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新颜 《江苏医药》1999,25(12):973-973
小儿颅脑外伤比较常见,但由此引起的脑梗死则较少见。本文对我院1992年~1998年经CT检查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死14例,就CT特征和临床诊断作简要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4例患儿,男9例,女5例,年龄9个月~7岁,2岁以内10例。14例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及伤后出现肢体偏瘫,其中2例出现颅内高压及昏迷。所有患儿均在伤后24小时内作首次CT检查,首次检查发现梗死灶者3例,伤后1~2天复查发现病灶者7例,余4例在伤后2~3天再次复查发现病灶。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头颅CT扫描,未做增强检查。结果一、CT表现:(1)腔隙性脑梗死12例。12例…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16例诊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因素、发病机制、急性期诊断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16例,进行CT、MRI检查分析,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加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或单纯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为主。结果按GOS评分预后:良好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不同程度的偏瘫8例,其中有3例偏瘫较术前好转,其中2例患者为偏瘫进行性加重,1例患者出现失语。随访1年,无死亡的患者均有好转,其中能生活自理7例,复查头颅CT脑梗死患者约3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依靠临床表现、CT、MRI可作出诊断;及时开颅手术减压,增加脑血流量可使缺血区内神经细胞恢复功能,对于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梗死灶28例位于基底节区,2例位于小脑。伤后3~50d复查,有9例病灶呈软化灶状态,21例消失。结论: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CT检查及复查不仅可以发现梗死灶,而且还可观察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扫描检查、CT脑灌注成像检查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45例患者中,24例患者常规CT扫描结果即发现颅内病灶,占76.92%;21例患者常规CT扫描结果未发现颅内病灶,占23.08%,45例患者的CT脑灌注结果均存在异常灌注区,患者的梗死区CBF和CBV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MTT和TTP明显高于对侧镜像区(P<0.05)。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24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狭窄、12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狭窄、6例患者存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闭塞。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均可以及时、早期、准确的对患者的脑缺血部位以及缺血程度进行判断,CT脑灌注成像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T和MRI在筛查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扫描检查病灶定位、病灶总数量、成像清晰满意度、小病灶发现情况均显著优越于CT检查,MRI扫描检查检查费用、扫描操作时间均高于CT扫描检查,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检查均没有发生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MRI扫描检查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可更加清楚、明确的对病灶位置及数量进行准确的诊断,成像更加清晰,医师满意度较高,能够更加清楚的发现微小病灶,但CT扫描检查更加经济方便,因此CT可进行筛查诊断,MRI适合对病灶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间本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28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治愈23例,死亡1例,轻残4例。结论:颅脑损伤致脑梗死并不少见,重视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早期积极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发病6 h内疑似脑梗死患者,于CT检查下排除急性脑出血后,给予患者常规的DWI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DWI诊断检查8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显示高信号,弥散系数图像为低信号,检出率100.0%。32例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常规序列诊断仅可见有陈旧性梗死病灶,而采用DWI则可清晰发现新梗死病灶,DWI全方向能更清晰诊断梗死病灶。结论 DWI技术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头颅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血肿,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颅内血肿患者427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迟发性颅内血肿92例,占颅内血肿病人数22.55%,本文通过对92例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进行讨论,旨在总结我院诊治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性72例,女性20例。年龄12岁~60岁,平均年龄37岁。车祸伤68例,殴伤12例,坠落伤8例,重物坠击伤4例。发现颅内迟发血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的角度对予以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围重建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升乳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多层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结果 47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发现,乳腺癌合计28例:21例患者乳腺癌癌灶<30 mm,占总人数的44.68%,7例> 30 mm,占总人数的14.89%;纤维腺瘤合计6例,占总人数的12.77%;乳腺增生病变13例,占总人数的27.66%。结论在乳腺肿块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分析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围重建技术不仅能有效的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还能有效的对乳腺结构、周围组织进行鉴别,是乳腺癌及相关组织检查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CT扫描共发现56个病灶,肿瘤直径0.5~11.5cm,其中平扫发现29个病灶,占51.79%,增强扫描:动脉期发现54个,占96.43%,门静脉期发现病灶45个,占80.36%,延迟期发现病灶46个,占82.14%。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根据肝癌的血供特点在各期的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部MR I常规序列检查,其中23例给予DW I序列检查。12例行CT检查。结果32例常规MR I序列检查患者检出病灶者共18例,23例予以DW I检查者检出病灶19例,12例行CT检查者检出4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诊断需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表现,MR I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2.22%,多为车祸伤,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2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15例、重残1例、死亡9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探讨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情况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X线片检查的6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记录患者X接受线片检查后漏诊情况。结果首次X线平片检测漏诊18例,复查中漏诊29例。180例患者中,漏诊患者47例,占26.1%,和文献报道中26.5%相吻合。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经多次X线复查仍不能确定有否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往往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梗塞灶全部位于基底节区,31例合并基底节区点状钙化。伤后10~30d第3次复查,仅有4例病灶呈软化灶状态。结论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梗塞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且多伴点状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为伤后1~4d,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还可观察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提出CT随诊的重要性。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回顾性分析血肿发生的时间及CT表现特点。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CT表现为脑内血肿2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2例。发现血肿时间为6~24h者占74.3%(26例),24~72h者占20.0%(7例),3~7d者占5.7%(2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4h内,是CT复查最重要的时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毋高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45-245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33例经CT诊断及临床治疗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3例患者共发现腔隙灶315个,多数具有典型的CT表现,部分可疑病灶及较小病灶通过薄层扫描或重叠层面扫描可以发现病变,对少数CT检查阴性者,48h后短期复查均可明确诊断。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血气胸的早期首选检查和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血气胸的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和首选治疗方法。结果早期作CT扫描49例,早期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48例,其中1例转为剖胸止血术,1例转电视胸腔镜治疗;保守治疗12例,其中8例因血气胸加重而转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例行胸膜腔单次或多次穿刺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CT扫描能灵敏、准确的诊断血气胸的量;早期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刘慧萍 《贵州医药》2005,29(8):759-759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重复CT扫描或死亡后尸检而发现的血肿,包括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脑挫裂伤而再次CT检查发现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者。我科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由于细心观察及精心护理,使病人赢得抢救时机,预后较好。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了解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与诊断。方法对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h内就诊时均首先经头颅CT扫描,然后进行MRI平扫和弥散成像(DWI)扫描,然后对可疑患者24h后复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4h确诊脑梗死CT扫描13例占23.2%,MRI常规扫描46例占82.1%,DWI扫描56例占100%。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同时有助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肾损伤的患者进行CT检查,并将CT诊断结果与患者实际受损情况比较分析,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外伤性肾损伤的患者中包括,Ⅰ型16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5例。其中33例患者经CT检查证实,占91.67%。CT结果与患者实际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CT对外伤性肾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能够清晰地判断出患者的损伤类型,以辅助医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