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察低位直肠痈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晕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090。角,即重建的商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仃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口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牢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口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关键词低位直肠痛;根治术;改进的原化肛门重建术;效果摘要为观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90°角,即重建的直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有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日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率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改进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效果。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后行一期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套环;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重建;③直肠角改进为肛提肌切缘牢固地缝合于肛门括约肌外面与结肠前壁;④直肠瓣改进为三个人工直肠瓣。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功能及远期生存率均更为优良,术后肛门功能测试的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高达76·32%。结论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良好,改进术式的设计也更符合正常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切除即时原位肛门重建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后即时行原位肛门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股薄肌移转和乙状结肠末端套叠法重建肛门外,内括约肌,辅以人工直肠瓣,并建立直肠角。结果 原位重建肛门32例,功能优良率达90.63%。结论 本法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根治术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肛门功能丧失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试低位直肠癌行iMles术后Ⅰ期改进的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直肠肛管功能。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iMles术后行Ⅰ期改进的4项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和最大直肠内压等。结果:各项测试结果皆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后即用改进的Ⅰ期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直肠肛管功能的测试结果说明其功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说明此术式的改进在结构和功能重建上已达正常人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股薄肌采用“围巾式”环绕结肠末端一周,其远端剖为两条,一条缝合固定于耻骨韧带;另一条缝合固定于骶尾韧带,即为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及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术后随访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达76.32%。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四联术式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同时,Ⅰ期行原位肛门重建的四联术式的方法、效果、意义,以及四联术的改进之处.方法:9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原位肛门重建:①四联术式组:70例,按四项联合术进行原位肛门重建,其中38例重建法作了改进;②单纯术组:20例,单行Ⅰ期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重建原位肛门;③另以32例正常健康人,作为肛门功能研究测定的对照组.结果:①四联术式组术后排便功能及肛门内液体存留时间优于单纯组;②四联术式组中采用改进重建38例,排便功能显著优于未改进者.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Ⅰ期原位肛门重建宜采用改进的四联术式,才能建立肛门基本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治疗治疗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原位肛门再造采用结肠折叠重建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两断端交叉缝合重建外括约肌,结果:110例行此手术,1例术后死亡(死于冠心病),3例术后再次手术改为腹壁造瘘术,106例完全成功,根据席式再造肛门术后节便功能评定四分法评定节便功能,优69例,良25例。一般12例,结论:采用Mile′s根治术后,重建内外括约肌1期原位肛门再造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较为理想,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组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I期不同术式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不同远期效果。探讨原位肛门重建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方法:3组患者:①单纯重建组:即单纯作肛门外括约肌重建的原位肛门重建组,20例;②联合术组:即采用4项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组,32例;③改进组:即改进的联合术组,38例。术后3个月起开始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 ̄5年以上。并测试其直肠肛管功能及≥5年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只有改进组对干稀便皆无失禁。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和最大直肠内压等。各项测试结果皆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达76.32%。结论:3组效果比较,改进组的原位肛门重建术远期效果良好,功能已达到常人水平,说明原位肛门结构重建必需达到功能重建,才能达到正常人生活质量和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Miles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 Miles 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原位肛门重建术能否在保证患者手术的根治性同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我科自1989年5月至今,对27例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4~8cm)患者,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保留了部分肛门外括约肌,结肠双套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结果 经随访2~11年,所有病例均健在,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人没有因手术而造成明显的思想负担及心理压力,日常生活满意,与同期住院的23例单纯行Miles’术治疗而情绪低落的直肠癌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位肛门重建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既能保证患者手术的根治性,同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l5~30 min,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其中结肠与外科肛管吻合8例,结肠与解剖肛管吻合6例。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71%(12/14)。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57%(11/14)及7.14%(1/14)。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根治术6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Chen G  Ba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59-1261
目的探讨Miles手术和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84年1月至2004年12月20年间,共收治618例直肠癌患者,对其行Miles手术和保肛术式治疗。其中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前10年中,收治患者273例,行Miles术136例,各种保肛手术137例。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后10年中,收治患者345例,行Miles手术102例,各种保肛手术243例。对前后10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与转移情况,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有49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1个月~20年,平均5年,随访率为79.6%。前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9%,其中Miles术为6.7%,各种保肛术为7.1%。后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1%,其中Miles术为4.8%,各种保肛术为5.2%,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为4.9%。前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4.7%,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3.4%。后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8.0%,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8.7%,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保肛术为71.3%。结论直肠癌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个体化进行选择,近10年来保肛手术逐渐增多,约占70%,保肛术后5年生存率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建肛门外括肌和直肠肛管角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肌并重建直肠肛管角。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肛门功能优19例,良9例,较好4例,无效者未发现,总满意率为87·5%(28/32)。结论: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肌并重建直肠肛管角,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满意率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江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7):479-480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低位直肠癌根治和改良Parks手术吻合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9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引流换药等处理后治愈。吻合口狭窄1例,扩肛半年后治愈。29例术后肛门功能良好,1年后每日排便1~2次者29例,良好率100%。术后均采用综合化疗方案化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9例)、76.8%(22例)、65.5%(19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采用改良Parks手术保肛治疗,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观察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对控便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必要性。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行结肠折叠加再造外括约肌,对照组不行结肠折叠只再造外括约肌,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实验动物排便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控便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起到内括约肌、直肠角、直肠壶腹等功能,对重建肛门控便功能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