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表型及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体外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分别以sCD40基因及空载体修饰的13(2(实验组和对照组)作为刺激细胞,尼龙毛柱法收集Balb/c小鼠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初次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7d。在培养的第1、3、4、5、7天时采用新型四唑氮盐(MTS)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上CD25及CD69的表达。再次进行MLC5d,在培养的第1、3、5天时检测与初次MLC相同的项目,并比较初次及再次MLC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初次及再次MLC后,实验组(经sCD40基因修饰的DC)刺激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载体修饰的DC)。初次MLC中,实验组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25^+、CD8^+CD25^+、CD4^+CD69^+、CD8^+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上清中IL4和IL-10不能测出,而实验组培养液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次MLC后,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2和IL-4、IL-10的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MLC体系中,经sCD40基因修饰的DC可同时作用于CD4^+和CD8^+T细胞,使CD69和CD25表达降低,引起T细胞早期活化和成熟障碍,抑制T细胞增殖及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出T细胞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CD4^+T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方法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将病例分成ⅢA型/组(47例)、ⅢB型/组(2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液(EPS)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IFN-γ/IL-4)。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ⅢB组IFN-γ水平明显上调(P〈0.05),ⅢA组较ⅢB组升高更明显(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ⅢB组IL-4水平上调(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FN-γ/IL-4明显升高(P〈0.05),ⅢB组IFN-γ/IL-4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Th;细胞分化占优势,Th1/Th2平衡向Th1漂移,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Th细胞分化也参与了ⅢB型前列腺炎的发病,但Th1/Th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h1、Th17型细胞因子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动态变化,深入探讨机体抵抗肺部感染的免疫机制,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分别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17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用FACS检测外周血中CD4+IFN-γ+Th1及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型细胞因子IL-17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以上指标的检测均以临床公认的CRP水平的变化作为参考。结果:ELISA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动态检测结果显示IFN-γ变化水平与反映临床疾病状态的CRP出现显著的相关性。而IL-17的表达在不同的疾病过程未出现显著的变化。FACS及Real-time-PCR结果均显示CD4+IFN-γ+Th1的活性变化与疾病状态相关,而CD4+IL-17+Th17细胞在肺部感染不同阶段未出现显著的变化。结论:相对于Th17细胞而言,Th1细胞在机体防御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Th17细胞在该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后,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分别单独培养及按不同比例共同培养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独及混合培养时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及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而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显著低于CD4^+CD25^-T细胞(P〈0.01)。CD4^+CD25^+T细胞在体外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且这种抑制能力呈效靶比关系(P〈0.01);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共培养对IL-10及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在体外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FOLF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22例接受了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组),21例未接受化疗(对照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和化疗结束3个月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所占比例;并通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疗结束时,相对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4.15±0.56)%比(5.60±0.88)%和(5.38±0.92)%,均P<0.01];外周血IL-4和IL-10水平亦显著降低,IFN-γ和IL-2水平则明显升高(均P<0.01).化疗结束后3个月,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略微升高 [(4.53±0.58)%],但仍低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1);而IFN-γ、IL-2、IL-4和IL-10则恢复到化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均P<0.01).结论 FOLFOX化疗可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引起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Th1漂移,从而有利于患者肿瘤免疫抑制的解除.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2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IFN-γ无明显变化(P〉0.05),IL-4明显下降(P〈0.01),而IFN—γ/IL-4比值升高(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显现Th2细胞因子低下型,而Th1/Th2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调节移植抗原特异性转基因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经荧光染科CFSE标记后的C57BL/6小鼠和2CTg小鼠(CD4敲除鼠)淋巴细胞分别植入经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过的两组DBA/2J小鼠体内,检测CD4^+与CD8^+T细胞在体内分裂增殖的时相,并用胞浆内IL-2标志染色方法测定活化后T细胞表达IL-2的能力。以Balb/c小鼠为供者,糖尿病2CTg小鼠和2C Tg-IL-2KO小鼠(IL-2敲除鼠)为受者,进行胰岛细胞移植。观察CD8^+ T细胞在介导移植排斥中的作用。结果DBA/2J小鼠输注了C57BL/6小鼠的淋巴细胞后,CD4^+与CD8^+T细胞分裂增殖均非常明显,前者表达大量IL-2,后者则不表达。DBA/2J小鼠输注了2CTg小鼠的淋巴细胞后。在完全没有CD4^+T细胞存在的情况下,CD8^+T细胞仍明显分裂增殖并大量表达IL-2。2CTg和2CTg—IL-2KO小鼠移植胰岛细胞后,前者迅速发生排斥反应,胰岛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8d,而后者胰岛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50d。结论CD8^+T细胞在产生和利用IL-2时有很大的可塑性。CD4^+T细胞存在时,CD8^+T细胞能有效利用CD4^+T细来源的IL-2进行分裂增殖,在缺乏CD4^+T细胞时,则利用自身来源的IL-2进行分裂增殖;移植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效应功能完全依赖于IL-2,排斥反应由CD8^+T细胞介导时,阻断IL-2/IL-2受体通路可诱导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接受肝组织病理活检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6例,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S0~1期15例,S2~3期20例,S4期11例三组,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和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IFN-γ和IL4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变化。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的比值、PBMCs中IFN-γ/IL-4mRNA、血清中IFN-γ/IL-4及肝内IFN-γ/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下降(χ2=36.259、40.822、26.321和31.852,P〈0.05)。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L-4比值与肝纤维分期均呈负相关(r=-0.616和-0.5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IFN-γ/IL4比值是发生显著肝纤维化(S2-4)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OR=5.933,95%CI:1.324~26.586,P=0.02;OR=12.866,95%CI:1.746~94.788,P=0.01;OR=4.755,95%CI:1.034~21.862,P:0.04)。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随着肝纤维化进展,外周血及肝脏内均呈现Th2应答的极化现象,这可能是CHB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病机制及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的依据。方法采用2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含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脾脏IFN-γ、IL-4mRNA水平及辅助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HVHF组MODS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MODS组88.9%(P〈0.01);血清IFN-γ和IL-4浓度显著低于MODS组(P〈0.05),处死前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MODS组(P〈0.01);脾脏IFN-γ和IL-4 mRNA表达量较MODS组明显下降(P〈0.05),IFN-γ/IL-4 mRNA比值明显高于MODS组(P〈0.05);脾脏GATA3mRNA表达量低于MODS组(P〈0.01),T—bet 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et/GATA3比值显著高于MODS组(P〈0.01)。结论Th1向Th2漂移可能是MODS发生的本质原因之一,HVH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Th1向Th2漂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冷冻消融治疗前列腺癌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前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1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分别于冷冻治疗前1d、治疗后2周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刺活检制备前列腺自身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溶解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IL-4、IL-10水平,以IFN-γ/IL-4计算Th1/Th2比值。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试验检测不同组织溶解物刺激下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以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肾癌GRC-1细胞为靶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与术前比较,冷冻治疗后TNF-α、IFN-γ明显升高,IL-4、IL-10轻度下降,Th1/Th2比值明显升高(P<0.01)。肿瘤组织溶解物刺激后IFN-γ+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非肿瘤组织溶解物刺激后,IFN-γ+T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冷冻治疗后细胞毒CTL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特异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而对人肾癌细胞株GRC-1无明显杀伤活性。随访3~6个月,仅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经皮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可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活动性HBV携带期15例、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活化期44例)及2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对其中33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48周。分别于治疗前(T0期)及治疗后4周(T1期)、8周(T2期)、12周(T3期)、24周(T4期)和48周(T5期)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同时对部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活化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 =3.610,P <0.05)。抗病毒治疗后,△T0~T1、△T0~T2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P均<0.05);△T0~T5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Z =-2.200,P <0.05)。免疫活化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P均<0.05)。免疫活化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下降(t=3.037、3.180,P均<0.05),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现不同,免疫活化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CD4^+T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比例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HBeAg的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DVT患者66例,按病程分为1~3 d组、4~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患者TNF-α、IFN-γ、IL-4、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 d组、4~7 d组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升高,8~15 d组和16~30 d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分化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甲状腺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A),分别收集良性甲状腺瘤患者(B)及健康体检者(C)各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CD8+CD28-调节T细胞百分含量及其胞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比较术后4周甲状腺癌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A及B组CD8+CD28- T细胞及TGF-β1均升高,但B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两者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A及B组IL-10均显著升高,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4周复查显示A组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与手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CD8+CD28-T细胞的回落最为明显,TGF-β1次之。结论〓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表达增加是甲状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TGF-β1是相对特异的一个细胞因子,在评价术后疗效较IL-10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PD-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了解其与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HLA-A2)阳性的78例临床类型不同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分子Tim-3和P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占总的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58%,Tim-3-/PD-1+细胞比例为24%,Tim-3-/PD-1-比例16%,Tim-3+/PD-1-比例最低为2%。临床病情越严重的临床类型中,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越高,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为(52.05±18.68)%,重度肝炎组为(59.66±19.25)%,重型肝炎组最高为(68.72±17.21)%;各组与非活动性携带者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09、0.000。重型组与轻中度组比较,P =0.018。Tim-3+/PD-1+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 =-0.466,P <0.001)。结论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中,Tim-3和PD-1共同表达是其主要表达模式,Tim-3和PD-1的高表达可能负性调控IFN-γ的产生,从而影响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