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江苏省城市2~6岁儿童血铅水平抽样调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江苏省城市2~6岁儿童血铅水平抽样调查秦锐何书香陈荣华陈晓晖赵人代建国陆志刚王建平巴凌昊为了解江苏省城市儿童铅暴露水平,为治理铅污染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年5~6月对江苏省省辖市托幼机构2~6岁儿童进行了血铅水平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血铅水平与智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儿童血铅水平与智商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3~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采用中国比奈全国智力量表进行智商测定,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儿童血铅与智商呈显著负相关,血铅每升高100μg/L,智商下降6.67分。结论 低铅暴露影响儿童神经发育与智商,值得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农村0~4岁儿童意外窒息与溺水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意外窒息和溺水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家长对意外窒息和溺水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及其死亡率的变化。在江苏省苏北农村6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于2000年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年。每个干预乡在健康教育前后随机抽取婴儿和1~4岁儿童家长各20~3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组儿童意外窒息和溺水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家长认为意外伤害无法避免的为1.8%~2.9%,知道现场抢救知识为41.1%~56.80%,与健康教育前的18.8%~20.5%和11.1%~13.5%相比有显著差异。知道不给婴儿打“蜡烛包”的比例增加了212.7%,没有打“蜡烛包”及不与母亲同床同被的比例增加了75.7%和61.50%,知道设防护及设防护的比例增加了194.3%和61.2%。干预组婴儿意外窒息死亡率从487.8/10万降到71.2/10万,下降了85.4%,对照组从344.1/10万降到276.4/10万,下降了19.7%,干预组婴儿意外窒息干预后有明显下降;干预组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从60.0/10万降到36.2/10万,下降了39.7%,而对照组从51.7/10万上升到65.3/10万,上升了26.3%。结论 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意外窒息和溺水的有效干预措施。不给孩子打“蜡烛包”和让孩子单独睡小床或与父母同床不同被,在房屋周围的沟、小河边用鱼网、树枝等搭起防护栏防止意外窒息和小儿溺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0~6岁智力低下儿童发病症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0~6岁智力低下(MR)患儿发病症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依据盖塞尔发育商量表中文修订版、学前和学龄初期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量表确诊的0~6岁1 101例MR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体征、伴随症状、智力低下的分级及发现智力低下的年龄.对不同年龄段MR发病症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R患儿1 101例中男女比例为1.981.0;年龄 1个月~6岁,婴幼儿共占76.4%.2.中重度MR占50%以上.3.不同年龄主要发病症状差异显著:1~6个月患儿以畸形(29.54%)和惊厥(28.64%)为主;>6个月~1岁患儿以运动发育迟缓(64.63%)为主; >1~3岁患儿以运动发育迟缓(45.96%)和语言发育迟缓(24.69%)为主; >3~6岁的患儿以语言发育迟缓(43.46%)为主.结论 家长对中重度MR患儿的症状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而对早期交流障碍MR患儿的辨认能力较差.应加强宣传教育,若发现婴儿有早期眼神交流障碍应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5.
全国0~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自1996年第二次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流行学研究后10年来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复核本工作组研究初期所确定的工作假设和所选择的指示参数的科学效应;修订本工作组所制定的中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择沈阳、济南、青岛、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成都、深圳、海口、文昌11个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调查0~6岁儿童84 766名,代表人口1 414 220名儿童.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身高标准体重值,采用标准差计分法(Z-score),体重高于中位数1个标准差为超重、高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测量体重、身长/身高、3岁以上儿童的腰围、臀围、大腿围及血压.计数、计量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0.05.结果 (1)本次调查0~6 岁儿童肥胖、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19.8%,其中男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9%、22.2%,女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3%、17.0%.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4.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52%.肥胖、超重检出率北部高于西部,中南部居中;男童高于女童.肥胖、超重比仍处于高危水平.(2)出生后1个月儿童的平均体块指数(BMI)值>16.5,于1个月时BMI均值达最高(17.8),之后逐渐降低,5.5岁时降至最低点(平均值15.7),然后随年龄上升,但最高BMI均值未超过18.(3)本次调查中,脂肪重聚年龄为5.5岁,较1996年后移半年.出生后前半年的脂肪重聚比(ARR1)为0.56,出生后半年(ARR2)为0.97,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且明显低于10年前的水平.(4)西部地区儿童由于身高不足,可以出现"假性超重".这既掩盖了早期线性生长不足和营养不良,又掩盖了可能产生的肥胖.(5)本次调查肥胖儿童血压高于第95百分位数的比例高达12.9%,其腰臀比大于本工作组设置的1.0的危险警戒水平者占17.2%.(6)本工作组所设立的BMI参照值及肥胖筛查界值点、脂肪重聚比/年龄等参照值及界值点、腰臀比参照值及界值点等指示参数在现场筛查和指示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是适宜、科学、实用的.结论 近10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检出率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率增加明显,且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应加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早期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0—5岁小儿发育监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91~1993年中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991~1993年全国81个市县855万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年平均婴儿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率分别为502.1/10万、70.8/10万,是婴儿死亡的第三位死因;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为城市的6.6倍,儿童意外死亡率是边远>内地>沿海地区。说明意外窒息和溺水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占我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5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对改善并降低儿童龋病发病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6岁儿童在2001、2003、2005年进行龋病状况调查与分析。结果通过群体综合防治,学龄前儿童龋病在2、4年后患龋率分别下降24.36%和34.38%;龋均亦下降明显。结论口腔保健应从儿童抓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健康查体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将入组儿童分婴幼儿组(1个月~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2岁)和青少年组(12~18岁),分析不同季节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结果共检测儿童13 233例。年龄1个月~18岁;男8315例,女4918例。平均血铅质量浓度60μg/L,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19、138μ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4.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以轻度铅中毒为主(χ2=116.3125 P<0.0001)。按照冬、春、秋、夏季顺序,血铅质量浓度分别为48、60、61、66μg/L;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9.5%、12.6%、15.5%、18.4%。夏、秋季节儿童铅质量浓度及铅中毒检出率有明显季节差异(χ2=128.0371 P<0.0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男童、年龄越大越易发生铅中毒,秋、春、夏季发生铅中毒危险性较冬季大。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季节有关。北京地区秋季儿童铅中毒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上海市0~6 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海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掌握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05年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获得的数据,按城郊、性别分为22个年龄组,共计17 712名健康儿童的体重和身高(长)测量值,分别与上海市1995年儿童体格调查、WHO(2006)和美国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1岁后各年龄组与1995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初生组和3岁后郊区女童组,其余各组体重和身高(长)均高于WHO标准;初生组和10个月后郊区男女童体重低于美国CDC标准,大多数年龄组的上海儿童身高超过美国CDC标准。结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但应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超重、肥胖的发生;需重视婴儿辅助食品的添加和喂养知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3岁以下儿童铅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婴幼儿铅中毒状态及程度。 方法 对前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4 543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并将婴幼儿分为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36个月6组。以SAS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铅中毒检出率为2.05%,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随月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 在接受血铅水平检测的婴幼儿中,高铅血症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中毒则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要注意控制婴幼儿接触铅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铅接触情况,以进一步防治儿童铅中毒.方法 对门诊2年中3 298例12岁以内儿童的血铅筛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发现高铅血症患儿399例,铅中毒59例.血铅平均水平(150.05±37.17)mg/L,均为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危险因素,中毒的程度似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所有患儿均给予去除铅暴露危险因素、营养指导等处理,2~3个月后复查,其血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儿童血铅水平的筛查,能及早发现儿童高血铅及铅中毒,达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质量对儿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超重肥胖标准,在无呼吸道疾患或合并其他影响肺功能疾病的儿童中筛选出的肥胖、超重和正常体质量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 233例儿童,其中肥胖儿童285例、超重儿童155例、正常体质量儿童793例。三组间肺容量指标VCMAX和FV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超重组为最高。三组间FEV1/VCMAX、FEV1/FVC、FEF75 和MMEF25-7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对照组最高。肺组织通气指标FEV1和PEF以及FEF25和FEF50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功能的实测值与前述结果类似,但改变程度则有所减轻。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肺容量较正常体质量儿童增加,同时会出现阻塞性病变和小气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0~6岁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0~6 岁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因素.方法 采集45 例健康足月儿脐动脉血及79 例健康儿童静脉血,按不同生产方式将45 例足月儿分为顺产组(n=22)和剖宫产组(n=23);按不同年龄段将健康儿童分为28 d~ 组(n=25)、1 岁~ 组(n=26)和3~6 岁组(n=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值,分析生产方式、性别和年龄对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影响.结果 顺产和剖宫产两组新生儿在T 和Ts 细胞计数、B 细胞百分比、NK 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在不同性别健康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Ts 和NK 细胞计数外,其余各亚群在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大,新生儿出生时也受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建立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正常参考范围时应按年龄分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0岁至学龄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 826例0岁至学龄前汉族儿童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19+细胞和CD4+/CD8+在0岁至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3-CD19+细胞以女童较低,其他3个指标以女童较高;CD3+、CD3+CD4+及CD4+/CD8+均以新生儿组最高,其中CD3+CD4+及CD4+/CD8+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学龄前最低(P < 0.05);CD3-CD19+和CD3-CD16+CD56+细胞含量以新生儿组最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CD3-CD16+CD56+细胞以学龄前组最高,而CD3-CD19+细胞含量在幼儿期达峰值后降低(P < 0.05);CD3+CD8+细胞含量以学龄前组最高(P < 0.05)。不同年龄组男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趋势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规律一致;在女童中,CD3+CD4+及CD4+/CD8+含量也是以新生儿组最高(P < 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儿童之间的分布不同,建议按年龄、性别分别建立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金华市小学生及中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特点、伴发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方法对我市6所小学和6所中学的3152名6~15岁学龄儿童进行抽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抽动障碍患者550例(17.45%),抽动障碍伴发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Tourette综合征抽动严重程度〉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结论6~15岁学龄儿童的抽动障碍患病率较高,部分可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lead absorption in children,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 (EP) and blood lead (B-Pb)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a group of 112 children from Jammu and Srinagar. The mean EP levels were 50 and 59 μg/dl and mean B-Pb were 15 and 8 μg/dl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mean B-Pb and EP levels of papier mache trainees/workers were 23/25 and 96/98 μg/dl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higher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in Srinagar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Jammu. However, the mean B-Pb level of Jammu children was twice those in Srinagar. While this follow-up study on papier mache trainees/workers show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Pb since 1981, these levels are close to the currently recognized cut-off levels for children. Moreover, the continued underlying iron deficiency predisposes these young female trainees/workers to enhanced lead absorption, thus regular monitoring of both EP and B-Pb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特点及其与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59例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分析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因素对万古霉素疗效的影响。结果 40~60 mg/(kg·d)给药方案的治疗有效率高于40 m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7%对46.15%,P=0.004),而60 mg/(kg·d)治疗有效率未进一步提高。合并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药谷浓度高于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 mg/L对7.76 mg/L,P=0.008)。用药前急性肝功能受损、中重度贫血可能是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推荐选择40~60 mg/(kg·d)给药方案;合并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用药前急性肝功能受损、中重度贫血可能影响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 To define the bowel habits of healthy Australian children aged up to 2 years.
Methodology : One hundred and forty children were recruited in six age categories with a minimum of 20 children per category. Data on bowel habit was recorded by parents daily for 1 week.
Results : Stool frequency decreased with age. Ninety-five percent of infants 0-14 days passed more than two stools per day compared with 21% at age 13-24 months. Breastfed infants passed more frequent and looser stools than children fed infant formula and solids and also showed a wider variation in frequency.
Conclusions : Mean stool frequency decreased with age as did the variation. This is a combined effect of age and feed type. These data can be used as a guide to the bowel habit of healthy Australian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