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a来我科收治的4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随访。结果:本组4例诊断明确,经不同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良性病变,临床治疗效果好,但易复发。对于多发和病程长者,宜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合并肾病综合征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合并肾病综合征三例邹万忠刘玉春王二军王海燕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hyperplasticlym-phogranuloma,ELG)主要累及淋巴结和皮下组织,在淋巴组织和淋巴滤泡增生的同时,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该...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郑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4+132-124,132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的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案例。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血常规中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大于6%以上,绝对值大于0.5×109/L以上。腮腺肿瘤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小于6%,绝对值小于0.5×109/L。结论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之主要特征,此数值虽然不能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但对于术前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木村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叫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1937年由我国学者金显宅[1]以嗜酸细胞增多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 胃嗜酸性肉芽肿、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均不多见,而一个患者3年多时间不仅先后罹患这两种病变,并且以后又发生淋巴肉瘤,更属罕见。在本例,这3种疾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杜丽娟,郭建国(包头医学院一附院口腔科,包头医学院一附院病理解剖教研室,包头014010)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发生于皮下组织。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学术界因认识不同,名称也各异,日本称“木村病”,欧美国家多称之为“...  相似文献   

8.
许志辉  黄方  黄建强 《新疆医学》2022,(4):472-473,488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单侧、无痛性颈淋巴结病变或皮下结节,可以伴有周围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二例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林丽萍,莫佩贞例1男性,25岁,双耳后包块四月,于1989年12月25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耳后乳突部可见2cm的纵行切口痕迹(入院前一周门诊给予左耳后肿块摘除,病检为淋巴结嗜酸性肉芽肿),右耳...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或称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淋巴结病变。本病以东南亚地区较为多见,日本最多见,欧美则甚少见。现将我们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萍  陆磊  杨瑞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1):84-85,F004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桃李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2.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科1950-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拟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3a来我科收治的 4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随访。结果 :本组 4例诊断明确 ,经不同方法治疗 ,效果良好。结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良性病变 ,临床治疗效果好 ,但易复发。对于多发和病程长者 ,宜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年来收治的11例SEG病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肿瘤样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杀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邕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6例发生于淋巴结和皮下组织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对其名称沿革、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累及头颈部软组织及浅表淋巴结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现将就诊于本科的1例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KD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张英军  侯如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2-133,135
目的分析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9岁;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性肿块,以腮腺区最为多见(41.4%)。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问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行单纯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单纯手术容易复发,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利荣  林兰英 《浙江医学》2001,23(5):298-29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好发于颌面部软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1937年我国外科医生金显宅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我院1978~1998年间共收治65例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笔者通过对65份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有关文献 ,从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介绍我们的体会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49例 ,女性16例 ,男女性之比为3∶1。年龄7~68岁 ,中位年龄36.5岁。其中20~40岁40例 ,占61.5 %。2.发病部位腮腺区36例 ,占55.4 % ,其它依次为颌下12例 ,耳…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肉芽肿是一个广义而又笼统的名称。其中包括发生在骨骼的称骨嗜酸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简称EGB)。发生在腺体、淋巴结等其它部位的软组织,称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philic Lymphatic Granuloma简称ELG)。临床多见EGB。而ELG则为少见病。据国内文献报道迄今国内共报告ELG9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