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现状及其基因型.方法 收集任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2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对AmpC酶的基因进行检测,对PCR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4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三维试验检测,单纯产ESBLs者18株(42.8%),单纯产质粒AmpC酶者4株(9.5%),同时产质粒AmpC酶与ESBLs者1株(2.3%),5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菌株,经PCR扩增其中4株扩增到了清晰的条带,1株扩增为阴性,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均为DHA-1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ESBLs率较高,并己经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基因型为DHA-1型.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现状及其基因型。方法 收集任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两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2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对AmpC酶的基因进行检测。对PCR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4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三维试验检测,单纯产ESBLs者18株(42.8%),单纯产质粒AmpC酶者4株(9.5%).同时产质粒AmpC酶与ESBLs者1株(2.3%),5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菌株,经PCR扩增其中4株扩增到了清晰的条带,1株扩增为阴性,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均为DHA-1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ESBLs率较高,并己经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基因型为DHA-1型。  相似文献   

3.
于海东  辛华  王英  张文陆  王勇  马雷  杨慧 《临床荟萃》2012,27(11):946-949
目的 了解佳木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情况及主要的基因型别.方法 127株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81株与阴沟肠杆菌46株,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21.7%、28.3%、6.5%;81株大肠埃希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19.8%、38.3%、9.9%.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阴沟肠杆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结论 CTX-M型和DHA-1型分别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株的比率、酶的基因型及其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本院、福建省立医院两家医院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的67株耐头孢西丁不重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抽提高产AmpC酶株质粒,用PCR及产物序列分析确定质粒AmpC酶和13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ERIC-PCR指纹图确定产酶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福州两家医院耐头孢西丁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6.7%和10.5%,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8.0%和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DHA-1型、4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型、1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2型质粒AmpC酶;5株产CMY型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还分别同时产CTX—M-14、CTX—M-27、TEM-144和TEM-1型13内酰胺酶。7株菌中,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大肠埃希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转移给受体菌。7株产酶菌ERIC—PCR指纹图显示,2株肺炎克雷伯菌来自相同克隆,其余菌株来自不同克隆。结论福州地区发现产DHA-1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和产CMY-2型及CMY-22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CMY-22型AmpC酶和TEM-144型13内酰胺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GenBank登录号为DQ256079和DQ2560S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国10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同时产ESBLs及质粒型AmpC酶菌株的比率及其基因型特点,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差别。方法收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0所教学医院2003年度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9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61株,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有无可转移性;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及序列分析确定质粒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武汉、南京、济南等地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相近,均在50%左右;北京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其他各城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均略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在产ESBLs菌株中24.4%大肠埃希菌和19.4%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除沈阳无对头孢西丁耐药菌株外,其他医院均存在对头孢西丁耐药株。产ESBLs菌株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其中以CTX-M-9组最为常见,其次为CTX-M-1组。在同时产ESBLs和AmpC的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多于大肠埃希菌,且均为CTX-M/ DHA-1型(多为CTX-M-9/DHA-1型)。3株同时产ESBLs和AmpC肺炎克雷伯菌的接合子PCR结果与其供体菌完全相同。结论参与本研究的各所教学医院产ESBLs菌株基因型主要为CTX-M-9组,在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多于大肠埃希菌,多为CTX-M-9/DHA-1型,该酶可通过质粒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离自儿童肺炎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产ESBLs及AmpC酶的耐药表型、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表型筛出产ESBLs及AmpC酶的耐药株;再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ESBLs与AmpC酶的基因型;并用ERIC-1R PCR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耐药质粒进行接合与转化;最后用WHONET5.4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6株肺炎克雷伯菌SBLs基因型除一株外其余均同时检出TEM与SHV型,部分产CTX-M-9或CTX-M-3型;28株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有25株均产CTX-M-9型,半数产TEM型,少数产SHV或CTX-M-3型;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基因型仅见DHA型,大肠埃希菌仅检出一株CIT型AmpC酶;ERIC-1R PCR分型可见各型散在分布;质粒接合ESBLs成功17株,AmpC成功4株,ESBLs+AmpC成功2株,带有头孢西丁与四环素同时耐药的质粒4株转化成功.结论 ES-BLs基因型多样而AmpC酶基因型单一;两种酶的耐药基因均可通过质粒传播.加强耐药菌的流行监测,预防控制耐药传播与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 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s中,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但尚有少数菌株同时伴有产ESBLs.对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报告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地区的分散式供水、食品从业人员粪便及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状态、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和头孢菌素酶(AmpC)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类型。 方法 从分散式供水标本、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及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各10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用ESBLs确证试验、AmpC酶检测试验检测实验菌株的表型,以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 结果 从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分离到的菌株耐药性高于分散式供水中分离的菌株,而临床标本分离到的菌株耐药性更高;从100株集中式供水分离的菌株中检测出产ESBLs菌6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100株食品从业相关人员肛拭分离的菌株中检测出产ESBLs 17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CTX-M-9;检出产AmpC酶3株,基因型为MOX-1、DHA-1。100株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产ESBLs 33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CTX-M-9、CTX-M-25;检出产AmpC酶9株,基因型为MOX-1、DHA-1、FOX-1。 结论 在分散式供水及正常食品从业相关人员粪便中检出产ESBLs、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与在临床分离的标本中的产ESBLs、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携带的基因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蒋燕群  李轶  李卿  汤瑾 《检验医学》2007,22(6):672-676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同时产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在242株大肠埃希菌中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AmpC酶;对确认为产CIT群质粒AmpC酶的菌株进行PCR、克隆、测序;接合试验证实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PCR及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株产CIT群酶细菌所携带AmpC酶基因均为blaCMY-2(PI 9.0),且均携带blaTEM-1(PI 5.4),9株同时携带blaCTX-M-14(PI8.0),无菌株携带blaSHV-like;12株产CMY-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实验阳性,经PCR证实接合子均传递了blaCMY-2,并有1株同时传递了blaCTX-M-14;多数产CMY-2型酶的细菌呈多重耐药,并有1株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结论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产CMY-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ESBL的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