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7月12日,某县液化气站发生一起急性职业中毒,接到报告后,我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1基本情况某县液化气站,共有职工5人,主要经营液化气的销售。经营的主要过程:液化气由液化气罐车运来后,先储于储气罐内,再分装到液化气瓶进行销售。液化气储气罐用一段时  相似文献   

2.
氟乙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高毒、内吸性强的杀虫灭鼠药,多因误服、食用盛器污染或口服自杀而中毒。有机氟类化合物通过非消化道吸收而致中毒病例少有报道,我市2005年11月发生一起职业接触氟乙酸、氟乙酸甲酯导致中毒死亡的事故,现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2005年11月29日,外来务  相似文献   

3.
4.
急性中毒事故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就我院近20年间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中毒的情况作一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1资料来源全部资料取自我所1977~1997年门急诊职业性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学事故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明确 以事故单位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单位形式。因此如何制定工厂化学事故救 援预案,做好自救工作,特别是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本文就如何做好工厂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作一初步探讨。1  做好工厂化学事故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的制定化学事故是有突发性、群体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作为生产使用 、贮存化学物品的工厂应根据本厂化学物品的种类、性质和生产特点制定切实 可行的急救预案,以保证事故发生后能有效地开展急性…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20日,某企业检修车间工人在对其厂内排气装置管线堵漏作业时,发生3名检修工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名工人重度中毒,1名工人轻度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事故经过2005年9月20日早晨9时许,因发现厂内一号排气装置管线出现泄漏,于下午14时30分安排堵漏。工人甲在没有开具检修票的情况下,安排同车间管修工工人乙和工人丙进行堵漏作业。由于泄漏处旧夹具锈蚀严重,3人将旧夹具拆除,发现管内有污水流出,工人甲和工人乙随即回车间制作木楔子,准备将管线腐蚀穿孔处塞住再实施堵漏,工人丙则留在现场。工人乙先回到现场进行堵漏作业,15时…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某油料销售站发生一起急性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现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该销售站始建于1999年3月,系民营企业,主要经营化工厂废弃的油料等。本次事故发生在销售站院内废油储罐内,储罐长10 m,直径2 m,容积30 m3,储罐上方中间处有一直径0·5 m进料口,端侧各有一个直径80 cm出料口。事发当日10:00时,因储罐内的油渣堵住出料口,该销售站临时雇用3名男性农民工(年龄分别是26、43、56岁)清理储罐,3人中1人进入储罐内将油渣铲入铁桶内,1人在储罐上将铁桶拉出,1人再将油渣倒掉。每5 min轮换1次。第二轮时,26岁的农民工在储罐内工作3 min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某市曾发生四起多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如燃烧爆炸引起中毒等,给工人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后果。1事故经过第一起:某县属泡沫塑料厂车间突然起火,引起相邻的原料库房爆炸,顿时气浪冲破屋顶,冲垮墙壁,致使67名救火人员发生甲苯二异氰酸酯及氟里昂混合气体急性中...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28日,浙江省桐庐县某化工公司发生一起硫酸二甲酯(DMS)急性中毒事故,导致1人重度中毒、6人出现刺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我市发生1起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事故,致3人急性中毒,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卫生部2000-2009年公布的职业病统计数据,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8%~18.0%,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4%~39.6%,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前2位的化学毒物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多发生在下水道、污水井、罐仓等密闭空间[1-2]。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5月 15日 ,兰州市安宁某酿造厂陈酿淋醋车间 ,发生 2名操作人员在清洗沉淀池时二氧化碳 (CO2 )中毒死亡事故 ,现报告如下。1 事故经过当日上午 8:30左右 ,陈酿淋醋车间操作工张某、杨某准备清洗 4号沉淀池 ,当张下到池内 ,杨去开自来水阀 ,约 15s后杨返回池口 ,见张俯卧于池底。杨赶忙找人救援 ,闻讯赶来的白某、王某两人 ,白某手抓天车钩下到池底 ,准备救援张时 ,当即昏倒。约 10min后 ,经采取其它措施 ,王某下池将张、白两人救上 ,立即送到某空军医院 ,经抢救无效死亡。而直接下池救援的王某自感胸闷、头昏、休息 30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重庆市1997-2002年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了解其发病规律、趋势和特点。方法 采用重庆市1997-2002年向卫生部报告的“职业中毒患者现场劳动卫生学个案调查表”、历次事故的各类监督文书和专题调查报告,分析中毒事故的行业分布、毒物种类和发生原因。结果 1997-2002年重庆市共发生21起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263人中毒,其中死亡90人,占中毒人数的34.22%。煤炭行业的中毒和死亡人数最高,构成比分别是38.78%和76.67%;CO和H2S是引起中毒的主要毒物,分别占33.33%和23.81%;导致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违反(或没有)安全操作制度、缺乏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没有密闭通风设备等。结论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重点预防、控制煤炭行业的井下中毒事故和加强监控石化、化工和冶金行业职业卫生工作,及时发现急性中毒隐患,对减少我市职业中毒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3月 1 8日 ,射阳县某乡办化工厂发生一起 2名硝基苯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 ,现报告如下 :该厂为乡办企业 ,现为个人租赁经营 ,主要产品为间二硝基苯。工艺流程为 :硫酸、硝酸 滴加硝基苯 保温 10 h反  应  釜 加无水亚硫酸钠 真空吸干 间二硝基苯结晶体包装。整个项目未经劳动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 ,于 1 998年 9月私自投产。3月 1 2日加料车间新来 (工龄 2 0 d)的加料兼包装工张某 (男 ,40岁 )按常规操作结束后即感头昏、乏力伴心慌 ,未经任何治疗 ,第二天仍坚持上班 ,症状愈来愈重。 3月 1 7日另一班次的新来 (工龄2 0 d)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5日,湖州市德清县某镇一清洁工人在清除垃圾时,不慎引起四氯化硅中毒。中毒原因主要是某制药厂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随意遗弃所造成;清洁工王某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打开内容物不明的四氯化硅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建议对危险化学品加强监管,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对清洁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树立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10年来我市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3起,死亡16人.现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律为提出防止此类事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1986~1995职业病报告的资料,10年间我市共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3起,中毒共106例,其中死亡16例,占中毒人数的15.1%;发生的职业中毒病名有9种(见附表).严重的一起是迈气中毒,中毒43例,其中死亡3例;发生次数最多的是硫化氢中毒,共4起中毒16例,死亡8例;从产业系统分析,乡镇企业最多,共发生7起73例,占10年间发病数的68.87%,其中死亡12例,占总死亡数的75%,从区域看,市中区7起,江油、…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2日上午10时,广州市厦埔储运公司华南仓库8名工人赤膊肩扛麻袋包装的碳酸钡粉末,约3h后,8名工人陆续出现头晕、头痛、咽干、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胸闷、四肢无力等症。下午5时车送入我院急诊,其中2人需搀扶才能行走。入院检查:除1例心率56次/min外,7例T、P、R、BP均正常,心肺体检(-)。1例神经系检查见肌束颤动,2例肌力Ⅳ~Ⅴ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片检查均属正常。血钾:1例为3.2mmol/L,1例2.94mmol/L(正常参考值3.5~5.3mmol/L),另4例血钾偏低。心电图检查,1例心动过缓,2例ST段下移,T波低平,…  相似文献   

18.
1997年6月中旬,本市某乡村办化工厂发生了1例低浓度硝基苯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造成1人急性中毒。 该企业为1985年建厂的小型化工厂,主要生产化 工染料。1996年改产间苯二胺,年产80吨。生产车间面积约1500m~2,按工序分为三层,工艺流程为:混酸→提取→硝化→精制→还原→过滤→8%间苯二胺溶液产品→蒸馏→99%间苯二胺固体成品。 1996年6月14日晚10时,作业工人万某接班后进行各生产工序的巡视及阀门启闭投料等操作,不时感觉味道很大,随后即感头晕、恶心,夜间2~3点左右出现行走不稳,同班工人发现其口唇青紫,面色苍白,扶  相似文献   

19.
某市28年生产性急性中毒事故浅析刘晓军(南宁市卫生防疫站,530011)从70年代至今,我市几乎每年都有生产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尽管多方采取措施,现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反有上升趋势,为此,特对我市28年来生产性急性中毒事故浅析如下。1事故资料据我站劳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某市发生的四起多人急性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23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中毒,其中4人伤残,给工人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文章总结了经验教训,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防治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为以后防止中毒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