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和不断更新。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血清和其它临床标本中HBVDNA,使对HBVM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相当数量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为HBV感染所致;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单项抗-HBc阳性者中确有部分为HBV低水平携带;单用HBeAg和抗-HBe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孕妇HBV血清学标志10年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疫苗自1986年在我局管内逐步推广使用,迄今已15年.为间接评价特定人群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探讨当前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我们选择观察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比较分析10年前后孕妇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定量法检测42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DNA含量,与HBV血清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中HBVDNA含量大于107拷贝/ml的占该组的60.34%,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中的12.09%和14.74%。而后两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分别为59.68%和63.24%。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且与HBeAg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从而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及疗效观察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群中HBcAg、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检出情况及三者关系,分析它们在乙型肝炎病人中存在的原因及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乙肝病毒传染性及诊断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 460例标本的血清标志物,同时对其中133例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421例HBsAg阳性中HBcAg阳性率为86.94%,98例HBeAg阳性中HBcAg阳性率为65.31%.在同时检测HBcAg和HBV DNA的133例各种感染模式中,HBcAg与HBV DNA阳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cAg与具有病毒活动性复制意义的指标HBV DNA有良好的一致性.HBcAg与HBV DNA可以反映HBV感染与复制,尤其可反映HRsAg阴性或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仍存在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9~109.93拷贝/毫升,其中急性乙肝含量(106.231±0.758)显著低于慢性乙肝(107.774±1.281),乙肝后肝硬变(107.861±0.97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08.035±1.501)的含量(P<0.05和P<0.01;HBeAg(+)患者的含量(108.145±1.091)显著高于HBeAg(-)/抗-HBe(+)患者(106.900±1.247)的含量(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DNA含量高有关,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与血清HBVDNA含量无明显关系;e系统血清转换后,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HBV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速率法检测13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3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HBV-DNA和ALT,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按HBV-DNA量分为高拷贝(105IU/ml)、中等拷贝(103~105IU/ml)、低拷贝(103IU/ml)和低于检测下限共4组,分析每组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ALT的差异。结果 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拷贝、中等拷贝、低拷贝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ALT两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96,P0.001)。结论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量对其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疗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与HBV不同血清学标志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70例HBV不同血清学标志及不同组合进行了HBV—DNA的检测。结果HBV—DNA在HBeAg标志中检出率最高,阳性率为100%;其次是HBsAg、抗HBc和抗—HBe,阳性率分别为660%、659%和462%;在抗—HBs标志物中未能检出HBV—DNA;在HBsAg滴度为≤512、>512和阴性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06%、757%和219%;在ALT异常和正常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88%和295%。结论HBV—DNA在HBV血清学标志不同组合、不同HBsAg滴度和不同肝功能中的阳性率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HBVDNA在肝内的表达与肝细胞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了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DNA,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PAP)法检测肝内HBsAg、HBcAg。结果 胞浆型HBVDNA与HBV复制标志及肝细胞坏死密切相关;肝内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HBV非复制组(81%),且往往与肝内HBsAg、HBcAg阳性部位对应,其分布与肝细胞坏死灶一致,多位于肝细胞坏死灶中间或毗邻。结论 提示HBV活动性复制是肝细胞持续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诊据。方法:对814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HBsAg( )、HBeAg( ),HBcAb( )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87.28%(302/346),HBV拷贝数≥10^8/ml占63.87%;在HBsAg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有40例(48.78%),检测出HB-DNA,部分血清标本的BV-DNA拷贝数较高,此可能是HBV前核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不能表达,但病毒本身复制未受影响HBeAg(+)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拷贝数明显高于其它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P<0.005)。结论:单凭血清学标志物模式难以准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的强弱,定量检测HBV DNA真实反映HBV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主要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病毒e抗体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复杂、多样,与初次感染年龄、HBV载量、基因型、突变位点、HBeAg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丁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及宿主免疫状态等有关。慢性HBV感染过程可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或无病毒复制期和病毒恢复活性期。部分HBeAg阴性、ALT高水平和HBV脱氧核糖核酸高滴度(〉10^5拷贝/ml)患者,可出现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等肝脏相关综合征。现有证据表明,合理使用抗HBV药物可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4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 HBsAg、HBeAg、抗-HBc抗体和Pre-S1Ag阳性患者组的HBV-DNA阳性率(50.6%,χ2=56.28,P<0.001;97.7%,χ2=122.65,P<0.001;46.8%,χ2=8.46,P<0.01;62.4%,χ2=39.93,P<0.00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患者组;抗-HBs抗体和抗-HBe抗体阳性患者组的HBV-DNA阳性率(2.1%,χ2=35.61,P<0.001;38.0%,χ2=6.34,P<0.05)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阴性患者组。血清HBsAg含量和HBV-DNA拷贝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2=0.028,P=0.016)。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测定结果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及HBV DNA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88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和HBV-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88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前S1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56.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45例乙肝患者血清,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HBV-DNA拷贝数。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和HBsAg阴性HBeAg阴性组(P<0.01),且HBsAg(+)、HBeAg(+)、抗HBc(+)类型中病毒载量集中在高拷贝区段,但在HBeAg阳性者中仍有部分HBV-DNA为阴性(10.9%),而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仍有25.5%。结论:HBeAg阳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HBV DNA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HBV DNA含量,并采用O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评价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总体上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腹水(P<0.001),且二者HBV DNA含量分别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成负相关性,但腹水HBV DNA含量与此比值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其中42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高于腹水含量,且二者含量差异与DeRitis比值成负相关性(P<0.05);而其余7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腹水含量。结论:血清与腹水HBVDNA含量能反映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活动的水平,且与肝损伤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二者同时进行比较分析更有助于判断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蔡兰兰  祝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1-1173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PreS1-Ag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1.0%、79.4%,在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5.7%、80.0%,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40.8%、35.7%,在HBsAg(+)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5%、48.5%,在HBsAg(+)HBe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0.0%,在HBsAg(+)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PreS1-Ag和HBeAg的阳性检出率在HBV-DNA阳性与阴性标本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PreS1-Ag、乙肝五项及HBV-DNA的结果密切关联,联合检测PreS1-Ag、乙肝五项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1~29岁人群HBV感染状况及血清标志物检测组合模式.方法 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参照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计算抽样人数,在云南省6个疾病监测点抽取1~2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样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即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结果 本研究共抽取869人进行调查,检出HBV感染57人,感染率为6.56%;共检出8种常见的组合模式,其中以抗-HBs单一阳性最多(496人,57.08%),其次为全阴性模式(316人,36.36%).1~4岁和5~14岁儿童以单纯抗-HBs阳性为主,分别占73.88%(263/356)和56.54%(147/260);15~29岁人群以全阴性检测结果多见,占49.80%(126/253).有免疫史人群中,以抗-HBs单一阳性为主.无乙型肝炎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人群所检出的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构成比比较接近,以全阴模式为主,自然感染所致的组合模式多见.结论 云南省HBV血清标志物检出模式由自然感染为主向人工免疫为主的模式转变,但仍存在较大的免疫空白,针对青少年的免疫接种工作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2007年湛江市区各类从业人员HBV血清学检测结果 ,进一步了解我市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为今后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首次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用ELISA法榆测HBsAg,HBsAg阳性者及时通知复检HBV的其他血清标志物(二对半).结果 2007年共体检各类从业人员46 443人,检出HBsAg阳性3335人,感染率为7.18%,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0.75%(1363/12 684),女性感染率为5.84%(1972/33 759);年龄组以16~30岁组感染率最高,达7.65%(2675/34 983);行业感染率以美容、桑拿、按摩、旅业等最高,达8.66%(352/4066);1440例复检HBV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人员,检出6种感染模式.结论 湛江市区从业人员HBV感染率较高,为有效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HBsAg及HBeAg阳性者应禁止上岗,相关部门应严格掌握健康证的发放标准;同时根据需要动员体检HBsAs阴性者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大力提高从业人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9.
沉淀浓缩检测HBV DNA含量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沉淀浓缩法检测HBVDNA,探讨HBV DNA含量的临界值及其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患者以血清标志分为三组:HBsAg、HBeAg、抗-HBcIgG、抗-HBcIgM阳性(大三阳)患者2例,HBsAg、抗-HBe、抗-HBcIgG、抗-HBcIgM阳性(小三阳)患者22例,HBsAg、抗-HBcIgG阳性、抗-HBcIgM阳性患者4例,肝功能均有异常,且HBVDNA阴性的患者标本,经病毒裂解、核酸沉淀后用75%乙醇抽提,离心后烘干沉淀,加入沉淀溶解液,将患者血清处理后进行扩增。结果28例抗-HBcIgM阳性、HBVDNA定量阴性的患者血清经沉淀处理后:小三阳患者22例,19例HBV DNA定量阳性;大三阳患者2例,HBV DNA定量均为阳性;HBsAg、抗-HBcIgG阳性患者4例,HBVDNA定量2例为阳性。HBV DNA定量最大值为3.7×103拷贝/L,最小值为4.5×102拷贝/L,平均值为2.1×103拷贝/L。结论对于抗-HBcIgG阳性、抗-HBcIgM阳性,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若为阴性则应对其血清标本进行沉淀浓缩,再检测其HBV DNA含量。同时应降低HBV定量临界值的下限,并提高HBV定量检测试剂的灵敏度,这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圳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现状及乙肝疫苗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户,对深圳市1~14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采用Epidata 3.2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之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1~14岁儿童1 653人,HBsAg阳性率2.06%,抗-HBs阳性率74.53%,抗-HBc阳性率5.32%,HBV感染率9.62%。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1 349人,HBsAg阳性率1.85%、抗-HBs阳性率75.02%、抗-HBc阳性率4.60%及HBV感染率5.41%;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92人,HBsAg阳性率4.35%、抗-HBs阳性率68.48%、抗-HBc阳性率10.87%及HBV感染率73.91%;有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457.83,P均<0.01)。乙肝疫苗免疫3年以内儿童601人,其中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73.71%、抗-HBc阳性率2.0%、HBV感染率2.0%;免疫7~9年183人,其中HBsAg阳性率5.46%、抗-HBs阳性率79.23%、抗-HBc阳性率8.74%、HBV感染率11.48%。乙肝疫苗不同免疫年限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36.88、43.75,P均<0.01)。结论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研究和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也是乙肝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