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年大鼠脑内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型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了大鼠小脑、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黑质的KATP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Kir6. 1、Kir6. 2、Sur1、Sur2B在小脑、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黑质中均有表达,Sur2A在脑组织中未见表达。Kir6. 1mRNA在海马和黑质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大脑皮质和纹状体(P<0.01);Kir6. 2和Sur1mRNA在黑质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大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 (P<0.01 );Sur2BmRNA在黑质、海马和纹状体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和大脑皮质(P<0.01 )。以上结果提示KATP在脑内具有广泛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腹腔注射重组鼠IL-1β(rmIL-1β)对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的影响。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T1组缺氧并腹腔注射rmIL-1β;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腹腔注射rmIL-1β;T4组不缺氧也未腹腔注射rmIL-1β。T1组和T2组采用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大鼠在低压氧舱内连续缺氧2周,每天9h(PB=375Torr)。T3组和T4组也每天放入低压氧舱内9h,但不给予低压缺氧。T1组和T3组在第13d放入低压氧舱前,给予腹腔注射rmIL-1β1000ng/kg,T2组和T4组给予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14d四组动物分别在低压缺氧舱中缺氧或常氧处理6h后,注射与前一天相同量的rmIL-1β或生理盐水,然后继续低氧或对照处理3h。处理完毕后麻醉处死动物。结果显示:与未给予缺氧和rmIL-1β刺激的T4组相比,T2组(单纯缺氧组)或T3组(单纯注射rmIL-1β)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均上调(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缺氧和腹腔注射rmIL-1β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缺氧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均可导致颈动脉体内IL-1β的上调,IL-1β可能与颈动脉体的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穹窿海马伞切割大鼠海马内Brn-4 mRNA 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内Brn-4 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切割海马伞后1、3、7、14、21及28d组。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穹窿海马伞切割后海马内Brn-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海马内Brn-4 mRNA的表达量在切割后第3d开始升高,14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下降,28d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Brn-4 mRNA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促进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向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I3K/Akt信号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抑制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fractalkine(FKN)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SD大鼠离体MMECs,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24皿,随机分为4组( EM>n /EM>=6):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二氮嗪预处理+缺氧/复氧组(DZ组)、LY294002+二氮嗪预处理+缺氧/复氧组(LY294002+DZ组)。DZ组加入100μmol/L二氮嗪预处理2h,LY294002+DZ组在加入 100μmol/L LY294002预处理2h后再加入100μmol/L二氮嗪预处理2h,然后和缺氧复氧组同样进行缺氧2h、复氧2h。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显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RT-PCR检测Akt和FKN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蛋白水平。结果 与N 组比较,H/R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EM>P /EM><0.01)、凋亡率显著升高(EM>P/EM> <0.01), FKN mRNA和FK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1)、Akt mRNA和Akt蛋白升高( EM>P/EM> <0.05)。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EM>P/EM> <0.01)、凋亡率显著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大鼠Desert Hedgehog(DHH)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TP67细胞;同时制备DHHcRNA正义及反义探针用于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SD大鼠睾丸总RNA,RT-PCR法扩增DHHcDNA片段,连接于pGEM—TEasy载体,经测序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XSN/DHH并转染PT67细胞;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和NcoⅠ酶切、回收后,进行转录标记反应,原位杂交检测DHH在嘶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得到1220bp的片段;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XSN/DHH;制备DHH正义及反义探针浓度分别为150mg/L和80mg/L;DHH在PT67细胞中有表达。结论克隆的DHH基因与大鼠Sertoli细胞的DHH基因相同,成功标记了特异、敏感的DHHcRNA探针,转染的DHH基因能够在PT67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受体-A(ETA)基因在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A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3d组脑基底动脉ETA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7d组仍增高,14d组趋于正常。结论E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C、D)mRNA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TaqMan real-tim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1例乳腺癌和29例乳腺良性病变中VEGF-(A、C、D)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状况间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VEGF-(A、C)mRNA表达量(2.79±1.31、3.33±0.88)高于良性乳腺病变(1.59±1.35、2.76±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乳腺癌中VEGF-D mRNA表达阳性率(73.77%)高于良性乳腺组织(51.72%,P=0.038),但表达量二者间无差异,P=0.68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VEGF-D与VEGF-C mRNA比值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低于阴性组,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单=0.046,P多=0.062)。(3)乳腺癌VEGF-(A、C)mRNA高表达患者无病生存率分别低于低表达组(P=0.030,P=0.044)。结论VEGF-(A、C、D)mRNA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VEGF—D与VEGF-C mRNA表达比值改变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A、C)是乳腺癌预后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T1组缺氧伴rmIL-1β刺激;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rmIL-1β刺激;T4组既不缺氧也无rmIL-1β刺激。对颈动脉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T2和T3组颈动脉体IL-1RⅠ表达比T4组显著上调;T1组比T2和T3组也显著升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缺氧和rmIL-1β刺激间无交互作用。结论:慢性缺氧和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IL-1RⅠ上调;慢性缺氧伴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或IL-1β刺激可引起IL-1RⅠ更显著的增加,但二者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IL-1的Ⅰ型受体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超微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IL-1的Ⅰ型受体(IL-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用冰冻置换法包埋,超薄切片,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下观察。结果 IL-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主细胞,胶体金颗粒分布在胞膜、胞浆和胞浆中的细胞器及细胞核。支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可见少量免疫胶体金颗粒。结论 IL-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特别是主细胞中有较强表达,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体作为细胞因子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的NR1及NR2A亚单位在正常成年雄性SD和Wistar大鼠颈动脉体的表达,并对阳性产物的表达强度进行了灰度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正常成年SD大鼠及Wistar大鼠的颈动脉体内均存在NMDA N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从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判断这些阳性细胞为主细胞,两种大鼠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种大鼠的颈动脉体内几乎不存在NMDA NR2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在正常成年大鼠颈动脉体的主细胞上有NMDA受体的分布,并且该受体的二聚体构成不同于经典受体,这可能与谷氨酸在颈动脉体发挥的特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Hetrin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目的是 :观察 hetrin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藉以探讨 hetrin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地高辛 (dig)标记 hetrin基因 3 ' -末端 c RNA为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 hetrin m RNA在生后第 10 d(P10 )、P3 0和 P60大鼠脑中的分布状况 ;同时采用半定量 RT-PCR法分析出生前后大鼠脑内 hetrin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 ,hetrin m 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定位于神经元胞质内 ,在 P10、P3 0和 P60大鼠的脑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的杂交信号。 RT-PCR结果显示 ,在胚胎第 9d(E9)大鼠脑内 hetrin m RNA开始表达 ,但表达量很低 ,以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出生后大鼠不同脑区 hetrin m RNA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本实验结果表明 ,在胚胎期及出生后大鼠脑的多个部位都有 hetrin m RNA表达 ,而且 hetrin m RNA表达量与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及新突触连接的建立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同步性 ,提示 hetrin m RNA的表达与神经突起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进一步支持存在 hetrin基因的神经细胞突起具有诱向生长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GDNF在原代培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德义  杨慧  赵春礼  于凤山  李淑婷  鲁强  徐群渊 《解剖学报》2001,32(2):101-104,T003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克隆其前体蛋白cDNA序列,并用于真核细胞表达,方法:提取我国自建的脑胶质瘤BT325细胞总RNA,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DNF全长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I-neo-GDNF,然后转染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GDNF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从国人脑胶质瘤细胞中扩增到558bp的GDNF全长cDNA,并在GDNF转基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检测到重组GDNF的转录和表达。结论:克隆到的GDNF全长cDNA片段,可用于真核细胞表达,其转基因细胞脑内移植后应能治疗包括帕金森病的内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大鼠颌下腺GnRH受体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颌下腺GnRH受体基因的存在及其基因序列。方法 从SD大鼠颌下腺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GnRH受体基因,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从SD大鼠颌下腺扩增出GnRH受体的特异性条带,经序列分析,扩增产物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大鼠脑垂体的完全一致。结论 大鼠颌下腺有GnRH受体基因的表达,能合成GnRH受体,是GnRH的靶器官,颌下腺产生的GnRH可作用于颌下腺的靶细胞,参与颌下腺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后不同时期大鼠坐骨神经NGF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 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生后 1、15、3 0、60、12 0和 3 60 d大鼠坐骨神经中 NGF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鼠生后 1d坐骨神经中即有 NGF m RNA的表达 ;随着生后发育过程 ,NGF m RNA的表达量逐步增加 ,并呈严格单调上升的趋势。开始时增加速度较慢 ,但随鼠龄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至 49d时达到最快 ,然后逐渐减慢 ,到 12 0 d时已接近生后稳定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在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使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致大鼠脊髓(T9、T10)重度撞击伤.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SD-93 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PSD-93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损伤后的定位改变.结果 PSD-93 mRNA水平在SCI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3d降到最低水平;蛋白水平则在SCI后显著上调,于1d达高峰.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SD-93在SCI后除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存在着共定位之外,还高表达于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脊髓损伤后PSD-9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nNOS、活化的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PSD-93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鼠胃窦部胃泌素mRNA和生长抑素mRNA在G、D细胞的转录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大鼠胃窦部G细胞内的胃泌素和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以及它们相应的mRNA。结果显示,大鼠胃窦部的G、D细胞位于幽门腺基部,细胞分布不均,单个或多个在一起;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均匀地分布于胞质内,核内阴性;G/D细胞比值在1.3±0.32~1.55±0.75之间,即G细胞多于D细胞。mRNA信号染色强度细胞间有差异,呈极性分布,多位于核周或核上胞质内。mRNA阳性细胞数在单位面积内少于G、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细胞数,原因可能是由于多聚甲醛的固定对mRNA的降解,降低了mRNA的活性,从而导致某些G、D细胞内mRNA不能被检出。该法具有安全、省时、定位准确等优点,适合一般实验室和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神经及其胞体中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表达及其活化程度。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成年大鼠坐骨神经,L4-5段脊髓和L5脊髓神经节中STAT3和磷酸化酪氨酸,结果;坐骨神经轴突,脊髓前角外侧核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胞体中STAT3的含理较多。磷酸化酪氨酸的含昨很少。结论;脊神经及其胞体中存在一类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途径,但活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