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形放疗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技术,它使得在照射过程中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一致,从而提高肿瘤组织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局部控制率,进而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适形治疗技术能够对靶区进行精确定位,具备强大的治疗计划系统,能通过CT、MRI等对肿瘤体积进行精确判定。近年来,人们对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巨块型肝癌或肝转移癌、前列腺癌等进行了适形放射治疗,并得出满意的结论。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剂量学和照射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质和量有了很大提高,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是放射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技术,要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正是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增益。  相似文献   

3.
适形放疗通过在三维空间的拉弧或非共面集束照射,使剂量的分布与肿瘤的形状适合,显著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进而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适形放疗通过“精确定位、精确治疗计划设计、精确治疗”已成为本世纪初放射治疗发展的主流。头颈部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关系和病人的客观因素,有时无法应用常规的定位头环定位,从而无法实施适形放疗。我科创新的通过面罩固定加金属标记的方法,对一些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定位并实施了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4.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主要的外照射治疗方式,如: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减小旁邻正常组织的剂量,降低辐射引起的急性和远期效应。调强放疗则是在常规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对射束内束流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调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放疗在世界范围已逐渐成为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提高局部的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放射治疗中,定位和摆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不同程度的放疗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腹部适形放疗患者的固定与摆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特别适宜头颈部这些比较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IMRT比常规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分布优势,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临近重要器官毒性,从而降低脑、脊髓损伤以及口干等副作用的发生率。IMRT显著提高了靶区的覆盖范围和避开正常组织,然而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局部复发依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1999年以来关于头颈部肿瘤局部复发的文献资料,对使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病人的局部复发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尽管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其照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与肿瘤靶区的适形性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照射剂量的提高和正常组织的保护创造了条件,但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NSCLC 3D-CRT治疗计划制定时计划靶区(PTY)确定和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影像引导放疗(IGRT)是分析和解决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对PTV确定及其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CT影像上勾画乳腺癌靶区体积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后或局部晚期乳腺癌作单纯放射治疗时需照射整个乳腺。常规放疗技术采用矩形切线野照射;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技术既能减少对肺、心脏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又能提高靶区体积剂量的均匀性,但前提是在CT影像上精确地勾画出靶区体积的位置和形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放疗医生之间在CT影像上勾画乳腺靶区体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主要的外照射治疗方式,如: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减小旁邻正常组织的剂量,降低辐射引起的急性和远期效应。调强放疗则是在常规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对射束内束流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调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上世纪中叶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方法。它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使得高剂量分布区与病变(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比常规放疗大有提高,减少靶区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特点及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性分析及剂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及对正常肺组织和胸部其他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选择2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回顾性地分析三维适形和调强治疗计划。调强与适形计划都要求使95%的计划靶区接受64Gy的处方剂量,使肺、食管、心脏、脊髓接受大于耐受剂量的体积最小。根据计划靶区的等剂量分布、体积一剂量直方图以及其他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计划的优劣。结果与适形计划相比,调强治疗计划在临床认可的范围内降低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但剂量的适形性有显著提高;正常肺组织的V20值减少11%、平均剂量下降2Gy,但肺组织和危及器官的V5、V10值很难进一步改善。结论调强比适形放疗更适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勤  伍钢 《放射学实践》2005,20(1):73-76
目的 :通过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照射技术设计 ,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MRT)的最佳剂量分布。方法 :选取一前列腺癌病例 ,对其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适形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利用剂量体积曲线图 (DVH)等方法评价不同技术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结果 ,治疗剂量为 3 0Gy。结果 :在得到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 ,直肠和膀胱受照剂量 >2 0Gy的体积百分比 ,常规计划照射分别为 82 %和 85 % ;适形计划照射分别为 68%和3 5 % ;而调强适形计划照射则均为 3 2 %。结论 :虽然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肿瘤靶区的剂量学要求 ,但对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则有很大的差异 ,IMRT剂量分布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特别适宜头颈部这些比较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IMRT比常规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分布优势,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临近重要器官毒性,从而降低脑、脊髓损伤以及口干等副作用的发生率.IMRT显著提高了靶区的覆盖范围和避开正常组织,然而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局部复发依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1999年以来关于头颈部肿瘤局部复发的文献资料,对使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病人的局部复发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食道癌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照射量。方法从我院食道癌患者中抽取10例并由同一肿瘤医师在定位图像上勾画靶区及正常组织,在所勾画的靶区上分别作调强计划与三维适形计划,并以PTV95%、GTV95%、CI、HI、脊髓最大剂量以及左右肺V20来作为剂量评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在食道癌的治疗中无论是从靶区剂量的调控还是正常组织剂量的约束上都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是食道癌放射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器官运动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适形放疗(3D 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可以产生高度适合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能更好地保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对于凹形靶区,能够得到比传统照射技术更理想的剂量分布。但是剂量分布的适合度越好,剂量分布受器官组织运动的影响越明显。患者进行分次放疗时,两种形式的器官运动影响靶区剂量分布,一种是同一分次中(intrafraction)的器官运动,如呼吸运动、心脏和血管跳动、胃肠蠕动等;另一种是分次治疗间(interfraction)的器官移位和变形,如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器官不同的充盈程度、疗程中患者体重的变化等。治疗分次内运动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可以分为3种,分别为模糊效应(blurring effect)、相互影响效应(interplay effect)和剂量变形效应(dose deformation);治疗分次间运动也造成剂量分布的不确定性。器官运动引起的物理剂量分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效应剂量的改变,根据线性二次模型中生物效应剂量与物理剂量的非线性关系,即使总分次的累积剂量不变,各个分次物理剂量的偏差对生物效应剂量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调强放疗即适形调强放疗(conformal intensitymodnlated radiotherapy)。是在三维适形放疗(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ntherapy)的基础上实现的。3DCRT是指照射野的形状在线束视野观(bearn eye view,BEV)方向上与靶区的形状一致而且高剂量区等剂量面的三维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IMRT则是在3DCRT的基础上,通过射束剂  相似文献   

17.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 MR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照射的高剂量在人体内的三维空间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使靶区内及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从而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期[1]。但放射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尤其是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方案,不仅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亦可消除亚临床病灶,降低远处…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期间肿瘤体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高级别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模式, 但患者的总生存率并不高。已开展的很多临床研究表明, 提高靶区剂量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 而肿瘤剂量的提高可能会增加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具有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减小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剂量的优势[1-2]。考虑到放疗期间器官的运动和肿瘤体积的变化, 若能逐步减小靶区体积或外放间距, 则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增益比。因此, 本研究对放疗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提高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从而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食管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研究食管癌的不同照射方法,评价常规三野等中心照射(RT)、三维适形(3D~C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3种放射治疗计划,分别为RT,3 D—CRT,IMRT,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通过治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差异。结果RT,3 D—CRT,IMRT的95%计划靶体积(PTV)及95%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3 D—CRT和IMRT优于RT;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PTV剂量变异度指数、处方剂量覆盖GTV百分比均以IMRT计划为最好,3D—CRT、IMRT减少了双肺受照20 Gu体积百分比(V20),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计划的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心脏1/3体积的所受剂量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IMRT为最小,P〉0.05。结论3 D—CRT、IMRT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RT,能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且能降低周围敏感器官的所受剂量,正常组织所受剂量均能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杨庆  郎锦义 《西南军医》2011,13(5):889-891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容貌毁损,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功能,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故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在首次放疗后,头颈部肿瘤病人基本出现体重下降和肿瘤明显退缩,为不影响肿瘤靶区的放疗和进一步降低正常器官受量,适时的重复修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