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食管中上段癌术前胸部CT扫描 ,指导临床选择手术适应症 ,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 :全身CT机扫描胸部 ,观察食管壁与邻近脏器的分界线 ,脂肪层是否存在 ;食管肿瘤与主动脉周径接触面的大小 ;食管肿瘤对气管与支气管是否压迫与移位 ;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结果 :食管周围脂肪层消失和主动脉与食管的接触面大于 90°应慎重选择手术。结论 :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经手术治疗纵隔肿瘤34例,现就手术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纵隔肿瘤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常见的疾病,现复习有关文献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一、发病情况:国内外科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占外科治疗胸部肿瘤的13.7%。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种类,国外报告有的以神经原性肿瘤最多,占19~24%,胸腺肿瘤占10.0~19.4%;有的相反,胸腺瘤占21.15%~28.26%,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纵隔肿瘤的105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完全肿瘤切除101例,切除率96.2%,其中使用电视胸腔镜(VATS)或辅助小切口(VAMT)行完全肿瘤切除39例,使用率达37.1%,4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或者活检术。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胸部CT检查。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安全可靠,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隔肿瘤10例。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前中纵隔肿瘤的X线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前中纵隔肿瘤的X线表现。结果 儿童前中纵隔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其次为脉管性肿瘤、畸胎瘤,而内源性肿瘤、胸腺瘤和卵黄囊瘤少见。结论 胸部平片仍是检查纵隔肿瘤的基本方法,胸片的分区定位是纵隔肿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的纵隔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经胸骨止中切口或胸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纵隔肿瘤切除。其中9例行单纯肿瘤摘除,2例行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3例行无名静脉有心房转流,3例姑息性切除。结果全组病例近期均恢复良好,无同手术期死亡。随访6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2~3年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年因纵隔感染死于大咯血。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入路选择及术中处理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术前应尽量明确肿块的主要接触面,手术切口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1996年~200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纵隔肿瘤的检出情况及X线表现,探讨健康体检在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方面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评价X线检查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59个病例均经电视透视发现纵隔异常阴影后,再摄取胸部正侧住片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前纵隔胸腔入口区肿块90%为胸内甲状腺肿,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的肿瘤100%为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83%的后纵隔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37例纵隔肿瘤(63%)可见“胸膜外征”。在电视透视发现的59例纵隔肿瘤中,有28例(48%)在胸部正侧位片中不能显示。结论:健康体检胸部电视透视是早期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电视透视与正侧位胸片相结合是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纵隔多发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胸部增强CT、PET-CT、食管造影、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行根治性纵隔肿瘤切除术,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感。食管造影提示食管下段受压变窄。胸部增强CT发现左后纵隔有多个囊实性肿物,范围约170×121×85mm,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PET-CT提示纵隔肿物代谢未见增高。患者在全麻下接受手术根治性切除。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脂肪肉瘤的主要方法,能否完整切除肿瘤是手术的关键,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梁毅  王得坤  姜海明 《广东医学》2001,22(3):215-216
目的 探讨胸部CT表现对肺癌手术切除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本院 6年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分为两组 ,即手术切除组和手术探查组 ,分别测量肿瘤与纵隔的接触直径及接触形态、肿瘤与纵隔接触间之脂肪间隙存在情况 ,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肿瘤直径。结果 将手术切除组和手术探查组相比较 ,肿瘤与纵隔接触直径及接触形态 ,肿瘤与纵隔接触间的脂肪间隙存在情况 ,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 ,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肿瘤直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肿瘤与纵隔接触直径≤ 3cm、或肿瘤与纵隔接触面脂肪间隙存在、或肿瘤与纵隔接触是锐角型 (包括直角 )、或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纵向厚度≤ 4cm时 ,手术切除可能性大 ,而肿瘤大小与手术切除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黄静  马玉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63-564,57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所有病例均做胸部X线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2.6%(19/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5%(13/23);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82.6%(19/23)。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小儿纵隔肿瘤的主要依据,CT能反映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其定性、定位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100例胸部CT检查上显示肿瘤与纵隔相接触,但又不能确定是否有直接侵犯的肺癌病例,结合手术情况分析了CT表现与手术切除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肿瘤与纵隔的接触直径及纵隔脂肪垫的存在与否,对于术前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有一定参考价值。CT上显示肿瘤与纵隔相接触的病例中,约有半数肿瘤并未直接侵犯纵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小儿纵隔肿瘤活检手术麻醉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例纵隔肿瘤患儿行局部麻醉下活检术,因患儿不合作,故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对此例患儿术前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例3岁患儿,因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5d入院.自患病以来,家长自诉未见明显呼吸困难,可平躺.胸部CT示前纵隔占位,气管受压.患儿静脉诱导插管后,出现潮气量降低、气道压增高,PErCO2波形消失.考虑全麻后发生肿瘤压迫气道梗阻,予改变体位为右侧卧位后症状缓解,后于右侧卧位完成穿刺活检术.结论 此类患儿的麻醉风险较高,其术前评估、麻醉方式选择和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避免呼吸道梗阻、保持循环稳定是儿童纵隔肿瘤活检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三种影像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17例单纯作胸部正侧位胸片 ;4 6例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8例作胸部磁共振扫描 ,其中 5例作Gd-DTPA静脉增强 ;5例作系列的平片CT和MRI胸部检查。全部病例通过三种影像检查评价其定位、定性的诊断精确性。结果 17例胸部平片X线结果 :前纵隔肿瘤 13例 ,后纵隔肿瘤 4例。 4 6例作常规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前纵隔肿瘤 2 9例 ,中纵隔肿瘤 7例 ,后纵隔肿瘤 10例。 8例作胸部MRI检查 ,5例前纵隔肿瘤包括前中纵隔肿瘤 4例。 5例系列的平片、CT、MRI检查病例 ,前纵隔肿瘤 4例。对随机抽样的 76例纵隔肿瘤 ,根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CT、MRI对纵隔肿瘤诊断明显优于平片 ,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与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显著性 (P >0 0 5 )。MRI对纵隔恶性肿瘤的判断高于CT检查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都有十分有用的价值 ,MRI检查应为CT定性诊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的关系,评价诊治手段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74~1998年间72例纵隔肿瘤住院病儿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例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结果61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1例未能手术切除,仅做活检。结论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摄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8.
过去认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属较少见疾病,近十多年来由于胸外科的发展及胸部X线的普遍检查,国内外文献所报导的纵隔肿瘤日见增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自1956年2月-196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纵隔肿瘤中,经手术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者共29例,谨作病例分析,并着重提出有关诊断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980年1月-1999年2月收治的160例巨大纵隔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切除129例,切除率80%;手术探查(包括姑息手术)32例,占20%。术后4例死于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率2.5A%。结论:对于纵隔肿瘤,除胸部X线摄片外,CT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段,经胸针吸活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边界及外侵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杜治国  夏晖  于长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32-132,134
2012年7月我们收治了1例胸廓人口纵隔肿瘤患者,人院诊断为“左胸廓入口神经源性肿瘤”。在为该病例施行肿瘤切除手术巾,首先采用左颈部锁骨入路切口,继而又采用左第3肋间胸部前外侧切口,最终经颈胸双切口径路完整切除纵隔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左后上纵隔神经鞘瘤”。经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