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套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规的辅助通气方式,由于该患者气道有肿物,用常规的在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套管,套管前端正好在肿物处,稍有不当,就容易堵住管道口,所以在气管切开造瘘口处插入了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因护理措施有效得当,保证了患者的正常通气,维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上较常见的气管食管瘘多为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较长时间后并发的管壁损伤和穿孔,形成气管后壁和食道前壁的异常通道。是气管切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我科2014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发生2例气管食管瘘。此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不多见。2例患者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发生气管食管瘘的2例患者,其中男女各1例。均为老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1],在耳鼻喉科行气管切开或造瘘置管又是喉部肿瘤手术治疗术开放气道保证有效通气的必要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的气道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除加强气道湿化、促进自主排痰外,有效吸痰是保证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方法之-[2].采用不同的吸痰方法,吸痰效果及对患者身心影响差异明显.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适合经套管气管内吸痰的新方法,与传统吸痰法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辜德英  余蓉 《华西医学》2006,21(1):145-146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即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而形成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护士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气管切开后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1气道的湿化1·1气道湿化的方法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空气未经鼻腔温化和湿化直接进入气道,易使气道内分泌物干燥形成痰痂,不但不易吸出,而且还会阻塞气管套管出现窒息,因此,术后必须常规给予气道湿化。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多种,石美玉[1]总结的有:滴注式湿化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本科室11例行气管切开发生呼吸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道阻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主要为痰痂(54.5%)、异物(9.1%)、套管脱出(9.1%)、套管位置不当(9.1%)、气管食道瘘(9.1%)、气道出血(9.1%)。结论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固定好气管套管、保持患者合适的头部位置是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对3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设立了气道管理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36例患者术后发生咽瘘1例,肺部感染1例,加强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育苏  谭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81-1982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并伴有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保持气道通畅的有效方法,而有效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但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一直是困扰临床护理的一个问题。2008年1~12月,我科共收治24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道湿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结合2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和复习相关的文献,分析气管食管瘘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的病因与气囊压力、压迫时间、呼吸机管道重力压迫气管后壁、套管不稳定活动、气管切开破坏了气管的结构和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主要是监测气囊压力、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合理镇静等.结论:加强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能减轻气管粘膜机械性损伤,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尤其对气道合并其他病理情况的患者更应严密监测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头颈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以及气管切开指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情况分为预防性和紧急性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指征。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有57例,紧急气管切开有46例。其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中度和重度吸入性损伤有41例,占71.93%;紧急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有24例,占52.17%。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是(5.51±1.28)h,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是(24.80±4.67)h。结论:中重度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要尽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没有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气道损伤后24 h是气道梗阻的高发时间,应该要密切患者是否出现如呼吸道有大量粘稠分泌物,口鼻内有大量血清样渗出以及吸氧治疗,Pa O2升高不明显,"鱼嘴状"口唇以及颈部焦痂形成等应该考虑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1],继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气管切开4 d 以上者,54%的患者出现继发性肺部感染[2],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会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3]。护理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4],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使吸入气体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维持生理状态,减少刺激、增强排痰功能、减少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恢复[5],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湿化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科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住的84例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并与传统的间断湿化、微量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因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和存在气道问题的患者。人工气道能开放下呼吸道辅助通气、供氧,并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但经常有争议气管切开是否会增加上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气管切开后误吸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吸痰技术(tracheostomy suction)指对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患者实施的涵盖支气管卫生学管理、机械通气和机械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的综合技术,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的消失,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能干燥、黏稠,甚至黏附在人工气道内径表面,使患者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2-4].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措施,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而产生出血、溃疡,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等并发症和临床风险增加.不必要的吸痰可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但若不及时吸痰,则可发生痰液堵塞,会使肺通气量降低,影响通气效果[5-7].尤其对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呼吸道阻塞和肺内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较高[8].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直接开口于颈部环状软骨下,气道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机及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吕晓  刘蓉  孙群 《中国临床研究》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6月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或ARDS引起肺功能不全造成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气管切开防护罩微量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套管外口敷料覆盖并间断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湿化(P均<0.05)。结论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中有良好的湿化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气道、减少肺部及气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术后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是救治心脏手术后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和其他危重并发症的常用方法。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道死腔 ,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 ,减少气道阻力 ,便于吸痰等 ,但也会引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 ,对心内直视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心内直视术后气管切开 10 4例 ,占同期心脏手术的 2 4 % ,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7例 ,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 10 4例中男 4 5例 ,女 5 9例 ,2 5~ 72岁。其…  相似文献   

16.
口腔疾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术后需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的患者术后2~3d痰液较多,特别是有吸烟史的患者会产生大量黏稠痰液,因此气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曾经有1例患者因为痰液较多,气道湿化不到位,痰痂堵塞,危及生命。自此我科采用输液装置为气管切开患者持续24 h进行气道湿化,辅以加湿器加湿病室空气,效果佳。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科2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无一例因痰痂堵塞气道的危险情况再次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道交换导管在头颈部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时,麻醉医生将气道交换导管通过螺纹管直角接头处的开孔置入气管导管内;固定气道交换导管的位置不变将气管导管与螺纹管直角接头向外移动。手术医生撑开气管壁同时见到气道交换导管后,置入金属气管切开套管,将5.0#或4.5#气管导管与金属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出现连续稳定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2)波形后,将气道交换导管、螺纹管直角接头及气管导管一并移除。自气管切开开始(T_0),每隔5 min(T_1-T_3)记录一次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气管切开期间患者的反应和咳嗽情况评估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由气管内插管向气管切开的转换。与T_0相比,T_1~T_3时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1~T_2时HR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3时HR出现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整个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试验中86.67%的患者面部表情无反应,10%的患者有轻微反应,3.33%的患者出现鬼脸表情,但未出现反射性头部运动等严重非预期反应;76.67%患者气管切开期间未出现咳嗽反射,20%的患者出现轻度咳嗽,3.33%的患者出现中度咳嗽反射,但无重度咳嗽反射的发生。30例患者无因创面渗血严重或吻合血管意外而需要二次手术。结论气道交换导管能够有效地保障困难气道患者由气管内插管向气管切开转换时的气道安全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微量输液泵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已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在救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气管切开后,冈气道自身湿化作用降低,易使分泌物干燥黏结,阻塞管腔,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加之气管切开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吸痰及反复创伤性操作增加,会导致如气道黏膜出血等气道不良并发症。我科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脑损伤、脑出血患者中最有效的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道阻塞,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抢救的基本保障。高龄、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50%~70%,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供给营养,可减少该类患者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陶朵  林海燕 《现代护理》2007,13(27):2613-2615
目的 研究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护理有无差异.方法 对137例喉癌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118例患者实施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采用气道阻塞、脱管及咽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循证护理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38%、1.46%、3.65%,传统护理组分别为11.86%、7.63%、11.02%,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与传统护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