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蓝光对猪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beta-galactosidae,SA-β—Gal)的影响。方法将第3—6代猪RPE细胞置于自制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下,波长450~500nm,1h/d;细胞表面水平光照强度分别为(500±100)lux、(1000±200)lux、(2000±500)lux,光照时细胞水平面的温度变化为36.5—37.5℃;对照组用黑纸完全包裹培养瓶。将各组细胞消化后接种于24孔板和96孔板培养24h,进行SA-β-Gal活性的检测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随光照强度和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内出现蓝色颗粒的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A-β-Gal活性增高,除高强度与中强度光照组、第4代和第5代之间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光照强度和传代次数增加而降低,除中强度与低强度光照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猪RPE细胞复制衰老,并且光照强度增加可以促进细胞复制衰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aculovinus)载体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对体外培养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方法:将质粒pCMV—β中的CMV—LacZ表达盒插入杆状病毒表达栽体pFast BacI的Eco RI/Hind Ⅲ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Bac—β,并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产生出重组杆状病毒BV—β。将MOI为200的BV—β感染经酶消化加显微法分离培养的IPE细胞,24h后进行X-gal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IPE中LacZ表达阳性的情况,记录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结果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Bac—β及重组杆状病毒BV—β。X-gal染色证实杆状病毒介导LacZ在细胞中的表达呈蓝色,弥漫于整个胞浆。感染后24h时表达阳性率达85%。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介导报告基因在体外培养的IPE细胞中表达,为利用杆状病毒构建可供移植的基因工程化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咏东  严密  张军军 《眼科研究》2003,21(4):344-346
目的 观察半胱天冬酶(caspase-3)选择性抑制剂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酰胺醛(Asp-Glu-Val-Asp-CHO,DEVD-CHO),及caspase-1选择性抑制剂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酰胺(Tyr-Val-Ala-Asp-cmK,YVAD-cmK)对可见光诱导的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2000±500)lx的白色荧光灯光源,照射培养的人RPE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YVAD-cmK和DEVD-CHO,利用荧光素标记的连接素V/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测定观察RPE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本研究模型下,DEVD-CHO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及坏死与无光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光照组及YVAD-cmK预处理组相比,细胞存活数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YVAD-cmK组与无光照组比较,其结果与单纯光照组一样,表现出细胞的明显损伤(P<0.05)。结论 可见光诱导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中,可能不涉及casrpase-1的作用。外源性的caspase-3抑制剂(DEVD-CHO)对RPE细胞光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对体外培养的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研究SDF-1α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添加SDF-1α前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r 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表明SDF-1α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化学电镜下观察发现:添加SDF-1α前hRPE细胞未表达或低表达PCNA,而添加SDF-1α后细胞高度表达PCNA。结论:细胞因子SDF-1α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寻找药物以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25ng·L-1,250ng·L-1,500ng·L-1)加入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72h后用四甲基唑盐(MTT)比色法在自动酶标测定仪测540nm处的吸光值A,并计算出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褪黑素在不同浓度下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组125ng·L-1和500ng·L-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实验组250ng·L-1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褪黑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侯选药物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凝血酶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凝血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的凝血酶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且40U/ml尤为明显。结论 凝血酶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这为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培养稳定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标记基因的人bFGF真核表达载体pcFG。应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RPE细胞,以G418筛选出表达bFGF的RPE细胞,并进行细胞克隆,传代培养4周。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FGF在RPE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结果证实含有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cFG构建正确。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RPE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转染pcFG后的RPE细胞内有大量bFGF—mRNA的转录蛋白表达。结论 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体外培养稳定表达bFGF的RPE细胞。  相似文献   

8.
9.
INF-γ和TGF-β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γ和TGF—βl处理RPE细胞24h后,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γ和TGF—βl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在人RPE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g·L-1、10μg·L-1、50μg·L-1、100μg·L-1、200μg·L-1的重组人IL1β,作用12h、24h、48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50μg·L-1IL1β作用于RPE细胞48h内,RPE细胞产生IL6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同一作用时间点,RPE细胞产生IL6的量随IL1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当IL1β浓度达10μg·L-1时,二者之间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当IL1β浓度达100μg·L-1时,RPE细胞产生IL6的量呈平台高峰,不再升高,24h和48h组均有相同趋势。结论重组人IL1β促人RPE细胞分泌IL6在48h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体外培养的转分化现象。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HRPE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RPE细胞角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结果:HRPE细胞体外培养时形态由上皮细胞特征变化成为间质样细胞;细胞角蛋白表达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r=-0.831,P<0.001),α-SMA表达与传代代数呈正相关(r=0.456,P=0.002);角蛋白18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强(t=2.591,P=0.027);而α-SMA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弱(t=2.938,P=0.015)。结论:HRPE细胞体外培养转分化主要是体内外环境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12.
人胚眼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盛耀华  李增琦 《眼科研究》1999,17(5):358-360
准备可供植入的人色素上皮细胞。方法将12-24周人胚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床上撕离,置入培养皿中作贴壁培养。结果培养的RPE细胞可在培养皿中存活2-3个月。顺极性和反极性培养不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存活时间。培养的RPE细胞具有吞噬视细胞外节的功能。结论培养的胚眼RPE上皮片可作为同种异体RPE移植的良好供体。  相似文献   

13.
帅捷  洪瑾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2007,27(12):888-891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人RPE细胞,分别以Gen 0 μmol·L-1、50 μmol·L-1、100 μmol·L-1、200 μmol·L-1的药物浓度作用高糖(33 mmol·L-1)培养的RPE细胞48 h,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高糖组细胞活力(0.308±0.02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24±0.014)(P<0.01);高糖 Gen组细胞活力较高糖组升高(P<0.05),且随Gen浓度增大,细胞活力增加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被阻滞于S期和G2期;与高糖组比较,Gen可减轻高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内ROS的产生明显增多;Gen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高糖组RPE细胞内ROS的产生.与正常对照组(31.04±0.02)比较,高糖组SOD活性(12.32±0.02)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 Gen组SOD活性随Gen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结论 Gen可保护和修复高糖诱导的人RPE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吲哚美辛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用吲哚美辛 ( indomethacin,IN)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 retinal pigm entepithelium ,RPE)细胞的凋亡。方法 加入终浓度分别为 10 0、 2 0 0、40 0、 6 0 0μmol· L- 1 的 IN,作用 2 4h;6 0 0μm ol· L- 1 IN作用 6、 12、 2 4h后用透射电镜定性观察凋亡细胞 ,并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经 2 0 0、40 0、6 0 0 μm ol·L- 1 IN作用 2 4h后 RPE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 2 7.0 0 0 0± 1.3375 ) % ,( 5 1.0 0 0 0±1.370 3) % ,( 6 8.0 0 0 0± 1.6 86 5 ) %与对照组 ( 2 .0 0 0 0± 0 .42 16 )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t=4.6 2 4,9.0 6 2 ,12 .2 0 6 ,P=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随着 IN浓度的增加 ,RPE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 ;6 0 0μm ol· L- 1 IN作用 12、2 4h后 RPE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 44 .0 0 0 0±0 .843 3) % ,( 6 4.0 0 0 0± 1.2 6 49) %与对照组 ( 2 .0 0 0 0± 0 .42 16 )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t=8.6 17,13.2 74,P=0 .0 0 0 ,0 .0 0 0 )。结论  IN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 RPE细胞的凋亡 ,并且 RPE细胞的凋亡呈现出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 (ICG)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影响 ,为黄斑裂孔手术中ICG着染并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寻求合适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 以质量浓度分别为 2 0、1 0、0 5、0 2 5mg/mLICG分别作用于培养的人RPE细胞 ,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功能方面观察RPE细胞的损伤。结果  ( 1)MTT检测ICG对RPE细胞活性的抑制与时间无关 (F =1 96,P =0 173 3 ) ,与质量浓度有明显相关性 (F =80 96,P =0 0 0 0 1)。ICG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 0 5mg/mL时 ,RPE细胞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电镜观察以上质量浓度ICG对RPE细胞形态均有损伤 ,以变性为主 ,表现为细胞器肿胀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3 )以上 4种质量浓度ICG作用RPE细胞后 ,各组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质量浓度≤ 0 5mg/mL时ICG可安全地着染视网膜内界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表达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加入浓度为600μmol.L-1H2O2分别作用不同时间(2h、8h、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PEDF mRNA。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组即有PEDF的阳性表达,而氧化损伤2h、8h、24h PEDF蛋白阳性表达量逐渐减少,染色由棕黄色变为黄色。各时间段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PEDF mRNA量与PEDF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氧化损伤能促使人RPE细胞PEDF表达下调,并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PVR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手术并不能完全阻止甚至可能刺激RPE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导致PVR的复发。RPE细胞是参与PVR形成的一种重要细胞,因此有关药物抑制RPE细胞增殖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响RPE细胞周期药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通过调控RPE细胞周期来抑制细胞增殖以防治PVR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溶血磷脂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体外原代培养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方法。方法 :取自愿者贡献的意外事故成年眼球 ,用 0 .2 5 %胰酶消化获取人RPE细胞、置 15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 ,细胞接近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培养。用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观察RPE增殖的影响。结果 :RPE原代细胞镜下为圆形 ,大小不一 ,内含较多的色素颗粒 ,胞核无法辨认。原代细胞培养贴壁后第 3天增殖速度明显加快 ,至 4~ 5d即可基本融合 ,细胞浆内色素颗粒则随传代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少。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可见微绒毛 ,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量多 ,体积较小 ,内外膜分界清晰 ,嵴较短。色素颗粒散在分布于胞浆内 ,多数细胞质内含量较少 ,呈高电子密度包含物。LPA对原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LPA可促进人类RPE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 ,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保留原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在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作用下细胞增生与c—fos和c—jun的表达。方法 不同程度PVR患者SRF作用于培养的hRPE细胞后利用细胞计数和MTT比色实验观察SRF对培养hRPE细胞的作用,同时采用SP法在不同时间点作兔抗人c—fos多抗和兔抗人c—jun多抗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VR患者SRF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培养hRPE细胞的增殖,同时实验组hRPE细胞c—fos和c—jun均表达增高,视网膜下液作用lh后,Fos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核呈明显棕黄色染色;3h表达达高峰,持续约12h;视网膜下液作用lh后,Jun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核呈明显棕黄色染色;6h表达达高峰,持续约48h,对照组hRPE细胞(未经SRF作用仅加入等量PBS)Fos蛋白抗体和Jun蛋白抗体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PVR患者SRF中含有能诱导c—fos和c—jun等“立早基因”转录的细胞外生长或分化因子;c—fos和c—jun的表达是SRF促进RPE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