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概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主要指由于脑部的动脉血管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既往称为脑血栓形成,其实,在病理检查中发现,血栓形成者仅占15%左右。本症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60%~80%,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因受损部位、病灶数目、面积大小以及有无出血、侧支循环情况、代偿能力、个体差异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短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2诊断标准2.1国内诊断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赵佳辉  桑鹏 《健康必读》2008,7(4):131-132
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是人类三大致死性病因。据2007年国家卫生部统计,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首位。而脑出血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20%-30%,是脑血管病中发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因此对其防治尤为重要。随着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急性脑出血病灶周边水肿区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周边半暗带有着相似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血管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脑血管病。CI约占脑卒中的75%,病死率平均为10%~15%,致残率高达75%,重度残疾者约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91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391例急性脑血管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9%。上消化道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70岁者,占51.6%,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1),丘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高于其他部位出血(P<0.05,P<0.01),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其他脑梗死(P<0.01,P<0.05),重型脑血管病高于轻、中型(P<0.01),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高(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病死率高,其发生与脑血管病类型、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分型并依据分型判断其发病机制。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3.5%)个和1(1.8%)个大脑半球。结论MCASC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和动脉-动脉栓塞;流域性脑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半卵圆区梗死、MSSI、腔隙性梗死等也可见到但较少见。半卵圆区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是MSSI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豆纹动脉透明变性是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以上梗死类型可单发或混杂多发,多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原位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等多因素同时存在并混杂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急性脑血管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壮年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8例青壮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因、男女比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1%,出血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53%,缺血组疗效优于出血组。结论 青壮年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且以脑梗死多见,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外,多数是由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及吸烟、酗酒等所致。男性多于女性。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都比较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梗塞、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易发此类疾病,其中以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可见中风对人类的危害之大。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它是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脑梗死是最多见的疾病之一。众所周知,中风是老年人的疾病,常常是在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不仅使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发病率增高,中风的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9.
胆固醇不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元凶 动脉硬化能诱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系列重大疾病。如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大动脉破裂等等。一般人都认为,血液中的胆固醇量过多,易诱发动脉硬化,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医学家们在临床中却发觉,很多血清胆固醇值高的人士,却并未罹患脑梗死及心脏病等疾患。在罹患上述心脑血管的疾患中,胆固醇高值仅占五分之一左右,而在平素胆固醇值正常的人群中,也有人罹患脑梗死、心脏病等心血管疾患。  相似文献   

10.
冬季特别是遇到寒潮,各大医院急诊室中,脑出血、脑梗死抢救病人显著上升。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几年来,中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次,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约150万人,已经成为中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风的识别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中风,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志不清及(或)言语障碍、面瘫、肢瘫、麻木等。它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责任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展性脑梗死36例患者完整的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脑梗死相对应的责任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其中CTA检查及脑血管DSA检查有明确血管狭窄者18例(50.0%);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例(5.6%)。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栓塞指脑血管被随着血液循环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栓子栓塞,致血液中断而引发脑梗死,故又称栓塞性脑梗死。脑栓塞的发生率比脑出血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少,发生在左侧的较右侧为多,以心源性栓子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常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局灶性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图1)。这里主要谈谈脑血栓形成的诊治。脑血栓形成是指脑动脉主干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侧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发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变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脑梗塞的发病一般都在40岁以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1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15.
汪涛 《健康生活》2007,(1):21-21
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统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又根据中风的性质,是血管栓塞还是血管破裂,还是两者皆有之,又称之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或混合性中风。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脑血管病已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脑梗死占脑血管病之首。脑梗死以其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对于急性脑梗死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综合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神经内科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降纤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非条件Logistic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某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2002年1月1日~12月31日间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38%,例次感染率为15.10%,其中脑出血、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8.03%,9.24%,2.7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26.81%;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25.36%与21.01%。年龄、住院天数、气管插管、鼻饲胃管、饮酒、合并糖尿病、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菌药物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与人》2007,20(5):56-56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高达300万以上,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占30%-40%,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尽管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多数患者保住了生命,但留有后遗型。我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患者7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常清  赵鑫 《健康大视野》2006,14(3):38-38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系脑动脉管腔在短期内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脑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脑梗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占较大比例,多见于动脉硬化、脑动脉炎,伴有吸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以肢体瘫痪、失语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故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