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并配合经络穴位电刺激。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5%,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龙耀斌  黄福才 《中国康复》2012,27(2):109-1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性胃管插入营养支持,研究组行经口间歇管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入院30 d后肺活量、呼吸频率、最长呼气时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共4组各28例,A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B组给予IOE,C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联合穴位按摩,D组采用IOE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4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D组SSA评分低于A、B、C组(P<0.05);B、C组SSA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D组均高于A、B、C组(均P<0.05);B组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期间,B、D组未发生吸入性肺炎,A、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例(14.29%)、2例(7.14%),B、D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组(P<0.05)。A组与C组吸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共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饲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0d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吞咽障碍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和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歇性管饲结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2月如东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依据入院顺序予以依次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持续经鼻滴注营养干预,观察组30例予以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表评分是(177.50±16.23)分,高于对照组的(136.68±15.91)分(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强吞咽功能与改善营养状态,而且还能促进病人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艳丽  崔颖 《中国康复》2017,32(5):397-400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和间歇经口至胃管饲(IOG)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以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80例随机分为IOE组、IOG组和对照组(持续经鼻至胃管饲),每组各60例,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3组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IOE组和IOG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和IOG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OE组、IOG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OE组和IOG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IOE组和IOG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O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且治疗过程中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小血管病(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CSV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采用IOE,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饲法(NG)。入院24 h(治疗前)和2周时(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肺炎发生率、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FSS评分、FOIS分级、BMI、Alb、Hb、肺炎发生率、MBI及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治疗后VFSS评分[(8.22±2.20)分]、FOIS分级、BMI[(19.1±1.5)kg/m2]、Alb[(36.0±4.1)g/L]、Hb[(117.1±10.2)mg/L]、肺炎发生率、MBI[(50.3±14.3)分]及WHOQOL-BREF评分[(62.5±9.6)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OE较NG更能改善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有助于提高其ADL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对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留置鼻胃管(NGT)与IOE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入院24 h和治疗15 d后,对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渗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经口摄食能力、渗漏及误吸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入院后第3日起,记录患者的日均喂养量。 结果 治疗15 d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35.12±1.08)g/L]、血清总蛋白[(56.54±4.17)g/L]、血清前白蛋白水平[(0.17±0.05)g/L]和SWAL-QOL评分[(47.56±5.72)分]改善(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5.91±1.37)g/L]、血红蛋白[(117.43±9.46)g/L]、血清总蛋白[(59.12±3.68)g/L]、血清前白蛋白[(0.20±0.04)g/L]水平、BMI[(21.51±1.07)kg/m2]、SWAL-QOL评分[(58.14±4.91)分]改善(P<0.05),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数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15 d后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BMI、SWAL-QOL评分改善优异(P<0.05),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数明显较少(P<0.05)。入院第4日起,观察组的实际喂养量占目标喂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比于NGT,IOE能更好地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余欢  李娟  邹敏 《护士进修杂志》2022,(24):2258-2264
目的 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电刺激法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组(IOE组)、穴位电刺激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诊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IOE组加用IOE法,穴位电刺激组加用穴位电刺激方法,观察组采用IOE联合穴位电刺激方法,4组患者均干预4周,收集分析干预后各组患者在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吸入性肺炎4个方面的变化。结果 (1)吞咽功能。摄食量评估及症候改善情况: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2级患者比例观察组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3、4级患者比例,对照组、IOE组和穴位电刺激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观察组和IOE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组。(2)营养状况及(3)生存质量2项观察组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组均高于观察组和IOE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择时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择时穴位刺激组和常规穴位刺激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口腔护理,择时穴位刺激组和常规穴位刺激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择时的穴位刺激和常规时间的穴位刺激,2次/d,共2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结果评价有效率,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择时穴位刺激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穴位刺激组和对照组,且常规穴位刺激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EAT-1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择时穴位刺激组的EAT-10评分低于常规穴位刺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WAL-QO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择时穴位刺激组、常规穴位刺激组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择时穴位刺激组评分高于常规穴位刺激组和对照组,常规穴位刺激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而择时穴位刺激的临床效果则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管饲置管法家属教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入住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3)与对照组(n=13),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家属施行间歇管饲置管法培训教育。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抑郁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进行评估,分析家属熟练掌握间歇管饲置管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置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观察组抑郁、焦虑案例为6例,对照组焦虑、抑郁案例为10例,观察组心理应对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熟练掌握管饲置管法能增加患者康复信心,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为患者出院后进入家庭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拓展优质护理延伸服务方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经口置管至食道管饲法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2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长期留置鼻饲,观察组予间歇经口置管至食道管饲.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情绪状态,营养状况采用血清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对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00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留置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冰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咽部冰刺激及低频电疗。评定临床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及咽部冰刺激联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吞咽障碍患者对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技术的认可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且有留置胃管、鼻肠管史,并在康复科接受过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的患者30例。使用自制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认可程度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吞咽障碍患者对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留置胃管/鼻肠管技术(P0.05),不同类别的吞咽障碍患者之间对该技术的认可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除了在治疗上有优势,同时也得到吞咽障碍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持续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杜念念  万裕萍 《中国康复》2023,38(5):304-306
目的:探讨“利咽通络”针法联合间歇性管饲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间歇性管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利咽通络”针刺法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咽通络”针法联合间歇性管饲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最适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类型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作用方式。 方法60例经电视透视吞咽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10 d,比较2组的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将2组患者按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误吸、喉上升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食量、食物残留量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2组轻、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肯定,主要通过改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起作用。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最适合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轻度患者无优势,重度患者具有疗效较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