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一般需要多个基因的改变,如数个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以及其他基因的变化。弄清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为临床诊断、治疗、预测预后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E-钙黏蛋白(E-cadherin)是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与癌细胞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上皮细胞分布性黏附分子。多形上皮黏蛋白(MUC1)对正常的上皮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同时还介导信号转导和细胞黏附,肿瘤组织中MUC1多出现异常表达,表现为量和质的改变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黏蛋白16(MUC16)基因在33种人肿瘤组织内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潜在的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人类蛋白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和一些生物信息学工具来探索MUC16在33种肿瘤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和相关通路。结果 基因表达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UC16基因在不同肿瘤中表达不同,且在多种常见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P均<0.05)。泛癌Cox回归分析表明,MUC16的高表达通常预示着间皮瘤、肺腺癌等6种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更差。对MUC16以及邻近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显示,MUC16与肿瘤转录失调密切相关。结论MUC16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不同,其功能机制与肿瘤转录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中原钙黏蛋白(PCDH)8和PCDH17基因甲基化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筛查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HGSOC患者(HGSOC组)和35例非恶性诊断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组织标本和诊断时的血液样本。采用甲基化荧光(MethyLight)定量分析组织和ctDNA中PCDH8、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以甲基化百分比参数(PMR)表示。随访截至2021年7月,记录复发时间。结果:HGSOC组肿瘤组织和ctDNA中PCDH8、PCDH17基因PMR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HGSOC组肿瘤组织与ctDNA中PCDH8基因PMR值、PCDH17基因PMR值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65、0.432,均P<0.001)。ctDNA中PCDH8和PCDH17基因PMR值联合用于筛查HGS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95%CI 0.785~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5%、8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中钙黏附分子启动子甲基化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86例胃癌患者,获取肿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胃癌组患者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61例,阳性率为70.9%。对照组患者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11例,阳性率1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浸润程度相关性小。结论:钙黏附分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胃癌中钙黏附分子启动子甲基化与Hp感染密切相关,由此可见,Hp感染可能参与了抑癌基因甲基化失活及肿瘤演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Li Q  Zhou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5):348-352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引起黏蛋白(MUC)5AC高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方法培养人气道BEAS@B上皮细胞,给予NE刺激,以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抑制剂-1(TAPI-1)及活性氧(ROS)清除剂DMTU为干预因素。RT-PCR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中MUCSAC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UCSAC、可溶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α蛋白含量;Westem印迹分析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蛋白水平。结果NE刺激后引起MUCSA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给予NE刺激的对照组(P〈0.01),同时伴随可溶性TGF-α及p-EGFR蛋白水平的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入浓度为20umol/L的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抑制剂TAPI-1后可明显下调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均P〈0.01),DMTU也同样降低了MUC5AC的基因转录、产物水平以及可溶性TGF-α蛋白相对含量,与单纯NE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单纯外源性TGF-α刺激组引起的MUCSAC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增加无明显作用(均P〉0.05)。结论NE能刺激细胞产生ROS,再活化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TACE)引起黏蛋白产生的增多,组成EGFR通路上游的主要信号分子,故ROS/TACE/TGF-α前体/EGFR转导途经是NE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侯振江  张宗英 《医学综述》2005,11(11):993-994
E-钙黏蛋白(E-cadherin,E-CD)为钙依赖性黏附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长臂(16q22.1),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03的跨膜糖蛋白,表达于所有的上皮细胞中,在Ca2+的参与下介导细胞间的黏附。E-CD与环连蛋白(α、β、-γcatenin,cat)结合形成E-CD-cat复合物而发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CD基因突变或缺失,可影响E-CD-cat复合物的形成,使细胞丧失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解离,有利于浸润和转移。血液中可溶性E-CD(sE-CD)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本文就E-CD在肿瘤监测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鼻咽癌(NPC)有资…  相似文献   

7.
黏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黏蛋白参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了解黏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黏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林淑鑫  项双卫 《医学综述》2008,14(3):347-350
卵巢上皮性癌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黏蛋白是一类高度糖基化、相对分子质量高的糖蛋白,分布于人上皮细胞表面,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现异常表达,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直接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因而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现就黏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MUC1是muc1基因编码的高分子量、高糖基化的跨膜蛋白,也是黏蛋白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蛋白,广泛分布于上皮组织。大量研究显示:在肿瘤组织中,MUC1常出现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正常胃肠道、乳腺、胰腺、输尿管、卵巢等上皮性细胞中,有一层保护性的黏液层,起到防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润滑作用,黏液层主要的成分是黏蛋白(Mucins,MUC)。MUC不仅在正常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上皮性肿瘤中MUC常出现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行为相关,MUC家族部分成员作为肿瘤相关抗原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结直肠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相关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工具.方法 用人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制备细胞悬液免疫小鼠,按常规方法行细胞融合,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抗体的特性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32个阳性克隆,其中针对结直肠癌较特异性的阳性克隆有2个(克隆株2-3,15-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克隆株2-3培养上清和腹水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冰冻切片反应的阳性率可达100%.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较低,且染色强度远弱于癌组织,当抗体稀释度超过1∶6 000时反应阴性,而肿瘤组织仍呈强阳性.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来看,分化较差的肿瘤组织,包括中、低分化的癌组织染色较强.另外,免疫染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肿瘤的腺腔和正常黏膜表面,提示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可能为结直肠癌细胞和黏膜上皮分泌的黏蛋白等抗原.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两株针对结直肠癌的较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作为实验研究相关蛋白在结直肠癌及其他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已知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d)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其编码基因CDH1胚系突变是发生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rcinoma,HDGC)的遗传学基础,体细胞突变、杂和性缺失或启动子甲基化等扮演了"二次打击"角色,导致HDGC发病。结合HDGC诊断标准和遗传学检查可检出CDH1携带者,对CDH1携带者虽可行预防性全胃切除和胃镜筛查处理,但需结合突变类型和个体情况慎重处理。本文对HDGC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处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是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的结果。XPC、XPG基因是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核心基因,这2个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个体患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并与相关环境暴露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影响肿瘤的患病风险。XPC、X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结果对评价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肿瘤的危险性、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明确肿瘤高危个体以及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远处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明确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成为控制和治疗肿瘤转移的核心环节。E-cadherin属于钙黏蛋白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参与钙离子依赖性细胞黏附力的调节而维持细胞间正常连接和保持上皮细胞极性。E-cadherin表达减少或缺失是导致肿瘤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也是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上皮性肿瘤恶变的重要特征[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探讨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在湖南汉族鼻咽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汉族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80例湖南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291例湖南籍汉族非肿瘤对照组进行CDH1基因-160C/A SNP检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CDH1基因-160C/A多态的CC、CA、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6(55.7%),103(36.8%),21(7.5%);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8(61.2%),102(35.0%),11(3.8%);(χ2=0.597,P=0.44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显著性地提高鼻咽癌的发病危险(OR=2.96;95%CI:1.12~4.81);携带A等位基因与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性(OR=3.07;95%CI:1.88~5.02).结论 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可能与汉族鼻咽癌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及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9~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调节细胞转录、信号转导,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已发现16 772种miRNA,其中miRNA-200在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倍数最高,其与卵巢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的关系密切已被多个研究证实。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对miRNA-200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RNA,由内源基因编码,主要功能是负性调节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microRNA多定位于肿瘤相关的脆性位点,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iR-14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microR-NA,可以靶向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参与肿瘤生长、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4(T cells immunoglobulin-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 4,Tim4)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RT-PCR)的检测方法,探讨Tim4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构建包含Tim4基因片段的标准质粒,通过RT-PCR,实时RT-PCR等检测并比较Tim4基因在37例胃癌组织、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建立的Tim4基因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在37例胃癌组织中,26例癌旁组织Tim4基因表达量高于对应癌组织(26/37),且在26例癌旁组织高表达的样本中,18例(69.2%)胃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表达比率大于2;在19例结直肠癌中12例癌旁组织表达高于对应的癌组织(12/19),其中癌旁组织高表达率(大于2)为 75.0%(9/12).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Tim4基因的实时RT-PCR方法,Tim4基因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癌组织中表达呈低趋势,这为深入探讨Tim4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黏蛋白抗原4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信兰  张玲玲  顾晓琴 《医学综述》2008,14(15):2277-2280
黏蛋白抗原4(MUC4)是一跨膜的黏附分子,近来发现在人体许多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超乎常规地表达于其他上皮性肿瘤,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相关。卵巢上皮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MUC4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MUC4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黏蛋白样癌相关抗原是一种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是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被当作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候选目标。黏蛋白具有充当细胞表面受体和传感器,调控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的作用。目前,有多种基于黏蛋白的免疫原作为疫苗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本文就黏蛋白的概念、结构、功能、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