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使用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以及内镜下治疗的28例病人资料。结果28例病人包括直肠癌术后15例、左半结肠癌术后3例及右半结肠癌术后10例。上述病例均完成急诊内镜检查并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仅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因合并吻合口漏经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最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余27例吻合口出血病人均经过内镜止血成功。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出血,内镜诊疗并未导致术后吻合口漏及穿孔。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方案,不增加吻合口出血、穿孔及漏等风险。术后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在病人出血后8 h内行急诊内镜是非常关键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7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Miles术28例,Dixon术50例。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肠管损伤2例,修补后痊愈;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2例,予压迫、止血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1例,予以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肠梗阻5例,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施术,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程序,是防治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0月我院5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3例患者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5~4h,平均2.5h;术后平均2d肠功能恢复,1例术后出血,2例吻合口漏,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通过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升了腹腔镜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肛内吻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12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肛内吻合腹腔镜下根治术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术后1~3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每天排便1~5次/d,个月~1年每天排便为1~3次/d,无大便失禁及污粪。结论:经肛内吻合腹腔镜下3直肠癌根治术腹壁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电镊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吻合口出血的效果,我们对PPH吻合口出血行电镊止血治疗的8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87例患者共127处吻合口有明显渗血或搏动性射血,仅6处需“8”字缝扎止血,其余均用电镊一次性止血成功。术后电凝处钛钉自然脱落时致大出血1例,“8”字缝扎止血处因线头反应致大出血1例。结果表明,电镊治疗PPH吻合口出血简捷实用、安全性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刘金林 《消化外科》2002,1(5):340-34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除(PPH)术式致术中、术后出血的应对策略。方法:分析PPH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术中主要出血有切缘明显渗血7例、搏动性出血3例,均行缝扎后成功止血。术后出血有11例为大便时手纸带血,均仅加用止血药1-3d,未行特殊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术后大出血1例在鞍麻下经肛镜缝扎止血成功。结论:术中对切缘(吻合口)的搏动性出血、活动性渗血行可靠的缝扎止血,是降低PPH术中、术后出血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实施经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11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吻合口漏患者中Ⅱ级漏3例,Ⅲa级漏8例。3例没有任何症状,仅在行消化道造影时证实有吻合口漏,给保守治疗7 d后漏口愈合。8例有临床症状患者中有5例经内镜下经漏口置管冲洗同时保持负压吸引治疗60~90 d后漏口愈合,有3例经内镜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2例30~60 d后漏口愈合,其中1例术后45 d后死于吻合口大出血。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部位、时间、局限程度、漏口大小等往往差异较大,在局部处理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个体化治疗,腔内覆膜支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2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78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漏2例。78例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El出血5例,吻合口漏4例。其中,1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41例直肠癌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者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采取肠镜下电凝止血,1例吻合口出血再次行手术缝扎止血,另2例通过吻合口局部应用止血药等综合方法止血成功。1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另5例行近端肠造口转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及时合理的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除(PPH)术式致术中、术后出血的应对策略。方法 分析PPH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术中主要出血有切缘明显渗血7例、搏动性出血3例,均行缝扎后成功止血。术后出血有11例为大便时手纸带血,均仅加用止血药1-3d,未行特殊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术后大出血1例在鞍麻下经肛镜缝扎止血成功。结论 术中对切缘(吻合口)的搏动性出血、活动性渗血行可靠的缝扎止血,是降低PPH术中、术后出血率的关键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9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13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9例患者术后有便秘症状,3例低蛋白血症,1例吻合口未完全压榨、吻合钉脱落;出血时间为术后4~9 d。11例患者利用凡士林纱布局部压迫,2例经缝扎止血及生物蛋白胶喷涂,局部压迫止血,1~2 d后拔出凡士林纱布未见再出血。结论术前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术中认真检查吻合口并可靠止血,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激烈活动均可有效避免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结果:术后吻合口出血18例(3.9%),于术后3~18 h发现;出血量100~500 mL.5例经内镜下钛夹止血,8例经肛门吻合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资料,其中1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因素,对于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根治术263例,其中腹腔镜组(LS组)86例,开腹组(OS组)177例。根据吻合口位置分布情况及是否行预防性结肠造口,再分为AR组(直肠前切除术,180例)与LAR(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或UAR(超低位直肠前切除)组(83例),造口组(62例)与非造口组(201例)。通过观察各组内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建立吻合口出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判定吻合口出血与手术方式(LS与OS)、吻合口位置(AR与LAR或UAR)及预防性结肠造口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6例(6.1%)。LS组与OS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与4.5%,造口组与非造口组分别为8.1%和5.5%,AR组与LAR或UAR组则分别为3.3%和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因素中,LS与OS比较,LS因素的回归系数b1=1.319,优势比OR1=3.741,标准回归系数b1N=0.342。吻合口位置因素中,AR与LAR或UAR比较,LAR或UAR因素的回归系数b2=2.460,优势比OR2=11.704,标准回归系数b2N=0.632。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中,造口与非造口比较,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的回归系数b3=-1.394,优势比OR3=0.248,标准回归系数b3N=-0.327。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镜手术、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吻合口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性结肠造口是吻合口出血的保护因素。三者之中,吻合口位置影响最大,手术方式次之,预防性结肠造口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5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肛手术.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的19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漏,3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术中有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保肛术后行回肠末段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预防性造口与预防性造口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行预防性造口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7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预防性造口组(28例)和预防性造口组(42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性造口组和非预防性造口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造口组术后留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2例,切口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8例,造瘘口并发症7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2例,并发症发病率59.5%;非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1例,切口并发症1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1例,并发症发病率21.4%;预防性造口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病率较非预防性造口高(P<0.05),但吻合口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适应证行预防性造口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月,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80例。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切除肿瘤两端足够的肠管及相应的系膜并清扫淋巴脂肪组织,直肠低位前切除(Dixon)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术,Miles术行乙状结肠造口。结果中转开腹4例,其余76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Dixon术44例,手术时间(178±38)min,术中出血(61±17)ml,切除淋巴结数(11.3±2.9)枚,术后住院时间(7.1±3.2)d;Miles术32例,手术时间(231±49)min,术中出血(210±178)ml,切除淋巴结数(12.9±3.7)枚,术后住院时间(9.3±4.1)d。所有标本远近切缘无癌残留。术后人工造口狭窄1例,会阴部切口积液5例,吻合口漏1例,早期排尿困难6例。无术后出血、手术死亡等并发症。70例随访9~48个月,5例肿瘤复发,2例术后死于肿瘤多处转移造成脏器功能衰竭,粘连性肠梗阻5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丰富的开腹大肠癌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效果,对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方法:根据严格的入组标准将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直肠癌病人700例分成三孔法腹腔镜组(n=345)和传统开腹手术组(n=355)。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手术相关病理学因素、术后并发症及1~5年随访资料等。结果:对比开腹手术组,三孔法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早,排气快,但平均手术时间更长。在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标本中淋巴结个数、下切缘距肿瘤距离及随访效果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但安全可行,具有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及更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低位直肠癌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切断下切缘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探索该术式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2020年5~12月江苏省中医院采用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治疗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5.7岁。术前患者全部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2.0~3.5 cm,均未累及肛管。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中转开腹及增加操作通道。手术时间平均约29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80 ml。术后2 h,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少量流食。均在术后1 d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顺畅,无尿潴留表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约1.8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d。标本下切缘及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均为阴性,下切缘距肿瘤距离平均1.8 cm。术后3个月肛门指检及肠镜检查吻合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按计划均顺利完成造口还纳。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良好,无术后局部吻合口周围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行保肛手术,在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切断下切缘技术行之有效,是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一种有益尝试,临床结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联合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37例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性切除肿瘤后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重建盆底腹膜,经腹膜外置入引流管于吻合口旁,并经肛门留置肛管引流管。结果 137例手术均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9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57%,8例经过充分引流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因盆腔感染并感染性休克再次行回肠末端造口后痊愈。结论盆底腹膜的关闭并肛管引流使吻合口周围形成相对闭合负压状态,使吻合口与周围盆壁软组织增加黏连接触机会,从而减少吻合愈合时间并且肛管引流使得吻合口减压充分,使得吻合口漏的发生机会减少。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盆底腹膜重建联合肛管引流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在临床上应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三大难题(腹部无切口的前提下完成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缝合封闭盆底腹膜和预防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及其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择期腹腔镜APR手术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切除后,以左下腹穿刺点为中心行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并借鉴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独特的腔内缝合技术,使用TEM持针钳,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对成功关闭盆底腹膜的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结果计划实施腹腔镜APR的60例患者中,除1例(1.7%)中转开腹外,59例(98-3%)顺利完成腹部无切口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VI术,造口并发症发生率3.4%(2/59)。56例(94.9%)成功缝合关闭盆底腹膜,中位缝合耗时为15min,术后无一例出现会阴疝、腹内疝或粘连性肠梗阻。57例(包括中转开腹1例)成功关闭盆底腹膜后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者,骶前引流管留置的中位时间为7.8d;术后未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会阴切口甲、乙和丙级愈合率分别为87.7%(50/57)、8.8%(5/57)和3.5%(2/57)。盆底腹膜缝合失败、骶前间隙自然引流的3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结论腹腔镜APR手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可行且安全;采用TEM腔内缝合技术关闭盆底腹膜便捷而有效;术后持续骶前灌洗对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