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克氏针辅助显露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临床参考数据。方法对30例32足严重跟骨骨折采用克氏针辅助显露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通过手术将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8~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按Kerr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8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83.33%。结论克氏针辅助显露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3例(69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Ⅲ型、Ⅳ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植骨术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Ш型解剖支持板,术后测量Bohle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伤口均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复查X线片显示Bohle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5±6.1)°和(128.9±4.8)°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优43足,良21足,差5足,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金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506-507
目的分析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和优势。方法以我院跟骨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实验组给予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足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切开复位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胡述栋  刘英  石理水 《河北医药》2007,29(9):958-959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35侧.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20例,Ⅳ型8例.采用足外侧入路,骨折及关节面复位后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24例26侧获随访,随访时间6~49 个月,平均19.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本组26侧,优13侧,良11侧,可2侧,优良率92.3%.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根克氏针固定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31侧)Sander分型Ⅱ6侧、Ⅲ型18侧、Ⅳ型7侧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其中12侧取自体髂骨植骨,观察治疗前后Bohler角、Cr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前后Bohler角、G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均P〈0.01;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5侧、良11侧、可4侧、差1侧,优良率为84.2%。结论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充填自体髂骨,切口小,对皮瓣影响小,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足部功能恢复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并分析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4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指标、跟骨关节功能情况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优良率更高,其各项相关手术指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更低;比较于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跟骨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且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更优,其跟骨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几率低,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广  黄建  谢富林 《中国医药》2008,3(11):706-707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例22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中使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结果术后患者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按马里兰(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8足,良12足,可2足,优良率91%。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利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0-64岁,平均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6d,平均12d。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必要时辅以内侧切口,显露骨折后,复位关节面,克氏针临时固定,植骨后采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术后对骨折复位情况和患者行走功能进行评估,对足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6-32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3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5.0%。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Bo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分析;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21足,Ⅳ型2足。结果:本组患者均获5~22个月随访,根据Mary 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具体评定,总分100分,经评定后优良率为94.56%。X线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跟骨侧、轴位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0 d。结论: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支撑跟骨塌陷的关节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小切口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7%,术前与术后的Bohler角及踝关节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口小,关节面复位准确,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叶喜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86-1087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30例(解剖钢板组)和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34例(克氏针组)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术式的优良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术后均随访12—64个月,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6.7%(26/30),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1.8%(21/34),解剖钢板组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P〈0.05)。解剖钢板组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克氏针组术后出现14例并发症。解剖钢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具有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术后足部功能恢复佳、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48例53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经8个月-3年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满意率77.4%,踝关节活动优75.5%,Bohler角优75.5%,足部外形优90.6%,总体优良率96.7%。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距下后关节面复位、Bohler角、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功能练习,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跟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按后关节面和距下关节→Bohle角和Gssane角→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顺序整复跟骨关节内骨折和邻近关节;并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70例80侧,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优40侧,良30侧,可10侧,优良率为87.5%。结论切开复位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的跟骨骨折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跟骨宽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促进足部形态和功能预后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可迅速促进预后,但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在控制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别接受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测量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32例病例随访10~18个月,手术组和闭合复位组术后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及Maryland足部评分分别为:(32.30±2.10)°、(26.10±1.80)°;(0.30±0.20)cm、(0.60±0.40)cm;(86±6)、(67±12)。结论 手术组术后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结果均较闭合复位组的效果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跟骨关节内复杂骨折的治疗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难题之一,近来对于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是固定方法仍是争论的焦点。作者对此类骨折患者进行随访12—60个月,比较克氏针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探索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固定,术中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记录骨折愈合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部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2±0.5)个月。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1.3%。结论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能够使跟骨关节面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使足部功能恢复正常,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83例(9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9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部分骨质缺损较大加行自体髂骨移植。结果患者均于术后8~18周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肢术后6个月行X线检查,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轴长、体宽及丘部总高5项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基本达正常指标。依据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所有患者总体优良率为89.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愈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55例58足。对两组病例的B?hlers角与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切口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7个月。每组B?hlers角、Gissane角术前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术后明显改善;两组间B?hlers角、Gissane角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功能评价及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好,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