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本病治愈难度大,愈后又常易复发,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中医称溃疡性结肠炎为"肠澼",肠澼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又被称为"久痢"、"休息痢"等,且"休息痢"一词使用广泛。中医学将具有"腹痛、里急后重,赤白脓血便"表现的疾病,统归于中医学的"痢疾"范畴。中医药在此病的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本文旨在将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沿革做出总结,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疗效欠佳,易复发,中医"治未病"理论有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本文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阐述"治未病"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1-2]。因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肠内局部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在U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C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总结制定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中"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活动性炎症及调节免疫紊乱为主,疗效欠佳。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改善病情、减少复发、副作用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UC的有效手段。现笔者就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具体如下。1辨证分型,分期内治1.1辨证分型论治:现多数医者根据病证的病机变化,大致可将本病辨为6个证型:湿热蕴结型、脾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lcem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也不十分的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UC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灌肠治疗UC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也不十分的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UC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灌肠治疗UC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可致癌变。本病属中医学"泄泻"、"休息痢"等范畴。笔者于2009年3月~2011年2月间,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难治性疾病,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不断完善,通过对中医学络脉系统的阐述,及邪入络脉病机理论的认识,指出络病的七大特点,阐述了通过络病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指出从宏观与微观上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皆有密切联系,并分析了治络之法及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与细胞焦亡互作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浊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中医学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是浊毒内蕴的病理学基础,细胞焦亡为浊毒内蕴的微观体现,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细胞焦亡”互作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浊毒内蕴”病机相契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细胞焦亡”互作失衡角度探讨“浊毒内蕴”的病因病机,是将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初步尝试,旨在为临床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历来以内科辨证思维为主导,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均与中医的"疽"相似。现借鉴中医外科治疽经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注重阴阳、气血辨证及局部辨证,将本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疾病活动期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缓解期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结合中医保留灌肠及针灸,临床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病程长,易复发。任顺平主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从"疡"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即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内科病。在治疗中整体辨证,局部对症,内外相合,分期施治,适时采取清热燥湿、益气健脾、敛疮生肌、解毒排脓之法,为本病的治疗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林燕  李兴广 《北京中医药》2012,31(3):191-192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和"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积为标"病机特点符合络病"久、瘀(痛)、顽、杂"之实质。"毒损肠络"理论是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深入认识。基于"毒损肠络"理论,采用以解毒通络法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法,将清热解毒、化积除湿、益气和络、调和营卫有机结合,有望建立解毒通络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说表里沟通的一个代表,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动物模型在中医学说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运用西医病理动物模型能否反映中医的实质是实验成功与否的条件,本文从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入手,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应用于"肠病及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西药疗效差,复发率高,病情缠绵难愈,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王新月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科研工作,对本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疗效显著。其认为本病病机复杂,单一治疗疗效不佳;本病在活动期首先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表现寒热错杂,治疗时须温清并济;长期不愈多脏俱损,须整体调治;初病宜通降,久病宜升提;巧用血药,促进溃疡修复;权衡固涩和酸收,调理肠道功能;内病外治,局部用药等使药物直达溃疡面,利于吸收。  相似文献   

15.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腹痛""泄泻"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多有经验。笔者采用仪征市中医院愈肠灵二号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医药》2020,(1):23-26
田德禄教授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经验颇丰,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变化,强调分期论治的同时,兼顾活血化瘀。并针对肠镜下改变,纳入"内疡"论治,辅以中药灌肠,整体与局部相合,宏观微观辨证相参。从源流考析、病机方药分析、治法特色理论、常用药物加减、验案举隅等方面,对田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本病的有效疗法。方法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结论四神丸加味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或发热等症状,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疗效极不理想,许多中医药同仁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对本病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创制了大量临床验方.为找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剂用药规律,笔者应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国内近5年报道的临床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55-1156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往往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气血同病,治疗难以取效。沈洪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科研工作,对本病见解独到,治疗效果显著。认为脾肾亏虚是其发病的基础,湿热、瘀毒、积滞等壅滞肠腑,相干为害,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上常温补脾肾与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敛疡生肌等法联合应用;表现为寒热错杂者,需温清并济;久治不愈多脏俱损者,虚整体调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