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诊护理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对于患者家属在场情况(family presence,FP)的认可度,以期为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准许FP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仁济医院和瑞金医院急诊工作超过1年的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ullbrook调查问卷对急诊护士进行FP态度调查。结果在48份有效问卷中,女性调查对象占多数,共42名,占87.5%;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分别占54.2%和31.3%;职称以护师为主,共26名,占54.2%;参与调查的基本都是临床一线的护士和抢救护士,分别占45.8%和41.7%。在参与本调查的48名急诊护理人员中,有40名护理人员经历过FP,占83.3%;有8名护理人员未经历过FP,占16.7%。79.2%的护士认为"亲眼目睹心肺复苏的过程对患者家属也是一种心灵创伤",仅8.3%的护士认为"心肺复苏时,患者家属或者朋友在场对患者有益"。70.9%的护士并不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同意FP。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护士均认为让患者家属亲眼目睹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可能会对患者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对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结论大部分的急诊护理人员对FP持反对态度,认为FP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心肺复苏和一些侵入性操作过程中是否允许家属在场 ,在美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1 993年美国急救护理协会 (ENA)通过了议案 ,支持在心肺复苏和部分侵入性操作中允许家属在场。 2 0 0 1年对此进行了修改 ,将家属在场纳入ENA创伤护理核心课程和急诊儿科护理学课程。同时也成为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心肺复苏和急诊心血管护理的指南。护理专业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此倍加关注甚至引发争论。新的调查研究和民意测验显示 :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认为患者在急救或濒临死亡时家属应该在场 ,这对家属有诸多益处。从病人角度来说 ,儿童在接受一些令人紧…  相似文献   

3.
李延芳  李红  刘乃红 《护理研究》2012,26(32):2981-2983
介绍了家属在场(FP)定义及背景,综述了不同角色对在心肺复苏及侵入性操作时家属是否在场的看法,以及家属在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心肺复苏或侵入性操作中病人家属是否在场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肺复苏和一些侵入性操作过程中是否允许家属在场,在美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1993年美国急救护理协会(ENA)通过了议案,支持在心肺复苏和部分侵入性操作中允许家属在场。2001年对此进行了修改,将家属在场纳入ENA创伤护理核心课程和急诊儿科护理学课程。同时也成为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心肺复苏和急诊心血管护理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病人呼吁在行侵入性操作和心肺复苏术时允许家属在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侵入性操作(IPs)和心肺复苏(CPR)时允许家属在场(Family Presence,FP)是近年来相对比较新的做法,也受到医务工作者和媒体的关注。作者曾经调查了有FP经历的家属和医务人员的看法,在893名被调查者中59%表示肯定。为了进一步了解经历过FP的病人的感受,作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对象及方法1996年12月至1998年4月,美国西南部地区的一级创伤医院的急诊室允许病人家属在IPs和CPR时在场,过程采用ENA(美国急诊护士协会)的FP常规。调查对象为会说英语,至少有一名家属陪同进行I…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和介入性操作时患者家属在场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复苏和介入性操作时家属是否在场已经成了当下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受到医务工作者和媒体的普遍关注。纵观过去几十年国外的医疗和护理专业杂志中,都提出了医生和护士在患者家属在场(family present,FP)问题上不同程度的意见分歧。由于中国以及亚洲的医疗体制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国内少有对家属在场的类似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国外FP研究现状,我们借鉴国外经验,作如下综述。1FP的概念和背景在19世纪50年代晚期,濒死患者往往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度过最后时刻,因而当时并不存在家属在场的伦理道德争论。由于高科技医疗水平的进展,患者从家里移…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特殊的病人,面对的家属也满脑严峻和焦躁。如果病情危重无法从病人口中了解病情,而医护人员又不能艺术地与病人家属沟通使之配合,甚至无意中激怒了家属,将对治疗与抢救形成巨大阻力。如果对病人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到位便很可能贻误治病时机,令病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和医院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可以说急诊科护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 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除了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医嘱外,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情、执行医嘱和护理也同样至关重要。这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工作积极主动,做医生的得力助手 由于急诊科一般没有或仅有很少的固定医生,大多由临床专科轮流派班,甚至白天由门诊医生、晚上由病房医生临时顶替,缺少专职的急诊医师,医生的急诊经验受到限制。所以急诊科护士的责任更重大,  相似文献   

8.
给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或心肺复苏时不允许家属留在现场或病人身边 ,是因为担心影响临床工作 ,引起家属精神负担 ,以及担心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 1995年美国急症护士协会 ( ENA)提出许可有家属临场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或有创操作的设想 ,并认为这对病人和家属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为此 ,作者根据有家属临场作心肺复苏或有创性操作的原始记录 ,及 ENA制定的准则 ,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材料来自作者工作所在地区的一级创伤中心急诊部 ,作者调查了 39名病人家属和 96名医务人员 ( 6 0名注册护士 ,2 2名住院医生和 14名主治医生 ) ,继续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主要影响因素,比较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不良影响因素的看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34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影响因素的看法.[结果] 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95.5%),病人多的时候医生相对不足(93.3%),急诊护士数量少(85.0%),医生工作压力大(83.6%),急诊科环境差(83.6%);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不良的影响因素的看法在人员方面,医生得分4.04分±0.87分,护士得分4.51分±0.67分;在社会方面,医生得分3.47分±0.59分,护士得分4.18分±0.57分.[结论]明确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因素,对提出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护士应有高度应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林 《家庭护士》2008,6(1):223-224
急诊科护理工作范围跨度很大,几乎涉及到各科临床专业,而急诊病人几乎都是被动而来就诊者,他们及其陪侍人急切地要求医护人员为他们解除病 痛.急诊护士所面临的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准确而快速判断病情,尽快作出分诊并准确 执行医嘱;二是要突出一个"急"字.当遇到一位呼吸、心跳骤停特级危重病人时,如能在4 min内给予规范化心肺复苏(CPR)常可挽救病人生命,而在6 min后才进行CPR,则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坏死而造成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一旦延误到10 min后给予CPR,即使可恢复心 脏跳动但呼吸功能极难恢复自主呼吸,最后多数形成脑死亡.急诊护士是接诊与抢救病人的 "前哨",有时是决定病人病情预后的第一人.要做到科学分诊和提高急症抢救质量,急诊护士必须具有高度应变意识及一定程度的急诊医学知识和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家属在照顾病人期间的洗手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从而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对急诊的220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属在照顾病人期间的洗手情况,得出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急诊病人家属的洗手率为80.0%,女性高于男性;家属的有效洗手率不高,家属对洗手的目的、方法等认识存在误区.[结论]护士应对急诊病人家属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的有效洗手行为,从家属方面降低通过手途径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急诊科培训前后医学生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加强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115名医学本科临床实习学生行心肺复苏基本理论测试并利用模拟教具行单项操作测试,然后给予4学时的综合模拟培训。再次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并就培训方式作问卷调查,将培训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培训前理论考核平均成绩(57.1±22.1)分;操作总及格率仅7.8%。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达到96.8分,操作考核及格率达到100%,均远远高于培训前。全部单项操作正确率在66.1%~97.3%,较培训前有大幅度提高。反馈意见收回115份,认为医学生在急诊实习中有必要加强心肺复苏培训者占82.3%,认为最佳培训方式是增加实际操作模拟培训者占96.6%。结论虽然经过系统学习,医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仍明显不足,教学医院急诊科对医学生在急诊实习中,特别是应用模拟教学手段在心肺复苏实际操作培训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翠林 《家庭护士》2008,6(3):223-224
急诊科护理工作范围跨度很大,几乎涉及到各科临床专业,而急诊病人几乎都是被动而来就诊者,他们及其陪侍人急切地要求医护人员为他们解除病痛。急诊护士所面临的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准确而快速判断病情,尽快作出分诊并准确执行医嘱;二是要突出一个“急”字。当遇到一位呼吸、心跳骤停特级危重病人时,如能在4min内给予规范化心肺复苏(CPR)常可挽救病人生命,而在6min后才进行CPR,则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坏死而造成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一旦延误到10min后给予CPR,即使可恢复心脏跳动但呼吸功能极难恢复自主呼吸,最后多数形成脑死亡。急诊护士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家属在照顾病人期间的洗手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从而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对急诊的220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属在照顾病人期间的洗手情况,得出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急诊病人家属的洗手率为80.0%,女性高于男性;家属的有效洗手率不高,家属对洗手的目的、方法等认识存在误区。[结论]护士应对急诊病人家属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的有效洗手行为,从家属方面降低通过手途径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4年4月抽样选取200例由急诊科转入病房住院病人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以口头交接为主要方式的急诊转出病人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转出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两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急诊病人转科交接时间缩短将近10min,两组病人在转科过程中问题发生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4%,观察组病房医护人员对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61%,观察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不但可以为危重病人节约抢救时间,保证病人安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了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总结对急诊科轮转护士实施规范化路径培训的实践体会。通过制定培训路径,组织带教老师学习讨论,对57名轮转至急诊科的护士严格按培训路径进行急诊护理管理、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与传统培训方式比较,轮转护士理论成绩合格率从42.37%上升到了92.98%,心肺复苏、洗胃、口鼻吸痰操作考核合格度达1.%,呼吸机使用考核合格率也从35.95%上升到了96.4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急诊科200例病人和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病人希望在接受就诊、治疗、护理、入院甚至离院时都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结论 急诊护士在提供急诊服务的同时应掌握一些与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急诊护士在促进健康中的作用,使病人能够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医学模式下,实施心肺复苏时通常要求患者家属在抢救现场外守候。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实施心肺复苏时家属是否可以在场已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国内外对这一问题命名为患者家属在场(FP)。纵观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报道,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对于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和意见,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医疗体制与其他国家不同,国内鲜有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报道。本文在国外研究文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护士在复苏知识方面的不足及护士在作复苏决定中所扮演角色和承担的责任,鼓励用多学科方法去做决定,而非医护人员个人的观点,Bass对肿瘤科的护士进行小样本调查。调查结果 当问及关于在复苏方面他们的任务时,绝大多数护士回答在心肺复苏的执行方面,而未提及作决定等方面的问题。对是否所有肿瘤病人都适合于复苏有不少的质疑,认为首先它是有损于病人尊严的操作,从疾病状态来看,并非所有肿瘤病人都应给予复苏,因为有时复苏本身是无效的,他们认为这是处于从道德的角度考虑。而有些护士感觉复苏能成功,她就会主动与病人和他们的照顾者…  相似文献   

20.
余波  蒋亮冰 《当代护士》2008,(3):110-111
从伦理学角度对介入性操作和心肺复苏时患者家属是否在场进行思考,认为家属在场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保证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和自主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和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