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晚期病人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9例老年癌症晚期病人家庭照护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结果]老年癌症晚期病人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6.41%和48.72%。[结论]老年癌症晚期病人的家庭照护者大多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技术及生活护理服务和指导,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身心现状和需求.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调查问卷对116名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116名癌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分别占62.93%和69.83%,主要的身体症状表现为疲乏和失眠,并且社交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在健康信息、心理服务、患者心理安抚技巧及疾病照护技术指导等方面有需求.结论 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存在身心问题,需要恰当地干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亲属照护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改善老年痴呆亲属照护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取有亲属照护者的老年痴呆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在出院后对其亲属照护者采用集体健康教育讲座、上门服务、电话回访、照护者座谈会、热线电话等形式进行照护技能指导及心理支持,干预期为6个月。在延伸护理前、后对老年痴呆患者亲属照护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延伸护理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延伸护理前(P<0.05)。结论 延伸护理能减轻老年痴呆患者亲属照护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放松疗法和争取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数值.结果 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心理在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策,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胡新亚  刘霞英  任勇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62-116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对47例艾滋病患者采取社会家庭支持、认知及情绪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测评。结果干预后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AS评分。结果喉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SDS、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52例心肌疾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本组心肌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心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晚期前列腺癌行手术去势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6例晚期前列腺癌行手术去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出院当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26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所好转,心理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分别为53.85%、61.54%及(58.66±14.54)、(50.98±14.16)分,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分别为19.21%、30.77%及(34.87±13.87)、(40.65±12.74)分,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晚期前列腺癌行手术去势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促进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6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问题严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脑梗塞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创伤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观察住院全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肾穿刺活检术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失眠、胸闷、胸痛、纳差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79例消化溃疡患者的情绪状况,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本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心理干预、生活干预、情绪干预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例膀胱癌患者行Bricker手术,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前后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平均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对膀胱癌Bricker手术患者实行心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有负性情绪的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周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唱荣艳  周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30-493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心理社会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社会支持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5例偏头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观察并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或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照组在手术和常规护理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心理干预组在手术治疗和心理干预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组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评分析,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2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测评.结果 75.49%的HIV/AIDS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卫生问题,除敌对情绪外,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较常模明显异常.抑郁和焦虑主观感受的发生率分别为67.65%和43.13%.结论 大部分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存在明显异常,抑郁、焦虑等发生率高,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