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不良心态的护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心理护理可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护理是治疗的基础措施;药物护理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对患者十分有益;出院后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防止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心理护理可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护理是治疗的基础措施;药物护理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对患者十分有益;出院后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防止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1-2].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4位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艾滋病[3].长期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血管、泌尿和神经系统等多种慢性疾病,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从目前糖尿病防控的情况来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限,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对其采取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评价糖尿病患者在优质护理中应用优化后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探讨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组织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盖。针对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重视其临床特点、具体病情,及早防治,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杜荣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30-231
目的让糖尿病患者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方法针对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制定并实施全面的护理,积极自救。结果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终身疾病,至今仍不能根治,但是糖尿病并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完全可以被控制的疾病。积极地有效护理,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饮食及体育锻炼以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结论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性疾病,中老年患者居多,它与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有高度的相关性,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和护理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老年人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重大课题之一。近几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目不断增多,需要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因此,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QQ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血液中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血糖过高而出现糖尿、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机体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84-2385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合并症发生。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护理知识.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通过健康教育,首先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而预防慢性并发症主要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其次使患者能够掌握病情变化与饮食、用药之间的关系,主动配合治疗,树立自我保健的信念,调整心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良好的家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减少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该走向社会,深入家庭。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要使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而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其对治疗过程的认识与糖尿病的控制均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各种治疗。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家庭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多发的一种代谢疾病,可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多,往往因病程较长,B细胞分泌缺陷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需要胰岛素的治疗。因此,在住院治疗稳定后大部分患者可回家休养,并由家属或自行应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做好老年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家庭护理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多年来对上述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多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1],其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反复,并发症多, 致残、致死率高.近几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1.71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3.66亿,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2-3].人口老龄化加速促使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1.34%[4],成为重要死因之一[5].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案,限于疾病特点和我国国情,家庭治疗及护理成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中医方法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疗效[6].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家庭护理治疗和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至今尚不能治愈,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起肾脏、血管、眼、神经等组织系统的慢性功能性损害。因此,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疾病管理工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协同护理模式(CCM)是在临床责任制护理之上,将医护工作者、患者、家属三者紧密联系,充分鼓励、支持患者、家属参与到疾病健康护理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患者与家属的主动性[1]。本组研究对6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0%。新近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等社会心理因素可致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1],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因此,我科对9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观察协同护理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协同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通过自护能力测定量表对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结果显示,协同护理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对照组常规护理明显改善。结论情协同护理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使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分析了76例DN患者的护理措施后认为良好的护理是提高DN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0.
朱桂平 《河北医药》2006,28(10):1002-1003
糖尿病是慢性、全身性、终身性疾病,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1].作为整体护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纠正不良健康行为、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