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安宁护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开展安宁护理的今天,安宁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送药、翻身、叩背”等技能性活动,而是为满足临终患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全面照顾。因此,安宁护士的素质对完成安宁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宁护理是对安宁病人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护理,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其目的在于使安宁护理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和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相似文献   

3.
安宁护理是临终关怀学科中一个正在被人逐步认识和有待开发的领域。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安宁护理患在不同的心理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尝试,目的是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尊严、满意而无憾地达到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和安宁疗护知识需求。方法 2022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州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441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安宁疗护认知问卷、安宁疗护知识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实习生安宁疗护认知总分(7.78±3.54)分,安宁疗护哲理和原则维度得分(1.74±1.00)分,症状控制维度得分(4.55±2.42)分,心理及社会支持维度得分(1.49±0.8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了解安宁护理[B=1.667(95%CI:0.820~2.514),t=3.860,P<0.001]、有照护终末期患者经历[B=0.702(95%CI:0.049~1.355),t=2.105,P=0.036]是护理专业实习生安宁疗护认知总分高的影响因素。护理专业实习生对安宁疗护知识需求排在前5位是人文关怀、心理照护、基础护理技术、死亡教育、舒缓疗护技术。结论 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安宁疗护认知低,对安宁疗护知识需求多,学校应重视安宁疗护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与安宁疗护的现状,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参与过程中存在准入体系保障安宁疗护不公平、未衔接医保全面保障安宁疗护、跨地区保障安宁疗护难等挑战,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推动安宁疗护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畴、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异地结算系统,实现安宁疗护跨地区给付、保险公司构建社区综合护理体系、增加辅助性服务及社会支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年来对临终阶段患实施了安宁护理服务,宗旨是提高临终阶段患的生命质量。通过安宁护理服务减轻疾病痛苦,使临终患从恐惧死亡到坦然接受死亡,从而无憾无痛苦离开人间,达到优死的目的,实践证明安宁护理具有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安宁疗护作为全生命周期最后阶段整合健康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政策议题,并上升至国家战略和立法层面。上海市2012年以来进入安宁疗护新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期,注重发挥政府主导、政策支撑引导,强化标准规范引领,建立完善评价制度,编制培训大纲教材,探索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多元化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本文在总结上海市安宁疗护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和主要特点基础上,提出整合接续安宁疗护与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优化分级分类机构设置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开展综合监测持续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完善培养培训制度巩固多学科协作人才队伍,推进安宁疗护收费支付制度改革激活内生动力等发展建议,以期推进构建社区全覆盖的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格局和普惠性基本安宁疗护服务制度,保障安宁疗护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宁护理现况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 ,读者朋友知之甚多。优死 ,可你曾经听说过吗 ?人总有一死 ,怎么样让人生走完最后一段历程 ,便产生了安宁护理 ,实现人生优死。上海市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在安宁护理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 ,积累了非常可贵经验 ,安宁护理课题被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先社区卫生特色项目 ,现请他们总结于下 ,以飨读者 ,希望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老年护理院 ,为优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安宁护理的费用分析与伦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安宁护理的经济效益。方法 对1999年~2001年的老年护理医院安宁病房及一、二级医院内科病房晚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相关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安宁病房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费用低,与二级医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宁护理是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理想的医护方式,且费用低,体现了人道主义,适合国情,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安宁护理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条件下临终关怀道德本质的集中反映,是调整有关人员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法则,它在安宁护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我国的安宁护理的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琛  周凌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5):234-234
我院从1997年开始探索并开展了临床晚期癌症病人护理,即临终安宁护理。现将安宁护理中护工的角色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持患者、控制症状,姑息治疗及全面照护为主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我院安宁护理病房参考了国外老年护理与临终关怀做法,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了将这一服务技术推广到社区家庭,使更多的临终患者得到适宜的照顾,为社区提供一种符合居家临终患者需求的照顾方法,我们对居家临终患者照顾者进行了安宁护理死亡教育培训,使其能用较为专业的方法照顾患者,从而提高居家临终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安宁疗护是终末期患者所接受的全面性、人性化护理,又称生命照料。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中让患者感到舒缓并且减轻苦痛,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社会支持。下面就来更全面地了解一下安宁疗护。安宁疗护的背景及定义安宁疗护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是一项全方位、个性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身体痛苦,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与家属负担。在安宁疗护中,患者通常会得到病情的评估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效果,为形成安宁疗护服务形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肿瘤病房的42例临终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宁疗护,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实施安宁疗护,能够让患者以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最后阶段,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患者安宁护理干预。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90例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安宁护理组应用安宁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情况指标。结果:安宁护理组护理情况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安宁护理干预在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少护理投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应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的邀请,并受李嘉诚基金会的派遣。作为大陆首次向海峡对岸派出的宁养疗护专业的访问学者,于去年底在台湾参加了为期8周的学习、考察、培训等研修活动。除接受了80学时的理论培训,还到10所医院的安宁病房进行见习,参加了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专门举办的“两岸安宁缓和医疗交流座谈会”,与会人员共同研讨了现阶段两岸安宁缓和医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提供依据与检测工具。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订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标准,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定量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后确定。将该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比较使用该指标前后安宁疗护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包括Ⅰ级4条、Ⅱ级27条。应用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指标后,临终护理质量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该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标准各级评价指标条目设置合理、可操作性高,能为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同时提高了肿瘤患者临终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护理实施对策。方法:将9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收集时间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肿瘤晚期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肿瘤晚期安宁护理组应用安宁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肿瘤晚期安宁护理组的相关评估指标均优于肿瘤晚期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安宁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癌痛和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发达国家护士参与居家安宁疗护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我国卫生系统现状和特点,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加强居家安宁疗护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制定评价考核机制;普及死亡教育,提高ACP认知度。  相似文献   

20.
易春涛 《大众医学》2012,(10):13-13
潘先生60出头.半年前查出患有胰腺癌,而且已经属于晚期。“被判死刑”的潘先生,生命最后几个月全部在医院度过.住进去就再没出来。他曾向妻子和女儿要求“不治疗回家等死”,遭到了一致反对。住院的日子里,潘先生每天要接受这样那样的治疗好几次因为生命垂危接受抢救。他觉得,自己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治疗和抢救带来的痛苦,这样活着没有一点尊严,还不如早点到另一个世界去。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病房里人来人往,让人不得安宁,毫无隐私可言。一个月前,潘先生终因抢救无效,生命的旅程画上了句号。痛苦过后,回想当初,他妻子有点后悔,觉得应该尊重丈夫的要求,让他回家,走得安宁、有尊严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