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潜伏期后发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灾害,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注意,从制定政策,组织防治到科学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笔仅就近两年新进展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伟 《健康向导》2012,18(4):29-29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它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也是可以预防的.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继发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张卫援 《健康向导》2012,18(4):32-33
艾滋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10年.从感染艾滋病 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4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 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地出现4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 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4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 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与 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有关.通常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初,可 有一个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随后发生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出现而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速度惊人。亚洲是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以细胞免疫缺陷为特征,多伴发机会性致死性感染和罕见肿瘤[1]。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第1例艾滋病病例,1983年由美国人罗伯特加洛领导的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一种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名字是由首位英文字母”AIDS“音译过来。这个疾病是1981年由美国第一次报道并命名的,后来发现病因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被叫做”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 1981年 6月首次报道了 5例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病例 ,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艾滋病AIDS)的正式报道。直至 1986年 ,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才将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截止 2 0 0 1年 12月 ,全球估计AIDS人数达 6 480万人 ,其中 ,还存活的HIV感染者达 4 0 0 0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 24 80万人 ,要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高。因丧母或丧双亲而出现的全球“艾滋病孤儿”已达 132 0万人 ,全球每日仍以新感染数14 0 0 …  相似文献   

9.
<正>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患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急性感染期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称艾滋病病毒)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并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最后导致死亡。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流行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均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截止到2000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每天约有15000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中90070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经常联系在一起,这是与他们的特殊流行病学方式有关。本文着重介绍这两种病毒在传播方式上的相似性;在艾滋病患者和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彼此检出率;两种病毒间在体内外的重组作用以及重叠感染时对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艾滋病(AIDS)就快速席卷全球。根据《2004年全球HIV/AIDS流行报告》统计显示,估计2004年全球共有HIV/AIDS约3940万(3590~4430万),仅2004年,新增HIV感染者约490万(430~640万)。HIV于1982年传入中国,截至到2001年9月底,中国HIV感染报告累计人数已达28133例。据估计,感染者总数为84万人。2004年1~10月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时共检出3例HIV感染者,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灾难性的疾病,全球至今约有6900万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有23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对全人类的健康已构成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20年的纪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学工 《中国医师杂志》2001,3(11):808-808,811
98 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 ,到今年已经 2 0年了 ,尽管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艾滋病仍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艾滋病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感染所致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受感染宿主CD4 + T细胞被破坏 ,使细胞免疫功能衰竭 ,导致发生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 历史回顾1981年上半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  相似文献   

15.
黄志德 《健康生活》2008,(12):18-20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分为两型:HV-1型和H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学》2015,(3):62-63
基本概述和流行状况(一)基本概述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期间,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但能够传染艾滋病病毒给其他人。艾滋病病毒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但是艾滋病  相似文献   

17.
董宏伟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85-1385
舟山市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与世界各地贸易往来的重要出境口岸,也是海岛旅游城市(四大佛山之一普陀山)。为了解舟山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7~2003年艾滋病流行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程晓光 《健康向导》2013,(5):F0003-F0003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CD4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现状与需求,探讨社会支持对孕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社会支持需求调查表>以及由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归纳形成的<孕产妇及其家属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情况调查表>在四川省艾滋病高发地区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34人和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8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整体社会支持得分18.74,明显低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得分39.72(t=-11.701,P<0.0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心理、环境、医疗需求明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和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生命质量总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897,P>0.0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活力(56.88±6.90)和心理功能(56.43±5.38)高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家属(分别为55.00±14.63和56.00±14.25),差异有显著性(z分别为-2.566、-2.790,均P<0.05).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着四川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政府、社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营造可获得的各种支持性社会环境尚需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孕产妇及家庭需具备赢得社会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及其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在美国同性恋男人中首先被发现至今,全球AIDS流行已经进入了第3个10年。AIDS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更可怕的是,对这样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迄今尚无真正有效的根治办法,更没有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束手无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向公众传播AIDS的有关知识、增强预防控制AID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