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颅内压存在波动,本工作通过动物实验模拟颅高压并研究颅内压的波动.实验方法:14条犬安置硬膜外球囊并注液制成颅高压模型,通过改变球囊内液体量来改变颅高压程度和颅内容积,由压力传感器持续记录相应压力.结果:对颅内压、腰区脑脊液压分别进行FFT分析,发现都存在一个约为0.2Hz的波动,该频率既不是心率(3Hz左右)也不是呼吸频率(0.4Hz),记为M波.分析表明:1)正常情况下,M波并不出现;2)实验开始阶段,不出现M波,当颅内压超过一定压力水平时,M波出现.随后的药物干预实验显示,采用迷走神经阻断药阿托品能明显抑制M波,而交感神经阻断药心得安效果不明显,初步说明M波与脑血管的某些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颅内压及腰区脑脊液压的脉动值与平均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压由于心博、呼吸、以及神经调节等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传统的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研究多停留在静态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注重于对颅内压平均值的监护,对其脉动成分的变化及规律研究很少。本研究工作由两部分组成动物实验和理论分析。在动物实验中,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在不同颅内压水平下颅内压波形的变化及其规律。通过14条狗安置硬膜外球囊并注液制成颅高压模型,通过改变球囊内液体量改变颅压和颅内容积,由压力传感器持续记录脑室内压和腰区脑脊液压(Lumbarcerebrospinalfluidpressure,LCP)。结果发现随着颅内压平均值的持续增高,颅内压脉动值也相应增高,两者间呈线性关系。当排空球囊内液体后再次注入液体时,颅内压脉动值和平均值线性关系的斜率比第一次大。腰区脑脊液压的情况与颅内压一致。由此可见,颅内压及腰区脑脊液压脉动值和平均值两者间呈线性关系,且其斜率反映了颅内自调节功能的程度高低。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用压力-容积关系测量颅内顺应性的方法,选用12条狗安置硬膜外球囊,通过恒速注液和抽液改变球囊内液量,从而改变颅内容积和颅内压,由压力传感器持续记录脑室内压力,分别用二次抛物线、幂指数、对数关系式对颅腔的P-V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而求得各关系式的系数.通过对系数的分析研究颅内顺应性.结果表明(1)二次抛物线关系式中的系数满足线性关系;(2)指数关系比抛物线关系拟合得更好,压力较高时更是如此;(3)简化的对数关系式在压力较高时可以近似拟合容积压力关系;(4)在一定范围内,颅内顺应性对应变率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颅脑外伤后颅内容积压力关系的变化及其评价方法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颅内容积压力关系的变化及其评价方法。方法:19条狗分为外伤组和非外伤组,硬膜外球囊注液升高颅内压(ICP)和硬膜外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压。结果:颅脑外伤后容积压力反应(VPR)与颅内压...  相似文献   

5.
无创颅压监测临床研究及指导高颅压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的关系,评价fVEP在颅内压监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以此指导高颅压的治疗.方法:测量22名健康人和88例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患者的fVEP,147例高颅压患者于用药(甘露醇)前、后(每隔10分钟)测一次颅压值,选取60分钟分析.结论:fVEP的P2、N2、P3、N3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升高均呈正相关(r=0.546,0.651,0.538,0.433,P<0.001),以N2波相关系数最大;fVEP可以较准确、无创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临床治疗颅高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在探讨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价其在神经内科疾病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的基础上[1],以此监测高颅压治疗效果,并对颅高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材料与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脑膜炎高颅压患者用药(甘露醇)前、后(每隔10min)各测一次颅压值,选取60min分析。结果:脑膜炎高颅压患者甘露醇脱水效果佳。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安全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颅内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ure,ICP)监测常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颅内压的增高与颅脑多种重要疾病直接相关,如脑水肿、脑肿瘤、脑外伤等,一般是由颅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发生占位性病变而引起 [1].颅内压还与颅脑空间的代偿功能有关.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提供有效的颅压监测,对诊断治疗和病情的监测都十分有价值.颅内压可分为脑室内压、硬脑膜内压、硬脑膜外压和脑组织压等.这几种压力之间密切相关,但又并不相等.实际测量时只测其中之一.正常颅内压一般在15 mmHg.若超过50mmHg,病人有可能昏迷或死亡.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颅内压的升高或下降.颅内压可以看成是一定水平的静压上迭加有较小的波动成分,其波动节率与心率一致,其波形与脉压波相似.如果需要测出波形变化的细节,则颅压测量仪的频率响应范围应与血压测量仪相同.但通常只需测得平均压即可,所以对仪器的频率响应范围不必作过高的要求,不过必须具备良好的静压测量性能.颅内压就其幅度来说与静脉压的范围大体相近,属微压测量范围,从测试技术上来说难度较大 [2].  相似文献   

8.
利用视觉诱发电位实现无创颅内高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检测是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有创颅内压检测方法。如何找到一种方法,既可以有效监测到病人颅内压力的变化趋势,为医生用药提供依据,又能减轻病人痛苦,实现无创监测,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们在分析比较了目前几种无创ICP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与颅内中、高压的线性关系,通过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有效提取VEP,提取的VEP波形的III波对应的波峰潜伏期与颅内压成某种线性关系,因而可以从FVEP的III波得到颅内压力。  相似文献   

9.
高颅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增高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86例颅内病变引起的高颅压病人治疗前后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脑压及血压。结果:ICP升高时SEP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以N20波最明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SEP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ICP变化,并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插大鼠股动脉建立有创监测血压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15只SD大鼠,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左侧股动脉插入术,通过导管连接生物血压传感器和电脑的相关设备,显示出大鼠的即时血压数据及血压变化时转换成波形的电信号,从而建成有创股动脉监测血压模型。结果 13只大鼠成功建立有创监测血压模型。结论用静脉留置针插入术进行大鼠左侧股动脉建立有创监测血压动脉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重复性好、稳定、安全、简单、实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研究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理上由于内外多种原因会引起颅内压变化,而同时心搏、呼吸、以及神经调节等的影响也会使颅内压出现波动.本研究在动物(犬)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颅内压变化的集中参数数学模型.模型中包括了脑血管床、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颅脑顺应性等模块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脑血管顺应性是表征脑血管弹性程度的重要参量,仿真采用指数拟合的脑血管容积压力实验关系来表示脑血管顺应性.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颅内压动力学以及颅内压的波动,模型参数的变化和动物实验状况的变化相吻合,可以为临床颅内压监护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型法布里-珀罗光纤颅内压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可用于对颅内压持续检测的非对称型法布里-珀罗(F-P)光纤压力微探头和传感器系统.该探头改善了一般F-P腔的反射响应特性,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压力测试表明,该传感器能满足对颅内压范围压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生物电阻抗法无创监护颅内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在颅内压增高的过程中,颅内容物的变化及相应的脑阻抗的变化情况,同时讨论了在颅内压升高以后颅内压脉冲波和脑阻抗脉冲波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用生物电阻抗法无创监护颅内压的理论。初步的动物实验表明该理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电阻抗法在颅内压升高代偿期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颅内压升高的代偿期内,脑脊液体积将出现较大的变化,它使脑阻抗发生相应的持续增加。当代偿期结束后,颅内压将会随病情发展有明显升高。但颅内容物相对体积变化不大,脑阻抗基本沿一基线波动,在脑阻抗记录曲线上将会出现一特征性的拐点,它是所要观察的重要特征点。  相似文献   

15.
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粘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颅内压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手术时机起决定性作用,其测量方法的简单性、准确性、对患者较小创伤性都是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方法 提出一种通过测量颅骨应变可获得颅内压变化量的新思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粘弹性模型,对人体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相应应变进行了分析计算;分别建立了模拟颅腔的三维空心薄壳有限元模型,颅骨和硬脑膜的粘弹性模型;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考虑与不考虑粘弹特性两种情况,对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应变进行对比.结果 考虑与不考虑粘弹性的颅骨和硬脑膜应变误差在14%左右,而颅骨和硬脑膜的粘性应变占总应变的40%.结论 通过在颅骨外表面粘贴应变片可以获得颅内压的变化量,微创颅内压应变电测法理论上可行,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是否使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颅内压监测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行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的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55例患者不行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及CT检查,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ICP监护组在疗效,预防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于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o test, theoretically, the hypothesis that: (1) cyclic extravascular compressional modulation of the terminal venous bed occurs with positive pressure inhalation; and (2) the degree of modulation is diminished with increasing vascular dilation induced 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CO2), two modifications of Ursino's model of cerebrospinal fluid dynamics21,22 were made: (1) terminal venous bed resistance was synchronously modulated with the ventilation cycle; and (2) both the depth of modulation and 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 were progressively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PCO2. Recordings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of piglets were obtained and correlat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hypercapnia.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correlation value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monotonically as the level of PCO2 increased. Group (n=4) mean values of correl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0.54 (±0.17), 0.61 (±0.08), 0.79 (±0.06), 0.86 (±0.04), 0.87 (±0.05) for respective mean PCO2 levels (±standard deviation) of 32.9 (±1.75), 41.4 (±2.5), 55.9 (±4.0), 72.5 (±6.45), and 87.4 (±7.25) mmHg.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stated premise that dilation of the cerebrovasculature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the ICP recording by increasing the venous pressure and thus diminishing the likelihood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 2003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PAC2003: 8719Uv, 8710+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