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7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认知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针刺伤认知情况及格率为59.8%.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得分情况与工作年限相关,79.4%护理人员认为加强针刺伤相关知识培训十分必要。结论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对预防针刺伤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23所医疗机构的2 714名护理人员采用针刺伤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 714名调查对象中,有2 321名(85.52%)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较高人群是年龄20~35岁、本科学历、工作年限1~10年、护师职称、内科护士、已婚、公立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知识得分为(17.35±2.11)分,回答正确率为78.8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预防针刺伤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历、工作年限和医院性质、近一年是否接受针刺伤预防培训。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知识较薄弱,应加强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分层培训,提高认知水平,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俞荷花  彭飞  王芳 《护士进修杂志》2022,(13):1214-1218
目的 将急诊针刺伤预防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降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环境。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急诊针刺伤临床审查指标,规范临床行为实践,比较实践变革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以及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急诊各层级护理人员预防针刺伤知识水平大幅提升,其中护师针刺伤知识理论考核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6,P<0.05),主管护师操作考核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P<0.05);针刺伤标准操作依从性大幅提升均>70%;针刺伤发生率降低。结论 基于循证的临床实践变革能有效推进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控工作落实,提升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知识知晓率,提高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标准操作执行率,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艳 《妇幼护理》2022,2(14):3366-3368
目的 探讨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措施在输液室护士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于 2020 年 1 月在本院输液室实施 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的防护措施,分别在实施前后随机抽查本院输液室护士各 32 名,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分 析对比两组针刺伤的发生率、防护意识及水平、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输液室 护士的输液操作习惯、输液安全意识、预防知识、输液流程掌握均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 基于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的防护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室护士防护意识及水平、满意度,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77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50.26%的医生、89.3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其中,66.67%的外科、妇产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30.00%的感染病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的科室是急诊科和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96.15%和93.33%。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5.54%的医生、34.84%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20.94%和42.70%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预防针刺伤知、信、行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23所医疗机构的2 714名护理人员进行预防针刺伤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14名调查对象中,有2 321名(85.52%)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预防知识(17.34±2.11)分,预防态度(50.69±4.89)分,预防行为(45.94±5.74)分。针刺伤预防知识、态度与针刺伤预防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针刺伤预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针刺伤预防知识、针刺伤预防态度、职称、工作科室、有无针刺伤经历、有无接受预防针刺伤教育、医院等级、医院性质。结论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不尽如人意,针刺伤预防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针刺伤防护行为与知识、态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方法 举办针对性针刺伤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对针刺伤发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制定预防锐器伤害管理规划,锐器伤害档案,确保追踪和观察等措施.对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和针刺漏报率做比较.结果 医院护理人员经过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等系统干预,职业感染针刺伤知识从原来的平均47分上升到97分,护理人员针刺伤由每年2.21人次下降到平均每年发生1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器伤上报率上升到60%(p<0.05).结论 教育、瞥导、防护处理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率和提高针刺伤后正确处理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宝安中医院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生的环节原因及防护处理等方面的调查,制定干预政策,减低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43%,针刺伤原因中操作不当占到86%,针头用后能放在特制专用的硬塑料盒占20.9%.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针刺伤损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对策,预防和控制针刺伤损伤.  相似文献   

9.
孟晓琴 《华西医学》2012,(1):121-123
目的探讨防范护士针刺伤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并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等措施,从而实现对针刺伤风险的有效控制。结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被调查的307名临床护士中,231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5.2%,其发生针刺伤415次,发生密度1.27次/(人·年),不同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22.17%)、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7.83%)。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一次性注射器(42.89%),以普通病房为主(24.82%)。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于防护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掌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1),护理工作年限1年和10年的护理人员对做注射治疗需要带手套的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而对于血源性疾病针刺伤暴露后的预防措施,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较完备的知识,说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较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结论临床护士面临针刺伤职业危险,防护意识淡薄,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对改善ICU护士针刺伤现况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院28例ICU护士回顾性调查针刺伤情况后,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包括针刺伤预防知识培训、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便携式治疗车、应用安全性利器盒),于干预后6个月针刺伤调查情况与前6个月进行对比。结果实施综合预防措施后,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上报率提高,高危重点环节发生次数降低,针刺伤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ICU护士针刺伤的现况,为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保障了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临床实习护士通过临床实习前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锐器伤发生率明显减少,锐器伤发生后,正确处理率干预后较干预前好.方法 采用交谈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在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本院实习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资料、锐器伤的时间、地点、原因、次数、个人防护措施、针刺伤后处理、相关防护知识等,共发出218份,回收218份,经相关人员审核,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分别统计锐器伤原因、次数、个人防护措施、针刺伤后处理、相关防护知识等;将其分为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干预前98人为对照组及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干预后120人为试验组.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2008年至2012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将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纳入临床实习的岗前培训等多项干预措施后,锐器伤发生率明显减少,锐器伤发生后,正确处理率干预后较干预前好.  相似文献   

13.
曹晓霞  凌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92-1594
【目的】了解本省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以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与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及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10名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结果】46.0%的急诊护士有针刺伤的经历。其中,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针头/锐器放置不当、处理他人未处理用物、被他人不慎刺伤、因病人躁动被刺伤。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的职称为护士及护师,发生率为89.1%。急诊护士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针刺伤上报率偏低,为10.9%,上报率低主要原因为医院.没有登记报告制度、护士认为没有必要报告以及针刺伤后不知向谁报告。【结论】在临床实际中,相关预防针刺伤措施仍未完全实施。应在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基础上落实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切实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所三甲医院共150名在职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危害认知量表及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及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针刺伤、血液体液污染、X光照射的发生率分别为39.3%、38.7%、6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职称、低学历是职业危害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危险因素,过往有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是职业防护培训的重点对象,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724-2726
目的通过对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针对性防护措施以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方法统计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内28例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事件,并结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预防知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共发生职业暴露危害285次,其中利器损伤132次,化学试剂损害98次,物理损害55次;发生于无职称护理人员209次,护士42次,护师25次,主管护师9次。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无职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与防护行为的认知掌握程度最低,主管护师掌握程度最高。结论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其职业危险程度相对较高,护理人员频繁接触锐器、物理化学、生活、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导致其职业暴露发生风险较高,应积极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进而保证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针头造成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现已证实大约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1].近年来,对针刺伤的研究仍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害的防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在职一线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然处于职业损伤的较高水平.王祥英等[2,3]统计显示,1年间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68.12%~84.2%,污染针头刺伤率为77.67%,年人均针刺伤2.8次,治疗室和手术室的针刺伤发生率甚至达100%.为了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害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危害,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和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设立一般干预组与综合干预组,对一般干预组进行防针刺伤相关培训及管理,综合干预组进行一般干预的同时加用小泡沫垫防针刺伤,观察1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一般干预组与综合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前针刺伤发生率为57.95%,干预后一般干预组为47.74%、综合干预组为22.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泡沫垫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预防针刺伤依从性,降低其针刺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统计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结果:本组93名发生针刺伤315次;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职称护理人员(P0.01);儿科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占30.20%;更换针头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比例较高,占17.14%。结论:缺乏防护教育、违反操作原则、工作强度大、管理及制度不完善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当代护士》2021,28(8):165-167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9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成立"4R"危机管理质量控制小组,于2019年5—10月将"4R"危机管理应用于96名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预防管理,比较"4R"危机管理前(2018年12月—2019年4月)与管理后(2019年5—10月)96名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4R"危机管理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明显高于"4R"危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4R"危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保障急诊科护士安全,稳定急诊科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