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工作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执行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要求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证和科室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采用现场观察法填写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68人;调查科室14个,其中门诊科室9个(29个诊室),住院部科室5个;应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 054人次,实际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31人次,依从性12.4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依次为:护士19.01%,医生5.72%,医技人员2.53%,工勤人员0。六项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依次为:接触病人后为26.07%,接触病人前或从污染部位移向清洁部位为11.11%,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为10.85%,摘手套后为5.19%,接触病人物品后为3.6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为1.22%。洗手及卫生手消毒设施:14个科室洗手池共37个,其中门诊科室29个,住院科室8个。[结论]针对性培训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掌握洗手指证,配足实用的洗手设施,持续监控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各个环节,才能提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措施对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我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ICU138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08年1~6月的68名医护人员为对照组,不采用综合干预;2008年7~12的70名医护人员为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认知、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方法正确率、干预前后手细菌培养.结果: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认知、手卫生执行率和洗手方法正确率、手细菌培养、ICU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个体、机构、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和执行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普外科和感染科医务人员的洗手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对洗手指征、设施、方法等认知和依从性均为感染科优于普外科(P〈0.05),护士优于医生(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洗手认知和依从性较低;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洗手方式和频率以及手消毒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方法及其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门诊医务人员工作之前洗手执行率为47%,病房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为46%,门诊和病房医务人员工作后洗手执行率均达到98%。有90%医务人员采用肥皂洗手和洗手液洗手,只有10%医务人员仅用流水洗手。用肥皂和洗手液洗手除菌率可达到90%以上,仅用流水洗手除菌率只有65%。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之前洗手执行率较低,仅用流水洗手除菌效果较差,该医院需要规范洗手方法和手卫生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5.
唐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96-6696
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隐蔽性观察法和现场抽查法,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医务人员洗手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操作前洗手执行率较低,只有30%,操作后执行率为70%。坐诊医生洗手执行率较低,多用手套代替洗手。结论本院妇产科门诊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科护工手卫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洗手依从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老年科工作的56名护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及洗手依从性调查。结果多数护工对手卫生知识缺乏,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洗手技术执行率低。结论护工的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应加强护工手卫生监督管理,重视护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强化护工洗手意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洗手周"对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1日~2013年9月30日实施"洗手周"前的77名ICU医护人员为对照组,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实施"洗手周"后的77名ICU医务人员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卫生知晓情况、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方法正确率和手细菌培养情况。结果:两组手卫生知晓情况、手卫生执行率和洗手方法正确率、手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手周"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何仲楠 《当代护士》2014,(1):144-146
目的 调查基层医务人员七步洗手现状,以加强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本院60名医务人员,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手卫生洗手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态度等进行调查.结果 16个一线科室中,除手术室置手触动式水龙头外,其他科室洗手设施落后,干手设施也不齐全;该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较高,无人认为手卫生与治疗关系不大,医生七步洗手法正确率68.96%,护士洗手正确率为83.87%,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χ2=1.860,P〉0.05);不正确洗手主要表现为洗手时间短、程序不全;干手方式以自然风干为主,其次为白大褂擦干;影响医护人员依从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工作忙和洗手设施不方便.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洗手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医务人员卫生洗手消毒后手的洁净程度,指导临床工作,降低医院内感染率.方法:对150名Ⅱ类区域医务人员常规卫生洗手消毒后不同时间采样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消毒后1分钟采样合格率最低(49.33%),5分钟采样合格率最高(98%),5分钟后,随着时间的后推,合格率逐渐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卫生洗手消毒后应充分待干再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人,手的微生物监测最好选择在洗手消毒后5分钟进行采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探索依从性高的手卫生执行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取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本院23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能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占64.4%~78.8%,能正确采用六步洗手法者占63.4%。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优于六步洗手法,在接触患者前及无菌操作前依从率明显提高。结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优化手卫生措施,科学配置洗手设施,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JCI标准,贯彻执行有效手部卫生方案,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根据IPSG5关于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的目标,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以支持持续减少医疗相关感染。 结果:我院2010年至2013年实施JCI认证期间,急诊医务人员接触无体液、血液、分泌物的不同病人间洗手随机抽查结果显示,急诊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逐年提高。 结论:通过JCI标准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和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方法,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深圳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掌握尚可,但洗手执行率普遍很低。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洗手执行率仅31.40%,直接接触病人前洗手执行率仅9.76%。洗手方式以使用洗手液为主,占91.88%;干手方式以一次性纸巾擦干为主,占61.37%。工作忙、时间紧是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不理想,手卫生执行率较低,应强化手卫生意识,完善医院洗手设施,重点是强制执行手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4个普通产科病区和1个高危产科病区45名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实地观察.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操作后的依从性均高于操作前.结论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院医护人员洗手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医护人员洗手情况的调查,分析不规范洗手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对门诊、内科、外科266名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50人进行了洗手操作考核,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无可见污染手或物品标准洗手要求执行差;自评洗手执行合格率明显高于实际洗手合格率;各科医务人员之间洗手合格率有明显差异,外科洗手合格率最高,门诊最低;各类医务人员洗手考核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最高,护工最低。结论临床医务人员普遍存在不规范洗手状况,主要原因为管理不到位、洗手设施不健全、未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洗手知识不足等,为了规范洗手方法,需要改善洗手条件和设施,针对重点科室和重点人群加强洗手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速干手消毒剂与六步洗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速干手消毒剂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手卫生的效果。方法选择12个病区224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6个病区110人,对照组6个病区114人。分别给予速干手消毒剂快速揉搓和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干预。观察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及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监测合格率98.2%,对照组监测合格率9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05)。两组手卫生干预方法的依从性分别为观察组95.0%,对照组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85,P〈0.01)。完成两种手卫生方法平均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91,P〈0.01)。结论速干手消毒剂快速揉搓是医务人员手卫生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消毒效果肯定,且能减少医务人员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医院妇产科门诊临床医生对卫生洗手的依从性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现场观察方法,对该医院妇产科门诊坐诊医生洗手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医生检查病人前洗手依从率只有4.9%,检查病人后洗手依从率为41.7%。坐诊医生洗手执行率比较低,多用手套代替洗手。结论该医院妇产科门诊医生卫生洗手执行率较低,依从性更低,门诊洗手设施和快速手消毒剂缺乏,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洗手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科29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执行手卫生情况。结果紧急情况下治疗及护理比洗手重要是影响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占48.3%,其次是工作忙、没有时间洗手,占41.4%。手卫生依从性:操作后69.7%高于操作前35.0%;干预前下午洗手依从性45.3%比上午29.0%高;干预后下午洗手依从性65.0%比上午40.9%高,且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强责任心及自觉性,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三级医院护工洗手行为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护工洗手状况并探讨提高护工洗手行为依从性。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本市三级医院护工对手卫生知识、洗手态度和行为状况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其洗手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因素,总结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提高护工洗手行为的依从性。结果:大部分护工洗手知识普遍掌握不足,在洗手指征的选择上偏向于自身保护,而对保护患者及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薄弱,洗手技术执行率低。结论:改善洗手设施,加强对护工进行行为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干预,使其掌握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其洗手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永利容 《护理学报》2010,17(6):13-15
目的了解医院清洁工和护工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院102名清洁工和生活护工进行洗手依从性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2名调查对象中,洗手依从性高者仅有28名,大多数医院清洁工和护工对手卫生的认识程度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其洗手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性别、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和对交叉感染源的认知。结论医院清洁工和护工的洗手依从性差,文化程度越低、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越低、对交叉感染源认识程度越低,洗手依从性越低。  相似文献   

20.
穆金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5035-5035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提问方式对132名医务人员针对手卫生知识提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感染管理人员在对130名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合格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8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90%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3%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对治疗无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均受诊疗操作前后的影响,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为30.77%,操作后手卫生合格率为5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加大管理力度,并加强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