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68例阴道炎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83-184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病原菌感染的现状。方法:对468例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病原菌检出率为59.8%,以21~30岁和31~40岁两组最高(P<0.01)。其中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17.4%,以31~40岁(21.6%)和21~30岁(21.0%)为高(P<0.05)。淋球菌检出率为9.1%,以6月~10岁儿童组检出率(16.7%)最高,其次为31~40岁组(13.7%)(P<0.05)。滴虫检出率为14.4%,以51~60岁(25.0%)为高(P<0.05)。支原体检出率为13.3%,以21~30岁(21.0%)及31~40岁18.8%为高(P<0.01)。结论:应加强对阴道炎患者病原菌的检测,育龄期女性阴道炎以念珠菌感染为主。久治不愈者应警惕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海口市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炎病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海口市某医院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及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包括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淋球菌)检测。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收入及婚姻状态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228例海口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以31~40岁为主,占37.4%,月均收入以3 000~6 000元为主,占60.1%,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占40.0%,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占58.0%。阴道清洁度以Ⅲ度为主,占56.4%,其次是Ⅳ度,占25.3%。共分离出2 204株菌株,其中念珠菌830株,检出率为67.6%,支原体726株,检出率为59.1%,衣原体418株,检出率为34.0%,其他菌株230株,检出率为18.7%。念珠菌合并支原体感染发生率最高(216例,发生率为17.6%)。不同年龄育龄妇女念珠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和阴道清洁度的妇女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其他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已婚和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的妇女各项病原菌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该女性人群发生感染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且念珠菌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湖地区妇女阴道炎感染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受检女性阴道分泌物,采用直接涂片和培养等方法检测细菌、支原体和念珠菌,沙眼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结果:1 366例阴道炎患者中念珠菌、支原体、细菌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7.0%、46.0%和31.4%,混合感染率为29.2%。各年龄组间细菌(除淋球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滴虫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5岁年龄段妇女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45岁以上组滴虫和淋球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45岁年龄组。结论:平湖地区妇女阴道炎混合感染率较高,临床对阴道炎患者应进行病原菌的联合检测,对合理对症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及宫颈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医院门诊就诊的初诊女性患者1200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宫颈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查结果。结果 1 200例患者中,发生霉菌性阴道炎143例,发生率为11.9%;细菌性阴道病94例,发生率为7.8%;滴虫性阴道炎11例,发生率为0.9%;不同年龄段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清洁度Ⅲ~Ⅳ度患者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阴道清洁度Ⅰ~Ⅱ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衣原体感染139例,感染率为11.6%,支原体感染449例,感染率为37.4%;不同年龄段之间宫颈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衣原体检出率在25~34岁和35~44岁患者较高,分别为15.2%和17.0%;支原体的检出率在25~34岁和35~44岁患者也较高,分别为50.2%和49.5%。结论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较高,阴道炎的发生和阴道清洁度关系密切,衣原体和支原体是宫颈常见的病原菌,在35~44岁之间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女职工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阴道炎感染情况。方法:由专业医师对1 821名女职工阴道分泌物采集进行直接涂片和染色法检查。结果:1 821名女职工共检出携带病原菌725名,检出率为39.81%;细菌性阴道炎(BV)占28.89%,念珠菌感染占10.10%,滴虫感染占0.82%;20~40岁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结论:健康人群阴道病原菌感染率较高,特别是BV的感染率较高,提示女性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所致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2005年1~11月到我单位妇科门诊就诊的有自觉症状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岁组,并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916例中检出UU阳性者217例,检出率23.68%。UU感染的病例中以21~30岁组最多,检出率30.39%(138/454),占全部检出的63.59%(138/217),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配偶或其本人有婚外性行为者,UU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P<0.05)。未避孕者或采用其他方式避孕者UU检出率显著高于避孕套避孕者(P<0.05)。结论:UU是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以年轻性活跃期、有婚外性行为或未婚多性伴、未采用安全套避孕者感染率为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7年1~6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715例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检测。结果:715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207例,总感染率为28.9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176例,检出率为24.62%,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11例,检出率为1.54%,UU和MH混合感染20例,检出率为2.80%;检出支原体感染病例中尤其在18~30岁间为最高,占检出率的58.45%;同时有婚外性行为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2χ=59.82,P<0.001);药敏试验显示:UU单一感染敏感性最高为克拉霉素(89.20%),其次为美满霉素(84.66%),MH单一感染者以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100.00%),UU和MH混合感染敏感性最高为美满霉素(80.00%),其次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65.00%)。结论:UU和MH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尤以年青性活跃时期、有婚外性行为者感染率为最高;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阴道炎五联检验在阴道炎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为阴道炎患者病情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4例疑似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白带常规检查(白带清洁度、霉菌、滴虫、线索细胞)、阴道炎五联检验(p H值、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并分别做出是否为阴道炎疾病及感染病原菌诊断结论。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阴道炎阳性率、阴道炎感染病原菌分类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白带清洁度判定结果的差异。结果白带常规检查诊断为阴道炎者32例,阳性检出率为50. 00%;阴道炎五联检验诊断为阴道炎44例,阳性检出率为68. 75%。阴道炎五联检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带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白带常规检查检出的32例阴道炎中,细菌性阴道炎9例,滴虫性阴道炎7例,念珠菌阴道炎7例,病原菌不明者3例,混合2种及以上病原菌阳性6例;五联检验检出的44例阴道炎中,细菌性阴道炎12例,滴虫性阴道炎10例,念珠菌阴道炎9例,混合2种及以上病原菌阳性13例,病原菌不明者0例。五联检验的滴虫阳性、混合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带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白带常规检查中阴道清洁度构成与五联检验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五联检验法检出(Ⅲ+Ⅵ)率更高。结论阴道炎五联检验检查阴道分泌物诊断阴道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在诊断结果方面阴道炎阳性检出率高、感染病原菌明确,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7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妇科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35例为对照组。取所有患者和正常健康妇女血液及生殖道分泌物,统计患者各项病原菌检出率,分析患者与正常健康妇女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43例,检出率为56.58%,与年龄分布无关(P>0.05);对照组检出4例,阳性率为11.43%,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中,共检测出病菌13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5株(26.52%)、革兰氏阳性菌30株(22.73%)、真菌19株(14.39%)、解脲支原体43株(32.58%)、沙眼衣原体5株(3.79%)。结论妇科泌尿道生殖感染患者以解脲支原体、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且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上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妇女。  相似文献   

10.
许顺姬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448-3449
目的了解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16例阴道拭子,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念珠菌与阴道毛滴虫、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出率最高(P0.05),淋病奈瑟菌检出率低。结论念珠性阴道炎感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有关,其疾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原体阳性患者伴其它病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857份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于24~48小时后记录结果并将解脲支原体(UU)阳性培养液进一步作其它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402例.在402例UU阳性培养液中分离出其它病原菌154株,混合感染率为38.31%.支原体阳性患者合并感染细菌83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2株(50.6%),其次为粪肠菌17株(20.48%),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15.66%),肠杆菌11株(13.25%);合并感染酵母样真菌71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6株(50.7%),非白念占49.3%.21~30岁及31~40岁合并感染率分别为50.7%、33.8%.结论 支原体感染患者常伴其它病原菌感染,在治疗支原体感染同时,应重视其它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病原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1263例门诊非淋球菌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DNA含量测定。结果 1263例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RTI)患者中检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59.30%;其中UU 43.07%,CT 7.36%,UU+CT 8.87%,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沙眼衣原体;不同性别的检出率比较分析,卡方检验表明:女性的总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的解脲支原体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混合感染的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沙眼衣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解脲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结论女性更容易感染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女性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男性感染以沙眼衣原体为主;主要感染者为20~40岁的青壮年;重视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与年龄、宫颈炎、白带清洁度、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的关系,并对支原体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宫颈拭子作支原体培养,取阴道分泌物作清洁度检查及革兰染色镜检,同时记录有无宫颈炎等。结果:支原体阳性率为44.8%,Uu、Uu+Mh、Mh阳性率分别为70.6%、25.2%、4.2%。Uu、Uu+Mh阳性患者好发年龄以21~30岁为主,各年龄段的Uu、Uu+Mh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阳性患者好发年龄集中在21~50岁,各年龄段的M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白带清洁度异常者的Uu、Uu+Mh、Mh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宫颈炎和白带清洁度正常者(P<0.05)。念珠菌、滴虫感染者的Uu、Uu+Mh阳性率与无念珠菌、滴虫感染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较敏感;Uu+Mh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Uu感染。结论:宫颈炎、白带清洁度异常者为支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诊治时应常规做支原体检测,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防治支原体感染,应加强卫生知识宣教,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方式在女性阴道炎检验中所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2月,随机抽取38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选择38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检验对象实施三种检验方式:镜检法、凝集法和培养法,对比指标:①阳性检出率;②三种检验方式的念珠菌检验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检验者的念珠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镜检法(94.74%)、培养法(81.58%)和凝集法(76.32%)。结论 微生物检验应用在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中取得积极应用价值,其中镜检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取得最高阳性检出率,可作为临床检验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西大同地区女性阴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与年龄和季节性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资料5368份,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年龄和季节相关性。结果:在5368份送检样本中,20-30岁患者阴道分泌物Ⅲ-Ⅳ度异常检出率最高,秋季清洁度Ⅲ和Ⅳ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0岁以下患者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各年龄组;40-50岁年龄组真菌性阴道炎检出率(12.4%)和线索细胞检出率(23.4%)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低于细菌性阴道炎(P〈0.05);夏季和秋季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夏季真菌性阴道炎和冬季线索细胞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季节(P〈0.05)。随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度数的增加,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女性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标本中病原体的检出率(16.7%)明显高于清洁度Ⅰ-Ⅱ度标本(2.7%)(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度的标本中线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清洁度度数的标本(P〈0.05)。结论:本地区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与患者年龄和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在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及其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15岁以下7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6.6%(2 569/7 023),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6.1(2 536/7 023)%和8.5%(597/7 023);不同性别间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秋季为最高,IgG以冬季为最高;血清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3以上,秋季多发,随着年龄增加,感染率逐渐增加,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嘉兴地区女性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分型.方法 收集3050名HPV体检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HPV基因型中的7种低危亚型、19种高危亚型.结果 3050名受检女性中,310名检出HPV,检出率为10.16%,其中单一基因型检出率为8.75%,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41%;HPV亚型共检测出16种,分别是6、11、40、16、18、31、33、35、39、45、51、52、56、58、68、83型;<29岁女性感染HPV的概率最大,占了所有HPV感染阳性者的39.68%,且感染HPV高危亚型的比例最大,≥50岁的女性感染HPV的概率占所有HPV感染阳性女性的8.06%;低危亚型及高危亚型在18~30岁年龄组检出率均较其他年龄组高;受检女性的各个年龄段中,高危亚型的HPV检出率均最高,占49.35%;HPV-6、HPV- 18在本地户籍女性中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HPV-11、HPV-16两种HPV亚型在本地户籍女性中检出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嘉兴女性感染HPV情况与人口流动性有关,基因型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院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和耐药状况,以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52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检测,并分析支原体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 2013-2015年间支原体培养阳性率逐年升高,但各类支原体所占比例无显著变化,大部分为Uu,其次为Uu+Mh,Mh最少;2013年-2015年间不同支原体来源由高到低为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分泌物;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支原体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1~30岁,其次为31~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Uu+Mh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雷霉素、交沙霉素,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2015年Uu+Mh和Uu对多诺环素、环酯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甲砜霉素等耐药性逐年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多发于年龄21~30岁女性,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各类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逐年增高,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成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中可依据支原体培养和药敏检测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现况特点,为制定预防及筛查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自愿进行HPV分型检测的4 868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和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按照年龄、学历和感染类型等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的感染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地区感染率最高的高危亚型为52型、16型、51型、58型、53型、56型和18型,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各年龄段患者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1~4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单一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31~40岁与51~60岁两个年龄组占比较高,31~40岁组与51~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41~5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51~6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患者总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学历受检者阳性率最高为20.2%。复发感染中,小学学历的人群感染复发率最高为68.1%,并且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9,P<0.05)。三重感染的复发率最高为88%,并且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0,P<0.05)。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亚型分布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感染水平与年龄、学历等因素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以本地区568例不孕不育患者和38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对Uu和Mh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Uu为典型的"海胆型"菌落,Mh为"油煎蛋样"菌落;男性不孕不育组支原体的总检出率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45.2%和39.5%,低于女性不孕不育组(65.3%和50.3%),均高于对应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主要集中在26岁~30岁,男、女分别为43.8%、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种抗菌药物中,Uu对MIN和DOX的敏感性最高,均93%,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感染的Uu对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多集中26岁~30岁,以Uu为主,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女性高于男性,治疗上应首选半合成四环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