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06年,笔者对SMAS除皱术女性患者采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以探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SMAS除皱术女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19~50岁.行腰椎穿刺术直接测得ICP.尼卡地平起始剂量为0.01%~0.02%的溶液静脉滴注,维持SBP在100 mm Hg以下.记录降压前(T0)、降压10 min(T1)、20min(T2)、30 min(T3)和结束降压后10 min(T4)、20 min(T5)的ICP、rSO2、HR、MAP.结果 T1~T3时MAP显著低于T0(P<0.01).T4时MAP明显回升(P<0.05),T5时回到T0水平.降压期间ICP、rSO2、HR无明显改变.结论 尼卡地平降压起效快,降压平稳,对ICP、脑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的效应及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的效能及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手术的骨肿瘤病人,在手术开始后,经中心静脉通路推注单次剂最Nicar 0.01-0.02mg/kg,继以1-4μg.kg^-1.min^-1滴注维持。结果:Nicar控制性降压期间,循环指标稳定,降压期间Nicar的调节次数为1.5±0.7次/小时,达到目标血压仅需47±31秒,停药后血压恢复至降压前所需时间为40±16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诱发电位(SCEPs)的影响,探讨脊柱手术麻醉中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方法成年杂种犬6只,体重12.0~15.5kg,用2.5o,4硫喷妥钠行麻醉诱导并维持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8μg·kg^-1·min^-1持续静脉注射进行控制性降压,降压标准为基础MAP的40%。以日本光电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SCEPs。结果MAP平均下降幅度为42.9%,控制性降压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SCEPs影响较小,可安全用于脊髓手术。  相似文献   

5.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 6只 ,体重 12 5~ 16kg ,以 2 5 %硫喷妥钠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 8μg·kg 1·min 1持续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脊髓血流 (SCBF)。结果 降压前MAP为 (12 5 7±10 6 )mmHg ,降压后为 (72 0± 11 2 )mmHg ,平均下降 4 2 8%。降压前SCBF为 (9 80± 1 0 5 )v ,降压后为 (8 0 4± 0 96 )v ,降低幅度为 18%。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SCBF影响较小 ,可安全用于脊髓手术。  相似文献   

6.
尼卡地平或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研究拟对比观察单独尼卡地平或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20例无心肺疾患的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等分为尼卡地平组(Ⅰ组)和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组(Ⅱ组)。Ⅰ组男5例,女5例,年龄(38.5±11.8)岁,体重(61.2±12.6)kg,身高(164.1±8.0)cm。Ⅱ组男4例,女6例,年龄(38.8±12.4)岁,体重(72.3±14.2)kg,身高(168.6±5.1)cm。麻醉方法 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鼻内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和控制性降压组.控制性降压组于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0~3.0 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降低30%左右(不低于60 mm Hg).对照组不行控制性降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及术后24、48 h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控制性降压组术中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术后24、48 h两组MM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硝酸甘油1.0~3.0 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23例,ASAⅡ-Ⅳ级,全麻诱导插管后打开脑膜至肿瘤切除期间静脉注射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使MAP≥60 mm Hg。在降压前(T0)、降压1 h(T1)、降压2 h(T2)、降压3 h(T3)、停降压后1 h(T4)、停降压后2 h(T2)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胃粘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同时点测定动脉血pH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计算出胃粘膜pH(pHi)及PgCO2-PaCO2差值(PCO2gap)。结果 降压期间MAP≥60mm Hg,停降压后恢复至基础值。与T0比较,MAP、红细胞压积在T1、T2、T3显著性下降(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gCO2、pHi、PCO2gap在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维持氧输送的情况下,尼卡地平短时间控制性降压不影响内脏灌注。MAP≥60mm Hg作为控制性降压的阈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及控制性降压(CH)均能有效节约术中用血。AHH可引起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而CH时阻力血管扩张,可避免AHH引起的短时间内容量负荷过重对心脏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心脏贮备下降,实施AHH受到限制。本研究拟通过评价AHH联合尼卡地平CH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DEX)的效果,将2011年7~9月于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0.4μg/kg,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泵注DEX或生理盐水前(T0)、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术中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及七氟烷浓度。结果显示,L、L时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MAP和HR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七氟烷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老年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DEX可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麻醉药使用浓度,提高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循环功能及用药量的影响,选择7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20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A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方法:咪哒唑仑0.04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顺阿曲库胺0.15~0.20mg/kg。GA组于诱导前取L1-2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0.5%罗哌卡因5ml。术中每2h追加5~7ml。诱导前以PhilipsMP40监测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等生命体征,同时记录全麻用药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显示,GA组气腹后,气管插管拔除前MAP、HR明显低于G组(P〈0.05);GA组七氟烷用药浓度,顺阿曲库胺用药量低于G组(P〈0.05)。结果表明,高龄患者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使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全麻用药量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mat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8月对120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分别行腹腔镜PANP手术(L-PANP组,n=70)和开腹PANP手术(O-PANP组,n=50),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分别于术后3~6个月、6~12个月、12~20个月3个时段对男性患者性功能进行随访,评估2种手术方式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1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90例:L-PANP组50例,O-PANP组40例。随访期内,L-PANP组和O-PANP组各有3例和4例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各有2例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第1时段性功能(勃起及射精功能)分级,L-PANP组的Ⅰ型(完全保留骨盆自主神经)及Ⅱ型术式(切除一侧或双侧骶前神经丛,保留双侧盆神经丛)优于O-PANP组同型术式患者(Z=-2.207,P=0.027;Z=-2.207,P=0.027;Z=-2.203,P=0.042;Z=-2.226,P=0.026),但2组的Ⅲ型术式(切除一侧或双侧骶前神经丛,保留一侧盆神经丛)无统计学差异(Z=-1.656,P=0.095;Z=-1.163,P=0.245)。第2、3时段,L-PANP组各型术式患者的性功能分级与O-PANP同型术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PANP组和O-PANP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7.1%(68/70)和96.0%(48/50),无统计学差异(Z=-0.184,P=0.854)。术后1年的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3/70)和8.0%(4/50),无统计学差异(Z=-0.457,P=0.647)。结论 L-PANP在不增加局部复发的前提下,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保护是可行的,且短期内优于O-PANP。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和总结lO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1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患者中,6例经保守治疗1~3d后出血停止;4例保守治疗无效,3例行经肛吻合口缝扎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行腹腔镜下吻合口缝扎止血,横结肠双腔造口,出血症状消失。10例患者住院15~27d,无其他并发症。结果表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体征和肛门排出液的观察对预防和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要点,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本研究对54例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及时给予合理的手术,并针对患者伴有的不同合并症进行个体化护理。结果显示54例患者中,治愈42例,好转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轻度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3例,均经药物治愈。结果表明,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选择合理术式,及时手术解除肠梗阻,针对患者存在的合并症进行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接受快速康复治疗(术后24h开始进食),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治疗(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安全、可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在不降低直肠癌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的基础上,探讨扩大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适用范围。应用4~5孔法实施于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确定肠系膜保留位置,为术后盆壁腹膜化重建做好准备,按照标准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要求,循解剖间隙实施手术。肠系膜血管采用解剖性游离然后结扎切断和提出腹腔外处理两种方法。充分显露腹膜返折及以下盆腔空间,腹腔镜下使用五叶拉钩,较好地解决了空间不利于显露的缺点。消化道的重建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手术、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以及人工吻合等方法。盆底腹膜主要用连续缝合关闭(84%),部分(9%)采用腹膜整合使大部分腹膜关闭,少量(5%)采用完全不关闭。结果显示,62例中57例手术成功,1例直肠中动脉出血,4例晚期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d,无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失访率5%,1年生存率91%,3年生存率76%。6例拖出式吻合患者排便次数较多,6~9个月后好转。结果表明,经过技术改进,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被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行开放(504例)或腹腔镜(65例)直肠癌前切除术56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9例,发生率为6.8%(39/569)。33例(84.6%)经保守治疗,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对不同医院,术者,患者年龄(≥55岁或〈55岁)、性别、吻合方式(手工或吻合器)、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是否近端肠管预防性造瘘、肿瘤位置(腹膜反折以下或以上)、Duke分期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吻合口漏均治愈。肿瘤位置、Duke分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8.9%,28/313)是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者(4.3%,11/256)的2.1倍(OR=2.38,95%CI=1.13~7.12,P=0.004)。Duke分期A期吻合口漏发生率2.9%(3/104),B期6.2%(17/274),C期11.6%(16/138),D期21.4%(3/14)(OR=2.54,95%CI=1.08~6.68,P=0.011)。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防治盆腔大出血的处理经验。方法:1993年8月~2000年4月,共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627例。术中因血管损伤而发生大出血者12例,计骶前静脉丛6例、骶椎静脉1例、前列腺静脉丛2例、髂内动静脉分支2例,髂总静脉1例。防治方法:术者应掌握盆腔解剖,力求沿间隙操作,保护好骶前静脉丛,沿髂内动脉内侧镰状筋膜处理侧韧带。肿瘤浸润阴道或前列腺时可边切除边缝合,盆腔侧壁轻度浸润者可在侧方淋巴结清除的同时,合并髂内动静分支结扎。发生盆腔大出血时,应根据出血部位和肿瘤情况,分别选用骶丛止血钉按法、纱布压迫止血法、缝所止血法或血管修补术。结果:本组出血率1.91%,失血量〈150ml者5例,150~500ml16例,〉500ml者1例。应用骶丛止血钉按压止血4例,纱布压迫止血法3例,髂内动脉分支缝扎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7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前35例使用腹腔镜器械,后35例使用开腹器械。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差异。结果与开腹器械组相比,腹腔镜器械组手术时间短[(123.9±23.4)min vs.(141.6±33.5)min,t=-2.566,P=0.012],术中出血少[(65.7±30.3)ml vs.(101.7±69.8)ml,t=-2.798,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11.7±1.1)d vs.(13.1±1.3)d,t=-4.855,P=0.000],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高[85.7%(12/14)vs.23.1%(3/13),P=0.002]。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0%(0/35)vs.11.4%(4/35),P=0.114]。结论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