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肝属木,应春天阳气升发之令,似杨柳般喜条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4,(10):1425-1428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这句民谚的意思是清早下床时吃点生姜,晚上上床时吃点萝卜,甚有益于健康。为什么姜和萝卜要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进食呢?这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姜,味辛辣,性温,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人身之气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这时吃姜就违犯生理规律。与生姜相反,萝卜性凉,败火清热,下气消食,人们劳累一天,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更有利于休息。日常的食物各有特性,应该区别运用。那么,怎样才能了解食物的性味呢?一般说来,饮食之性可分寒、热两大类。那些进口火辣辣,进胃暖烘烘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创著名方剂,为回阳救逆代表方。以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回阳为臣;甘草和中益气,既缓附、姜之燥烈,又助附、姜回阳救逆为佐。用于少阴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而致之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或细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护人体的阳气"。若平时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阴旺则多寒,能受热药; 阳旺则多火,能受凉药。阳虚则易生湿;阴虚则易交燥。《医门棒喝》此条言人体内的寒、热、燥、湿四气与阴阳盛衰的关系。人身阴湿之气偏盛,则阳气偏衰而多寒,故能受温热之药,以热药能益气而散寒;人体阳热之气偏旺,  相似文献   

19.
徐长松  刘永年 《中医学报》2021,36(3):566-571
干燥综合征的"燥"非独阴虚所致,邪毒、气虚、寒凝、血瘀、湿阻、痰浊及气郁等都可造成津液生成输布障碍,出现"燥"的表现。治疗上主张多法齐举,以流津润燥:若"燥毒"伏藏于体内,可清燥解毒,以清其源头;若肾阳不足,可在补气的基础上加用温阳之品,以温阳化气、促进津液生成流动;若久病成郁,则解郁活血,以使肝气调达舒畅,同时注重活血祛瘀,以疏通津道;若水湿、痰浊凝滞,则健脾利湿、软坚化痰,以使津液流布。  相似文献   

20.
<正>因冻疮患者身体多为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之肌肤失养,阴寒伏于脉络,导致冻疮反复发生。中医研究表明,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的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在此时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所以,不失时机地"冬病夏治"冻疮,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根治。下面是夏季治疗冻疮方法。1.选用成熟的紫皮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