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阴癌多发生于老年绝经后妇女,以原发性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3~5%,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可为外阴菜花状肿物、外阴溃疡、白色病变、皮下肿块或息肉样变。约50%的病人伴发有外阴白色病变,外阴慢性炎症、慢性溃疡、外阴搔痒、以及长期的慢性刺激均可诱发外阴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2.
正外阴营养不良在不同时期有多种不同命名,如外阴白色病损、外阴白斑或外阴白色病变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种疾病。外阴营养不良这一称谓是由1975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命名的。外阴营养不良按照病理类型分为3种:外阴鳞状细胞增生型、硬化性苔藓型和混合型。本病以外阴奇痒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晚期常伴有外阴瘢痕萎缩、阴道口狭窄、同房疼痛等,甚至癌变,此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  相似文献   

3.
穴位封闭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系女性外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本病的形成可能与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 ,皮肤失去濡养有关。属中医学的阴痒、阴疮范畴。多发生于生育期及老年期妇女。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 ,但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发现癌变率占 2 % ,即使有上皮非典型增生者 ,也仅有一小部分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为控制局部瘙痒 ,恢复外阴皮肤正常形态 ,我们用穴位封闭疗法治疗 4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均为育龄妇女 ,年龄最大 46岁 ,最小 1 8岁 ;病史最…  相似文献   

4.
外阴白斑与外阴癌的发病关系密切。50%外阴白斑可发生癌变,70%的鳞癌患者合并有白斑。外阴营养不良者癌变率小于5%,但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很难分辨是外阴白斑或是外阴营养不良,所以对所有的外阴白色病损都要积极治疗,减少癌变的发生率。本院1994年8月至...  相似文献   

5.
正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是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颜色呈白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既往也称为外阴白斑,外阴白色病变~([1])。该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为1/300~1/1 000,恶变率在2%~5%,在幼女及绝经后女性高发~([2-4])。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黄体酮或丙酸睾酮等,并可配合物理治疗。目前此类治疗存在用药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以外阴瘙痒和色素脱失为主症。患者外阴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晚期常由于外阴萎缩严重导致性生活和分娩困难,影响身心健康,且具有潜在的癌变可能。目前国内外对其病因认识不明,国内外研究者认为其病因可  相似文献   

7.
外阴白色病变,以往统称外阴白斑。是指外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局部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妇女。本病一直被认为是癌变的先兆,其癌变率在2%左右。故对其积极防治,很有实际意义。笔者在1985—1988年间,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年龄25—35岁者10例,36—45岁者18例,45岁以上者2例。病程15年以上者9例,2年以上者21例。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过去将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的外阴病变.称为“外阴白斑”。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决定取消此病名,而改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即“外阴白色病变”。此病确切病因尚不明.有人曾用移植皮肤的方法推论可能是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而导致覆盖其上的皮肤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9.
<正>外阴营养不良指妇女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色素改变的慢性妇科疾病,又被称为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外阴上皮非瘤样变等,临床上以外阴瘙痒、干涩疼痛,皮肤黏膜变白、皴裂、萎缩等为主要表现。本病治疗困难,易复发,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工作生活。祖国医学对本病无明确记载,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属"阴痒"、"阴疮"范畴。现代医学对于外阴营养不良的诊断已完善,但治疗方法仍有欠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局部  相似文献   

10.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由于患者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故亦称外阴白色病变,最早称为外阴营养不良[1].临床表观为外阴瘙痒、疼痛,局部或弥散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变白,或角化变硬、萎缩变薄、弹性降低或消失,严重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症之一.2009-07-2011-12,我们采用云南白药外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56例,结果下.  相似文献   

11.
外阴白色病变属病因不明的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硬化性苔藓两种疾病,临床常称为"外阴白斑".中医将该类疾病统称为"阴痒".临床以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外阴瘙痒是此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多难耐受,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进一步发展时出现阴部萎缩.2008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用自拟中药白斑汤熏洗外阴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女常见病,与外阴癌有一定的关系,国内普查报告女阴癌同时患有外阴白色病变者占19~45%,国外则为12~82%。因此积极防治外阴白色病变是有一定意义的。我科于1972年至1981年,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本病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阴白色病变(whitelessionsofvulva)或外阴营养障碍,原称“外阴白斑”,197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会取消旧名而改为现名,是妇科慢性常见多发病,主要包括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外阴皮炎和外阴非典型增生等。该病是由多种因素致外阴神经血管功能失调,以致局  相似文献   

14.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呈白色,瘙痒、外阴干涩等不适。刘春甫教授对于外阴白色病变的诊治,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发扬创新、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诊治规律和验方,临证运用,多获良效。笔者在跟随刘春甫老师出诊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临床验案,通过认真研读、分析,总结了刘春甫老师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结合中医古籍,挖掘刘春甫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经验方,以便传承。现将刘春甫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阴白斑是外阴部的一种特殊病态,以病变处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珠白色斑块为特征.病因仍不明了.有认为是慢性上皮营养障碍,其病理改变为表皮增生过程并非炎症.主要症状是难以忍耐的奇痒.据山东医学院主编的《实用妇科学》观点,本病癌变可能性很大.一旦活检确诊,病变属Ⅱ-Ⅲ级即应外阴切除手术.年轻妇女无疑有癌变可能,但手术尚须郑重,可观察一段时间.不宜手术者则放疗或冷冻,然而复发者不少.但也有不同观点.中医认为肺主宣散,输精于皮毛.即皮肤毛发的滋润荣养依靠肺.局部皮肤发白,增厚,粗糙,发硬,中医称为肌肤甲错,是局部血瘀的表现.这种血瘀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营养不良9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桂英 《河南中医》2004,24(11):63-64
外阴营养不良又称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的常见顽疾之一,多因顽固瘙痒等影响工作和休息,个别病例尚可出现非典型增生甚至癌变。由于该病病因不清,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不够理想。笔者1996~2003年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加西药膏外涂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外阴营养不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组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以外阴瘙痒、疼痛,黏膜和皮肤白色变、萎缩,或皮肤增厚、粗糙、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的白色斑块为特征.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复发率也较高,且本病有1%~5%的恶变率,因此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又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奇痒难忍,局部湿疹样变,病变区增厚或变薄,失去弹性,肤色变白,外阴多有萎缩。2000年5月-2007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阴白色病变过去统称为“外阴白斑”,包括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外阴皮炎和外阴非典型增生。其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过敏、慢性机械性刺激、营养缺乏、自身免疫代谢障碍等有关。症状主要为外阴瘙痒、变白、烧灼痛,少数有排尿困难及性生活困难、失眠等。属于中医学“阴痒”、“阴疮”、“阴痛”的范畴。为妇科难治病症之一,近年来各地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内服配合局部用药法一辩证分型治疗:多根据分型的结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为主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唐山,063000)王秀兰,孙彦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以外阴奇痒为主,兼见局部皮肤色素脱失、干燥、粗糙、萎缩等症。由于本病顽固难治,且与外阴癌有一定关系,因此对本病及早做出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