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有才 《现代康复》1997,1(6):460-461
强迫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症。国内报告其患病率为10.86‰跨国协作组1994年调查亚欧美七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9%-2.5%。国内对其相关治疗方法问题研究很多,近年来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神经症早有献报告。但强迫性神经症接受为时较长的综合心理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国内报告少见。现将本组病人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门诊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它包括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等。是精神科门诊的常见疾病,其患病率为22.2%。近年来,神经症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就诊率呈上升趋势,约占精神科门诊病例的50%,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音乐电治疗神经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均以失眠、多梦、易疲劳、焦虑、害怕、恐怖、多虑、疑病、抑郁、强迫思维等神经症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有脑外伤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电图均正常,头颅CT检查无异常发现、自知力良好。除外器质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114例,焦虑性神经症62例,抑郁性神经症56例.疑病性神经症38例,强迫性神经症30例。男122例,女178例。年龄16-64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  相似文献   

4.
临床各科医学须全面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人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近4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统计指标表明,各类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993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为13.47%。(不含神经症)。我国的神经症患病率也较高,据调查为35.18%。,其中老年抑郁症患病率≥60岁为1.57%。另外.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精神疾患在所有疾病总负担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已超过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有资料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病率从1982年的12.69‰上升到1993年的13.47‰(不包括神经症及一般心理障碍),目前全国大约有精神病人1600万。另外,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上升更明显,据报道,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1%~9.1%,约13%~20%的人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抑郁的体验,WHO认为中国有 2 500万抑郁症,其中95%的病人未得到…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我院长期门诊治疗的122例神经症患者的眼药依从性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3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完整资料的神经症患者122例,男48例,女74例,年龄17~70岁,平均38.8岁。文化程度:文盲、小学24例,初中44例,高中46例,大专以上8例。122例中焦虑性神经症43例,抑郁性神经症32例,强迫性神经症11例,疑病性神经症3例,恐怖性神经症2例,意症8例,神经衰弱3例,神经症性反应9例,未确定类型者11例。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1985年所订“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这几种类型神经症患者治疗主要应用苯二氮类…  相似文献   

7.
氟西汀致呕吐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西汀致呕吐1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510630)张晋碚关念红患者,男,34岁,因反复出现难以摆脱的想法20余年于1996年2月26日入院。患者无消化系统疾病史,被诊为强迫性神经症,给予氟西汀(fluoxetine,百忧解)20mg/...  相似文献   

8.
伴有“神经症性症状”的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成华  张燕 《现代康复》2001,5(1):119-119
目的 探讨神经症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依据CCMD-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析42例病人。结果 每例病人即往发作时呈现2种以上神经症性症状,曾误诊为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24例次,强迫性神经症14例。结论 抑郁症社会症与神经症性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单元,前强调本症是神经症,后则主张为抑郁症,应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淮北矿区职工神经症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概率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淮北矿区职工2830名,应用神经症筛查表和精神状况检查表对入组被试进行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组被试神经症患病率为30.99‰,显著高于1993年中国七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症患病率(14.98‰)(χ2=16.59,P<0.01);不同性别、年龄、工种神经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 P<0.05或0.01)。结论淮北矿区职工神经症患病率较高,矿区职工神经症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结石的临床与电镜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结石症(Broncholithiasis)又称肺喀石症、肺石症,临床极为少见。陈氏报告患病率仅为0.09%(3/3368例)。本文发现1例并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5岁,硬质合金厂职工家属,住院号922451...  相似文献   

11.
氯丙咪嗪是主要作用于5-HT的三环抗抑郁药,临床上对强迫症疗效较好,笔者用氯丙咪嗪治愈了一例经用安定、佳乐定、阿米替林、丙米嗪、多虑平、舒必利等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强迫性神经症病人,现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住院神经症病人的发病原因、疗效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提示神经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教养方式对强迫、抑郁、癔病性神经症发病关系密切;职业因素在神经症的发病中有作用;以生活事件为病因的神经症临床疗效较佳。在强迫性神经症与抑郁性神经症多因素关系分析中,无明显差异可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心脏神经症的诊治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卫  梁焕桢  柳俊 《新医学》2002,33(2):71-72
1引言心脏神经症(cardiacneurosis)是心内科门诊的常见病,约占有心血管病症状病人的10%犤1犦。然而,在繁忙的日常医疗实践工作中,有相当高比例的心脏神经症患者未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重视。中、老年心脏神经症患者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强迫症病因病机的临床辨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简称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性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并存,两者尖锐的冲突导致患者焦虑、病苦、抑郁.严重者有可能导致自伤、自杀,病程迁延,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其典型表现:“三低”症状,临床易于诊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临床常见的是一些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时,即反复发作或持久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感,抑郁症状隐蔽或潜伏,常被误诊为神经症或其它疾病。为了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笔者对误诊为神经症和躯体疾病的2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症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CCMD-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析42例病人。结果每例病人既往发作时呈现2种以上神经症性症状,曾误诊为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24例次,强迫性神经症14例。结论抑郁性神经症与神经症性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单元,前者强调本症是神经症,后者则主张为抑郁症,应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强迫性神经症误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一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李海生病例:男,63岁.1960年3月因全身水肿诊断为营养不良,经治疗痊愈.随后出现双下肢不自主的交替运动,若强行控制则心烦、焦虑,分散注意力时可缓解.每于休息便出现上述症状,被迫常...  相似文献   

18.
强迫性神经症5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符合CCMD-2强迫症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19.5±7.8)岁.男女比例为1.62∶1;有较明确发病诱因者占30.9%.病前呈强迫性格者占45.5%.仅有强迫行为的患者占18.2%.合并出现2个及以上强迫症状的患者占96.4%.合并抑郁症状的占76%,合并焦虑症状的占83.6%.结论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症状复杂,有可能是一个涉及多个症状维度的异源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扶沟县人体绦虫与猪囊虫病监测点情况报告王中州,张建功,田学森1975~1983年我省人体绦虫病与猪囊虫病经过大力普查普治,人体绦虫病患病率由6.5%降至0.6%;猪囊虫检出率由5.39%降至1.5%以下。为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OCD)又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强迫性障碍,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心理、社会因素是其重要诱发因素,因此,对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我们采用思维中断-集中再现疗法治疗OCD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