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长期高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减少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免疫炎症途径在T2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着重介绍代谢免疫在机体不同组织中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食物摄入和葡萄糖体内平衡的方式,探讨T2DM潜在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
PDX-1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抑制其凋亡的作用。PDX-1通过调控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关基因如葡萄糖激酶(G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等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分泌,维持胰岛β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胰岛β细胞PDX-1蛋白表达量,可对抗因“糖毒性”所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促进胰岛素基因表达。PDX-1还可以将非胰岛素分泌细胞如肝细胞等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LP-1(7-36)NH2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以DIBAC4(3)为探针,用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1(7-36)NH2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β细胞膜电位的作用,并用放免法检测GLP-1(7-36)NH2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在2.8mmol/L葡萄糖时,GLP-1(7-36)NH2使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β细胞膜电位无明显变化;在5.6、16.7mmol/L葡萄糖时,GLP-1(7-36)NH2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β细胞膜去极化反应.在16.7mmol/L葡萄糖时,加入EGTA或硝苯吡啶后,GLP-1(7-36)NH2不能引起胰岛素分泌,β细胞膜也无去极化反应.结论:GLP-1(7-36)NH2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β细胞去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LP - 1(7- 36 )NH2 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 :以DiBAC4 (3)为探针 ,用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 - 1(7- 36 )NH2 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 β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并用放免法检测GLP - 1(7- 36 )NH2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在 2 8mmol/L葡萄糖时 ,GLP - 1(7- 36 )NH2 使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 ,β细胞膜电位无明显变化 ;在 5 6、16 7mmol/L葡萄糖时 ,GLP - 1(7- 36 )NH2 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 ,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 β细胞膜去极化反应。在 16 7mmol/L葡萄糖时 ,加入EGTA或硝苯吡啶后 ,GLP - 1(7- 36 )NH2 不能引起胰岛素分泌 ,β细胞膜也无去极化反应。 结论 :GLP - 1(7- 36 )NH2 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 ,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 β细胞去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和AM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谷氨酰胺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理.方法:将MIN6细胞接种于24孔或6孔细胞培养板,实验前用含0.2%BSA和2.8mmol/L葡萄糖KRB预培养30min,分别换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KRB缓冲液,培养1h,收集上清,待测胰岛素;抽提蛋白,检测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葡萄糖在(2.8~22.5)mmol/L浓度下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AMPK蛋白磷酸化,抑制其活性,胰岛素分泌和AMPK活性呈负相关.10mmol/L谷氨酰胺孵育MIN6细胞1h可降低AMPK蛋白磷酸化,胰岛素分泌增加35%.结论:抑制AMPK活性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谷氨酰胺可能通过抑制AMPK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6.
杨玉芬 《医学信息》2010,23(17):3201-3202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呈年轻化的倾向。通过我科362例糖尿病患者血糖仪监测血糖的护理有新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Ghrelin促进大鼠胰岛素合成及高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Ghrelin是由胃黏膜分泌的小分子脑肠肽。本研究探讨了Ghrelin对于大鼠胰岛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影响。将分离培养的大鼠胰岛分为Ghrelin处理组和对照组 :(1)在高浓度葡萄糖 (16 7mmol L)刺激时加入不同浓度Ghrelin 10 - 1 2 ~ 10 - 8mol L孵育 6 0min ,测定胰岛素分泌量。 (2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Ghrelin 10 - 1 2 ~ 10 - 8mol L预处理 2 4h后 ,用RT PCR方法检测胰岛内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 ,并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 (5 6mmol L ,16 7mmol L)刺激时胰岛素分泌量。离体大鼠胰岛 ,在高糖刺激时加入Ghrelin 10 - 1 1 ~ 10 - 1 0 mol L共同培养 6 0min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高于对照组 (P <0 0 5 )。Ghrelin 10 - 1 2 ~ 10 - 1 0 mol L预处理 2 4h后 ,高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Ghrelin 10 - 1 0 mol L促进胰岛内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一定浓度的Ghrelin促进胰岛在高葡萄糖诱导下的胰岛素分泌 ,经Ghrelin预处理 2 4h后该作用更为显著。Ghrelin增加大鼠胰岛内前胰岛素原mRNA的表达 ,促进胰岛素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浓度葡萄糖及高糖条件下胰岛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能力、衰老程度及分泌NO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扩增EPCs并进行鉴定。收集培养第4 d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10、20、40 mmol/L)及在高糖(40 mmol/L)条件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1、1、10、100 nmol/L)或空白培养液干预7 d,观察细胞增殖能力、衰老细胞百分率以及NO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葡萄糖可浓度依赖性地损害EPCs的增殖,促进衰老,减少EPCs的NO分泌。在高糖条件下,胰岛素干预组与对照相比可促进EPCs增殖,延缓衰老(在1 nmol/L效应达峰值),促进NO分泌(在10 nmol/L效应达峰值)。结论: 葡萄糖剂量依赖性地损害EPCs增殖和功能,而胰岛素可对抗此作用,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超林  龚明  肖谦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0):1155-1156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发现的由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关系相当密切。最近有文献报道,肝脏也是抵抗素重要的靶器官,抵抗素可以明显损害肝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肝糖输出,升高血糖[1]。但是抵抗素参与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了。本文通过观察抵抗素对肝细胞糖酵解关键酶-葡萄糖激酶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细胞株来源:正常大鼠肝细胞株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1·1·2主要试剂:Resistin(英国Pepro Tech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LP-1(7-36)NH2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以DiBAC4(3)为探针,用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1(7-36)NH2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β细胞膜电位的作用,并用放免法检测GLP-1(7-36)NH2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在2.8mmol/L葡萄糖时,GLP-1(7-36)NH2使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β细胞膜电位无明显变化;在5.6、16.7mmol/L葡萄糖时,GLP-1(7-36)NH2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β细胞膜去极化反应。在16.7mmol/L葡萄糖时,加入EGTA或硝苯吡啶后,GLP-1(7-36)NH2不能引起胰岛素分泌,β细胞膜也无去极化反应。结论:GLP-1(7-36)NH2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β细胞去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GF2α促进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方法:运用放免方法检测PGF2α在不同情况下对NIT-1β细胞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并以Fluo-3AM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的改变。 结果:在0和5.5 mmol/L葡萄糖时,5 μmol/L的PGF2α使NIT-1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但在16.5 mmol/L葡萄糖时,PGF2α明显增加胰岛素分泌(P<0.01);ddA或Ly-83583对PGF2α增强的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影响(均P<0.01),预先给予U-73122抑制了PGF2α促进的胰岛素分泌(P<0.01);预先给予calphostin C,PGF2α也不能进一步诱导增强胰岛素的分泌(P<0.05)。另外,PGF2α能够引起β细胞内钙升高,预先给予ddA或Ly-83583,均不能阻断其作用,而预先给予U-73122则抑制了PGF2α引起的β细胞内钙升高。 结论:PGF2α增强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可能是通过激活PLC双信号途径,诱导细胞内钙升高和激活PKC途径发挥作用。另外,PGF2α的作用与cAMP/PKA或cGMP/PKG信息通路可能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和葡萄糖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组实验:(1)常氧组;(2)在缺氧条件下又分为Ⅰ:缺氧对照组;Ⅱ:低浓度组:胰岛素150 mU/L、葡萄糖5.5 mmol/L;Ⅲ:中浓度组:胰岛素450 mU/L、葡萄糖15 mmol/L;Ⅳ:高浓度组:胰岛素900 mU/L、葡萄糖30 mmol/L;Ⅴ:渗透压对照组:甘露醇24.5 mmol/L。取培养4、8、12 h 3个时点,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tPA、PAI-1抗原。结果:缺氧明显增加tPA和PAI-1抗原分泌,tPA/PAI-1值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缺氧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比值明显增加(P<0.05)。随缺氧时间的延长,tPA/PAI-1值逐渐下降。结论: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值升高,纤溶活性升高,有利于局部自发性纤溶的发生。此作用可能是IG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临床上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患者由于体内血糖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导致分泌功能缺陷的胰岛β细胞持续性地分泌胰岛素,从而加重了胰岛β细胞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  相似文献   

14.
二甲双胍激活MIN6细胞AMPK活性并抑制其胰岛素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和AM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二甲双胍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MIN6细胞接种于24孔或6孔细胞培养板,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二甲双胍分别培养1h或20h后收集上清,待测胰岛素;抽提蛋白,检测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μM二甲双胍培养1h对MIN6细胞内AMPK磷酸化没有影响,培养20h则能增加AMPK磷酸化。MIN6在20μM二甲双胍存在条件下培养20h后,换入含25mmol/L葡萄糖和相同浓度药物的KRB缓冲液孵育1h,测定上清液胰岛素浓度,20μM二甲双胍组胰岛素分泌降低19.5%(P<0.05)。结论:抑制AMPK活性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活性抑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5.
毕文杰  郑翔 《解剖学报》2019,50(4):423-430
目的 探讨孤束核联合亚核前部(acNTS)损伤在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性高血糖症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CRS大鼠模型(n=20;7 d束缚+3 d自由活动,共40 d),检测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 结果 CRS导致约1/3的个体(n=7)持续性的中度胰岛素抵抗性高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11 mmol/L)。CRS高血糖鼠acNTS可观察到神经元染色浓缩,Caspase-3表达和TUNEL阳性染色,提示出现神经元凋亡样改变。机械损伤acNTS(n=6),空腹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性高血糖, 且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平均体积增大和血清皮质酮水平不变等特点与CRS小鼠一致。 结论 CRS损伤了acNTS的葡萄糖敏感神经元,从而使血糖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钾盐体外协同增强胰岛素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糖钾盐体外协同增强胰岛素抗炎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群(PBMCs),随机分为胰岛素葡萄糖钾盐组(GIK组),胰岛素组(INS组),葡萄糖钾盐组(GK)和基础对照组(C组),检测4组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s培养上清液葡萄糖、乳酸、TNF-α、IL-6和IL-4、IL-10含量.结果 GIK组和INS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IL-4和IL-10含量却均明显高于C组(P<0.01);GIK组IL-4和IL-10含昔明显高于INS组(P<0.01);GIK组上清液葡萄糖和乳酸均明显低于GK组(P<0.01).结论 胰岛素葡萄糖钾盐和胰岛素均能直接抑制PBMCs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同时促进PBMCs分泌抗炎细胞因子.葡萄糖钾盐对胰岛素促进PBMCs分泌抗炎细胞因子有协同增强作用.葡萄糖钾盐和胰岛素联合抗炎效果优于单独胰岛素,可能与葡萄糖胰岛素钾盐为PBMCs提供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Acrp30/adiponecti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蛋白—— Acrp30 (adipocyte complement- related protein of30 k D)。其全长分子(或蛋白酶切片段 )能降低餐后升高的血浆游离脂肪酸 ,增强胰岛素抑制肝细胞葡萄糖输出的作用。血浆 Acrp30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很强的相关性 ,而且 Acrp30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因此 ,Acrp30与 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体内实验证明重组 Acrp30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弄清其各种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基因(PDX-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新型纳米载体Superfect介导含有PD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MSCs,G418筛选,分步法进行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胰岛素阳性细胞的比例,S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能力。结果:Superfect可高效介导重组载体在骨髓MSCs表达,随着转染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PDX-1~ MSCs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数较转染空白载体和PDX-1~-MSCs组明显增多;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转染PDX-1基因后表达明显增加;PDX-1~ MSCs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表现出不同的胰岛素分泌反应。结论:骨髓MSCs体外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PDX-1能显著提高其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提取液(RPE)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RPE诱导MD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双硫腙(DTZ)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显色、葡萄糖刺激实验和RT-PCR,对诱导细胞进行体外结构和功能鉴定.结果:RPE诱导后第5日有胰岛样结构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第12日细胞团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而未诱导组细胞不表达上述蛋白;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第6日检测到PDX-1的表达,诱导后第12日检测到胰岛素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和葡萄糖转运体2基因的表达.结论:体外经RPE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观察5.6 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的NIT-1细胞在 8周培养时间内细胞的形态变化;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周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以RT-PCR半定量测定各基因Insulin、Glut2、GK、PDX-1、NeuroD1、Pax4、Pax6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边形,不同培养时间的NIT-1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2)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GSIS组胞浆染色阳性,呈淡黄褐色;(3)1-8周每周测定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与第1周数据比较,显示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改变差异显著(P<0.05);(4)1-8周每周测定的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GK基因、Glut2基因、NeuroD1基因和Pax6基因mRNA的表达与第1周比较,显示基因mRNA的改变差异显著(P<0.05); Pax4基因mRNA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的NIT-1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维持β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Insulin、PDX-1、 GK、Glut2、NeuroD1 和 Pax6 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