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45岁。因左眼LASIK术后9年、视力下降8年到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双眼高度近视,1996年在外院行左眼LASIK术,右眼因并发性白内障未行LASIK手术,术后左眼视力0.5,1年后左眼视力开始逐渐下降,2004年4月在外院检查左眼视力为0.03,矫正0.2,角膜地形图检查右眼角膜中央厚度为611μm,屈光度43.84D,角膜前表面屈光度42.4D,后表面屈光度50.8D,最大拟似角膜计值(SimK)43.8D,最小SimK值42.9D;左眼角膜中央厚度为339p.m,屈光度52.87D,角膜前表面屈光度43.0D,后表面屈光度58.3D,最大SimK值53.6D,最小SimK值50.2D。诊断为左眼继发性圆锥角膜,予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查体:VODFC/30cm,不能矫正,VOS0.06,矫正-16.0 DS=0.3,右眼角膜透明,晶状体核性及后囊下混浊。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单眼继发性圆锥角膜1例,探讨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过病例报告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情况,分析继发性圆锥角膜发生的原因和有效处理方法。结果:1例30岁女性患者行术前检查未发现任何早期圆锥角膜倾向,行常规LASIK7a后视力下降,角膜地形图示左眼角膜曲率明显增大,局部隆起。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RGPCL)后矫正视力达0.8。结论:详细的术前筛查,术中角膜瓣制作良好和预留足够厚基质床厚度,以及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预防继发性圆锥角膜的重要措施,在发现圆锥角膜后,及时正确处理对于恢复患者的视力及延缓病程进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视LASIK术后随访 1年以上的病例 16 11人 ,32 10只眼。术后形成继发性圆锥角膜的 5人 6只眼 ,占0 18%。形成圆锥角膜的时间为术后 8~ 36月 ,平均 2 2 3± 10 6月。预测 6眼LASIK术后角膜瓣下所保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16 0 μm、 16 2 μm、 15 9μm、 2 32 μm、 2 0 6 μm及 2 86 μm。结论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与角膜瓣下保留基质厚度过薄有关 ,也可能与患者的角膜组织存在生物力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继发性圆锥角膜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散光增加、屈光回退、暗视力问题、角膜地形图异常、角膜前凸、进行性的角膜变薄等,本文就其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后圆锥角膜是LASIK术后较少见并发症,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因双眼近视于2004年12月26日同时行双眼LASIK。术前检查,视力:右0.06,左0.08。曲率:右47.70D左47.90D。眼压:右18mmHg左16mmHg,角膜厚度:右508μm左491μm。眼底正常,近视度:右-4.50DS-0.50DC×19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男,23岁,因双眼LASIK术后视力下降4a^+,双眼视物重影,渐加重8mo^+,于2004—08至我院就诊,病史无特殊。诉2000—08外院行LASIK近视矫正术,术前近视度数为双眼-8.00DS,余资料不详。术中顺利(角膜瓣厚160μm),术后UCVA:双眼0.5。术后减量使用帕利百(5d,3次,d)和氟米龙(4wk,每周减少1次即4次,d减至1次,d),期间无不适。术后0.5a,自觉眼胀痛伴视力下降,外院查UCVA:右眼:0.4,左眼0.1,均不能矫正;眼压(NCT):41mmHg、38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7.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报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的双眼圆锥角膜1例,探讨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病例报道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分析继发性圆锥角膜发生的原因和处置的有效性。结果:1位30岁的女性患在术前检查无任何圆锥角膜征象的情况下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2.5a视力严重下降,裂隙灯检查发现双眼角膜呈典型的圆锥改变,角膜地形图显示下方角膜明显前突。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后矫正视力达1.0。结论: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计算,术中角膜瓣和基质床厚度的准确测量,以及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预防圆锥角膜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发生圆锥角膜后,适当的处理对于恢复患的视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角膜接触镜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双眼圆锥角膜3a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方法: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中度近视。术前散瞳验光的结果为右眼-5.50 /-0.50×50°和左眼-4.50/-1.00×15°。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右眼526μm和左眼541μm。术前角膜地形图正常,没有显示任何圆锥角膜或者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改变。手术中制作160μm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切削深度分别是右眼102μm和左眼86μm,预计剩余角膜厚度为264μm和295μm。结果:术后29mo,患者双眼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下方角膜膨出,中央角膜曲率变大。验光结果分别为右眼-12.50/-4.00×160°和左眼-6.00/-4.25×125°。中央角膜厚度变薄。诊断双眼继发性圆锥角膜,给予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3a的随访(期间曾两次更换镜片)显示患者病情基本稳定,视力矫正满意,接触镜全天佩戴耐受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虽然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轻度到中度的近视LASIK治疗术后仍可能出现继发性圆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安全和可逆的方法,也可以延迟或避免患者进行角膜内基质环的植入和穿透性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与原发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及分析继发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199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3例(20眼)为继发组,随机选取相同时期某一时间段内确诊的原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8例(25眼)为原发组.原发组与继发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8.9±2.8)岁(15~28岁)和(24.3±9.1)岁(19~48岁);眼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5.39±1.33)mm(23.3~27.8 mm)和(27.09±2.43)mm(25.3~30.1 mm)(t=3.942,P<0.01).对2组患者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比较2组角膜最溥点位置,角膜前表面最大模拟曲率(Kmax),角膜模拟散光度,角膜中央3 mm区平均曲率及3 mm区散光度,角膜前、后表面距最佳拟合球面距离(Diff值),角膜后表面形态等.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组角膜最薄点在4个象限的分布为颞下18眼(72%)、颞上4眼(16%)、鼻下1眼(4%)和鼻上2眼(8%),继发组为颞下8眼(40%)、颞上4眼(20%)、鼻下4眼(20%)、鼻上4眼(20%).原发组和继发组角膜模拟散光度分别为(5.85±3.26)D和(3.95±2.51)D(t=-2.142,P<0.05);3 mm区散光度分别为(4.12±2.11)D和(2.82±1.50)D(t=-2.187,P<0.05);2组患者后表面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圆锥角膜地形图形态较原发圆锥角膜相对规则,角膜散光度小.角膜最薄点分布均匀且靠近角膜中央,提示角膜中央过多切削可能是继发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后圆锥角膜1例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凌运兰,陈家祺角膜后圆锥是角膜后表面向前凸,1930年由Butler首次报导[1].国内湖南杜岱雪82年曾报告1例Kayer-Fleicher角膜环合并局限性后圆锥角膜[2]。于92年2月我们在门诊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信  胡隆基 《眼科研究》1999,17(6):466-468
目的 对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继发圆锥角膜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为4眼重度近视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确诊圆锥角膜,对手术前皇检查的各项数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眼LASIK术后患者激光切削后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均大于200um,眼压正常,术后7个月~1年半发生圆锥角膜,其中1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虽然LASIK术后保留角膜常规厚度,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的效果.方法 对6例LASIK术后确诊为继发圆锥角膜的患者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选用直径7~7.5mm植片,与植床等大.术后随访1~5年,观察和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研究6例患者LASIK术前角膜厚度平均为394.9μm.术后圆锥发生时间(13±3.4)个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04.7μm,视力明显增进,随访期内未见圆锥角膜复发.讨论我们建议,进行LASIK对术中切削时,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应小于270μm,角膜总厚度不应小于400μm.对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床直径与角膜植片等大,术后再选择性拆除缝线,将有助于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圆锥复发,减少手术源性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法选择圆锥角膜50眼和年龄相匹配的预行LASIK手术的50眼;测量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与圆锥角膜患者相应的角膜参数进行比较。对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各时间点差异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行u检验。结果LASIK术前CH[(10.25±2.44)mmHg]及CRF[(10.97±2.33)mmHg]明显高于术后1周[(7.84±1.25)mmHg、(7.47±1.13)mmHg]及术后6个月[(8.33±1.16)mmHg、(8.18±1.3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值较术后1周时有回升;圆锥角膜患者的CH[(7.19±1.35)mmHg]、CRF[(7.15±1.46)mmHg]与LASIK患者术后1周角膜CH、C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05,P<0.01)。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CH、CRF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提示早期角膜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因双眼近视(右-6.00DS -1.00DE×10°),左-6.50DS -1.50DC×170°)于2004年3月18日在我科行LASIK手术。术前检查同常规。患者就诊时精神状态佳,言谈举止正常。术后常规氟美瞳、爱丽眼液点眼。1月时VOD1.2,VOS0.8;电脑验光:右眼0,左眼+0.50DS-0.50DE×137°。双眼角膜透明,眼压正常,角膜地形图显示手术位正,但均匀性稍差。诉视近时偶感双眼疲劳、干涩,余无不适。停氟美瞳眼液,继续给以爱丽眼液点眼。3月时复查:VOD1.2,VOS1.0。5月时患者突然来我院,诉视物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3岁。因双眼近视14年来我院就诊要求行手术治疗。术前眼部检查:VOD0 .0 3(- 14 .5 0 DS - 2 .0 0 DC×180°→0 .8) ,VOS0 .0 3(- 14 .0 0 DS - 2 .0 0 DC×170°→0 .8)。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特殊异常。行L ASIK手术(Ker-atom- 准分子激光机和SCMD角膜板层刀)。术中右眼正常,左眼角膜瓣游离,角膜瓣厚度为130 μm,激光治疗光斑大小为4 .9/ 4 .1m m。术毕左眼角膜瓣对位良好,并行左眼睑封闭减少眼球活动。术后第一天患者诉左眼疼痛。检查见右眼无异常。VOS0 .0 2 ,角膜中央约4 m m上皮缺损,未做特殊处理,给与艾氟龙、泰…  相似文献   

17.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LASIK术后角膜扩张等角膜扩张性疾病。本文阐述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成因、危险因素,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CXL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可保留视力、阻止角膜扩张进展、延迟或避免对角膜移植的需要。此外,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LASIK术中应用CXL,在短期内可有效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0岁.2004年因诊断"间歇性外斜视"在我院行双眼外直肌退后7mm、右眼内直肌缩短5mm手术,术后第一眼位双眼正位,眼球运动大致正常出院.2006年2月因双眼近视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ais,LASIK)再次来我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3 4岁 2 0 0 2年12月9日首诊 因双眼视力下降渐加重2 0余年,间断配带框架眼镜,未戴过接触镜,无其它眼部及全身病史。右眼视力0 1,左眼0 15。散瞳验光,右眼-9DS -0 5DC×95°=1 0 ,左眼-6DS -0 5DC×15°=1 0。眼压,右眼9 8mmHg ,左眼12 9mmHg (非接触眼压计) ,眼部裂隙灯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呈豹纹状改变,视盘周围可见萎缩瘢,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B超示,双眼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点状混浊。角膜地形图检查未见异常,角膜厚度,右462 μm ,左463 μm ,诊断:两眼高度近视,散光,屈光参差,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于2 0 0 2年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