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引起甘肃省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污染途径和影响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白银市食源性疾病发生事件、报告病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等监测数据,获得白银市主要危险食品、污染途径和威胁健康的饮食行为。结果 2013—2017年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数中各类致病食品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7,P0.05),占比最多到最少的趋势基本一致;食源性疾病病例和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的水果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较多的水果为西瓜(35.03%,36.74%)、桃子(21.81%,13.58%)、葡萄/草莓(9.64%,11.89%);主动监测和致病菌监测均检出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高的食品,主动监测时检出率依然较高。结论引起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是水果类及其制品,以西瓜和桃子为主;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部分居民存在影响健康的不洁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别和分布,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哨点医院送检的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统计检测数据和病例信息,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346份标本中检出阳性47份、阳性检出率13.58%(47/346),GⅠ型和GⅡ型分别为1.73%(6/346)和11.85%(41/346);第二季度阳性构成比最高,男女性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0,P>0.05).3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4.64%),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98,P<0.05);暴露食品中水果类及其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中以散装导致患病占比最大;可疑进食场所中家庭自制食品感染诸如病毒构成比最高.结论 阿克苏地区食源性疾病中存在GⅠ型和GⅡ型基因组感染,流行株以GⅡ基因组为主;食源性疾病阳性病例多为婴幼儿童,很有必要加大诺如病毒监测;卫生健康委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引导教育宣传和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食源性疾病病原感染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方案采集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依据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分型和病原鉴定。结果 2013—2014年474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检出志贺氏菌12株、沙门氏菌4株、大肠埃希氏Ο175菌1株,发病人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5);以成人居多,不同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8,P0.05);临床诊断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不同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5);不同疾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第三季度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不同季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P0.05)、病例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结论武威市食源性疾病检测病原主要为志贺氏菌,应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状况,探讨致病病原谱及流行特点,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在靖远县人民医院采集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咽拭子和痰标本,收集监测病例相关临床信息,检测咽拭子标本中8种常见呼吸道疾病病毒,检测痰标本中8种常见呼吸道疾病病毒和6种常见呼吸道疾病细菌.结果 346例病例中,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任一病毒检出阳性率为41.33%,阳性率流感病毒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次之;不同性别任一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5,P>0.05);年龄越小病毒检出阳性率越高(趋势x2=24.594,P<0.01);不同年度(x2=11.619)和不同季度(x2=30.201)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感病毒仍是白银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最主要病原之一,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每年冬春季白银市应广泛宣传流感防控知识,更加关注儿童呼吸道疾病,控制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的不同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导出深圳市龙华区2014—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学哨点医院监测病例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4—2021年深圳市龙华区共报告5 046例疑似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例,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4.29%;检出率前3位为沙门菌(67.41%)、副溶血性弧菌(24.41%)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3.88%)。20岁以上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高于20岁及以下患者,20岁及以下患者的沙门菌阳性率高于20岁以上患者,不同年龄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细菌谱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呈明显季节性分布,双峰分布主要集中在2至4月和9至11月;秋季和夏季阳性率高于冬季(P均<0.05),夏季阳性率高于春季(χ2=7.539,P=0.006)。暂住人群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长于常住人群(Z=5.252,P=0.022),15岁以下人群时间间隔长于15~30岁和3...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确定高危食品类别,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白银市各监测点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大、中、小型饭店)、超市、零售店、小吃店等采集样品,采样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样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检测分离致病菌。结果 1 385份18类食品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0株,总检出率为7.9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检出率为2.47%,蜡样芽胞杆菌61株、检出率为10.1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株、检出率为1.07%,沙门氏菌1株、检出率为0.08%,铜绿假单胞菌5株、检出率为22.73%;其中生奶和乳粉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桶装饮用水、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地方食品米面和婴幼儿配方粉,果蔬类、城市流动早餐、水产品、冷冻饮品、蛋制品、速冻米面、鲜榨果汁、节令食品中未检出致病菌,不同类型采样地点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3,P0.05),不同年份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结论白银市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致病菌分布,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新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8—2021年共监测病例30 115例,其中男性14 945例,女性15 170例;报告病例以第三季度最多,共10 475例、占34.78%;年均发病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高60.50/10万,和田地区最低10.22/10万;报告病例数以0~5岁年龄组最多(6 442例、占21.39%),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25.4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98.45%;可疑暴露食品中水果及其制品占比最高25.76%,可疑进食场所中家庭占比最高72.90%。共采集标本8 393份,检出阳性909株,检出率10.83%;检出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高32.41%,哈密市最低1.78%;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6.61%,副溶血性弧菌连续4年未检出。结论 2018—2021年新疆各地区(州、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第三季度,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应继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数据.结果 2014-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4799例,其中住院病例1277例,平均发病率为60.505/10万,平均住院率达8.629%,无死亡病例报告.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每年10-12月出现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6~12岁为主,主要病源食物为肉类及其制品.结论 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2)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结果,了解广西柳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食源性疾病患者主动监测信息,对患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共发现食源性疾病患者108例,检出沙门氏菌2株(1.85%),女性患者63例(58.3%),男性患者45例(41.7%),小于5岁的儿童26例(24.1%),8月份患者最多24例(22.2%),可疑致病食品以米面制品(30.6%)以及肉类及其制品(25.9%)为主。结论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出率较低,儿童发病率较高,可疑致病食品以米面、肉类及其制品为主,加强主动监测,积极防控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汪真  闫晓军 《地方病通报》2022,37(1):71-73+81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导出2016—2020年漯河市郾城区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16—2020年漯河市郾城区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959例,检测粪便样本959份,检出病原体阳性样本40份、阳性率为4.17%;发病较高月份为6月(176例、占18.35%)、7月(149例、占15.54%)、8月(106例、占11.05%)和10月(120例、占12.51%);年龄以18~40岁为主(283例、占29.51%),≤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7.31%),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177例(占18.46%),可疑暴露食品中粮食类及其制品最多(185例、占19.29%);病原体阳性病例中,沙门菌阳性率最高(2.40%)。结论 漯河市郾城区仍存在一定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将被动监测逐步转变为主动监测,加强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