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CT模拟定位系统分析鼻咽癌放疗中射野中心的误差。[方法]10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头颈面罩固定,第一周和第六周放疗前在CT模拟定位机上进行射野中心复位标定,并行射野中心层面及上下各两层断层扫描,比较治疗计划中射野中心与利用CT模拟定位机标定射野中心复位时实际射野中心的误差,并比较第一周放疗前和第六周放疗前误差的差异。[结果]第一周放疗前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72±0.7mm、0.31±0.46mm、1.25±1.26mm;第六周放疗前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平均误差为1.49±0.48mm、1.11±0.58mm、1.75±0.52mm。第一周放疗前与第六周放疗前各方向的误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CT模拟定位系统能够较准确分析鼻咽癌放疗中射野中心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利用CT模拟定位的疗效。方法 对103例食管癌病例用CT模拟定位,全部病例以肿瘤中心为照射野的等中心点,照射野长度为肿瘤上、下缘放大3cm,野宽为肿瘤边缘外放1cm,总剂量为Dr60Gy-70Gy/次,5次/周,6-7周内完成。结果 103例病例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率达55.3%,部分缓解率为37.9%,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4%和56.1%。在己死亡的42例中,因局部失败只占38.1%,而远移和淋巴结转移占54.8%。结论 利用CT模拟定位,以肿瘤中心为射野等中心点对食管癌进行外照射,可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在巳死亡的病例中,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模拟定位方式对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47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CT模拟定位组)74例和对照组(X线片模拟定位组)73例,研究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区和危机器官,然后用TPS的射野方向观(BEV)功能进行计划设计及后续的计划调整;对照组用X线模拟定位片完成。两组计划设计及后续的计划调整模式完全相同,放射治疗在同一台加速器上进行。结果随访5~59个月,两组鼻咽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近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4/74)及16.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2%(9/74)及19.2%(14/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与3年累积生存率研究组分别为98.5%、77.4%,对照组分别为92.9%、64.7%,经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Ⅱ、Ⅲ度口咽黏膜放疗反应较研究组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发生2例放射性脑病,1例视神经损伤;但两组均无严重的皮肤、软组织纤维化及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应用CT模拟定位能提高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疗效,减少复发和放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CT模拟定位系统能通过逐层准确地勾画出鼻咽肿瘤,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清楚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敏感器官的三维关系,为照射野的设计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勾画出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组织,如眼、视神经、视交叉、脑神经、颞颌关节、腮腺、垂体、脑干、脊髓等,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更确切,而这些结构在常规模拟机下是不可视的,设野时可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决定应对那些周围敏感器官的保护,减少危险器官的照射体积和剂量.它使常规模拟难以实现的复杂的射野设计变得很容易,使照射野设计更准确、合理,避免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减少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模拟定位方式对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47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CT模拟定位组)74例和对照组(X线片模拟定位组)73例,研究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区和危机器官,然后用TPS的射野方向观(BEV)功能进行计划设计及后续的计划调整;对照组用X线模拟定位片完成。两组计划设计及后续的计划调整模式完全相同,放射治疗在同一台加速器上执行。结果 随访5~59个月,两组鼻咽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近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 %(4/74)及16.4 %(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2 %(9/74)及19.2%(14/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与3年累积生存率研究组分别为98.5 %、77.4 %,对照组分别为92.9 %、64.7 %。经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Ⅱ度、Ⅲ度口咽黏膜放疗反应较研究组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发生2例放射性脑病,1例视神经损伤;但两组均无严重的皮肤、软组织纤维化及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应用CT模拟定位能提高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疗效,减少复发和放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IMRT下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耐受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在我院接受IMRT且视神经或视交叉2%体积受量(D2)>55 Gy的10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剂量学特点及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采用CTCAE3.0标准评价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不良反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RION的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均未观察到严重的放射性视神经病变(3-5级),其中7例患者出现轻微视神经病变(1-2级),未发现患者个人因素或治疗相关因素与RION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13~91个月),3年OS、LRFS、DMFS率分别为90.0%、94.5%、86.4%。结论 常规放疗下得出的视神经和视交叉限制剂量<55 Gy可能不适用于IMRT;IMRT下为提高处方剂量对靶区覆盖率,视神经和视交叉的限制剂量或许可以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原因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11月~2001年9月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而行颈淋巴结清除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时间平均为34.5个月(6.5~242.5个月),其与治疗前N分期和照射剂量相关,联合化疗不能提高颈部淋巴结的控制率。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大多发生在2年内,早期诊断和提高颈部照射剂量有可能提高颈部控制率,而联合化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对比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目的 对比食管癌放射治疗中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劣。方法 对10例食管胸段癌病例,同时行CT模拟定位和常规模拟定位。全部设机架角为0°、120°、240°的等中心3个野,照射野长度为所见病灶上下各扩大3?cm。常规模拟野宽度分别为前野6?cm,后斜野5?cm,CT模拟野宽为大体肿瘤区(GTV)最大径外扩大10?mm。对以上二种定位方法所描述靶区大小、等中心位置、照射野大小的差异和剂量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二种定位方法等中心点位置在X、Y、Z3个轴上分别相差(4.2±2.6)、(3.4±2.7)、(15.4±10.6)?mm。二者的照射野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宽(6.0±1.1)?cm对(5.3±0.5)?cm,t=3.54,P<0.01;长(12.8±3.0)?cm对(16.4±4.1)?cm,t=6.17,P<0.01]。GTV完全被9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计划中CT定位有10例、常规定位只有1例;脊髓最大受照剂量低于计划75%的,CT定位只有2例而常规定位有7例。结论 CT模拟定位较常规模拟定位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后者;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片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鼻咽癌致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254例NPC住院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观察其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损伤分级参照国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损伤)评分标准。结果:241例患者照射剂量≥70Gy,发生视网膜损伤22例。观察时间30~61个月,平均(46.8±14.4)个月。发现视网膜损伤后早期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病情获得控制,7例接受治疗较晚的患者,以后均发生视神经病变;其中3例患者在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后,观察14~20个月发现放射性脑病。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P=0.433。照射剂量在75~79Gy组视网膜损伤发生率明显比70~74Gy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5.6%,χ2=4.54,P=0.033)。结论: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照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发生视网膜损伤应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视功能保护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模拟定位系统为Picker公司的ACOPlan软件系统和PQ5000螺旋CT组成.病人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于治疗体位下在PQ5000CT上行定位扫描获得图像资料;在ACQplan系统上用视束观(BEV)并借助有关轮廓线及各种断面和三维立体图像于数字重建图像(DRR)设计照射野.技术一采用锁骨上野上半野及切线野前半野及二个等中心,辅以转床和挡块消除锁骨上野和切线野的交叉.技术二采用锁骨上半野及切线1/4野、用同一等中心,有适形挡块挡去肺组织.二种定位方法均准确可行,技术二因为只有一个等中心点,治疗摆位更加方便,但因为采用的下半野长度经常超出了楔形板的长度,故无法使用楔形板,会使胸壁的剂量分布均匀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254例NPC住院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观察其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损伤分级参照国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损伤)评分标准.结果 241例患者照射剂量≥70 Gy,发生视网膜损伤22例.观察时间30~61个月,平均46.8±14.4个月.发现视网膜损伤后早期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病情获得控制,7例接受治疗较晚的患者,以后均发生视神经病变;其中3例患者在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后,观察14~20个月发现放射性脑病.NPC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与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照射剂量在75~79 Gy组视网膜损伤发生率明显比70~74 Gy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3.6%∶5.6%,χ2=4.54,P<0.05).结论 NPC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与照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NPC放射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病变,提示视神经及脑组织可能已受损害,应及时做头颅CT或MRI及其他相关检查,对放射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可能有一定意义.发生视网膜损伤应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视功能保护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神经受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鼻咽癌颅神经受累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初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临床查体有无颅神经受累将患者分为颅神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分析颅神经受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颅神经受累率为20.0%,以第5对颅神经受累最常见。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和16.8%(P=0.465)。在颅神经受累患者中,颅底照射剂量〈70、70~79、≥80Gy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24.5%和16.0%(P=0.082)。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1.6%和19.5%(P=0.02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2%和78.1%(P=0.0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2%和62.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颅神经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2(95%CI=1.11~2.53,P=0.001)和1.40(95%CI=1.05~1.88,P=0.020)。结论鼻咽癌颅神经受累者5年远处转移率显著增加,并导致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适当提高局部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放化结合的综合治疗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半束照射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鼻咽癌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以及脑和肺的受量。方法 应用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在固体水模体中采用胶片黑度法测量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应用Helax TMS-3D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实际病例的螺旋CT模拟定位资料,在数字重建图像上设计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分别计算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条件下脑组织和肺的受量,比较两者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脑组织受照射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25%受较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下限剂量(D25%)以及受量超过75%肿瘤剂量的脑体积(V75%)。结果 两种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均无漏照及低剂量区情况,半束照射和全束共线照射分别有约4mm、10mm的剂量重叠区,两野衔接处剂量最高点高出剂量归一点分别为28%和117%。两种照射技术脑及肺受照射的DVH相似,脑受照射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D25%、V75%及破裂孔处剂量均以全束照射略高,但相差幅度均不超过1%。结论 鼻咽癌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与全束照射技术相比,半束照射技术照射野衔接处的剂量重叠区较小,脑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初次治疗被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 (Ⅲ、Ⅳ期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放疗组 (单放组 )与诱导化疗加放疗组 (放化组 ) ,每组各 5 0例。单放组鼻咽平均剂量 70Gy 7周 (6 6~ 76Gy) ,颈部平均剂量 6 5Gy 6 .5周 (5 0~ 74Gy) ;放化组在照射前行顺铂 (DDP)加氟尿嘧啶 (5 Fu)化疗 2~ 3个疗程 ,1周后行放疗 ,鼻咽平均剂量 70 .4Gy 7.5周 (6 8~ 74Gy) ,颈部平均剂量 6 6Gy 7周 (5 0~ 72Gy)。结果 单放组与放化组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8.0 %和 90 .0 %、6 0 .0 %和 78.0 %、4 4 .0 %和 6 8.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单放组与放化组 1,2 ,3年局控率分别为 78.0 %和 86 .0 %、4 6 .0 %和 6 8.0 %、4 0 .0 %和 6 2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单放组与放化组Ⅰ、Ⅱ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 10 .0 %、2 8.0 %、2 .0 %和 16 .0 % ;单放组与放化组Ⅰ、Ⅱ、Ⅲ级咽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0 %和 4 .0 %、82 .0 %和 76 .0 %、10 .0 %和 2 0 .0 %。无因毒副作用而延迟或中断治疗者。结论 放疗前行 2~ 3疗程诱导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生存率和局控率。 相似文献
15.
放疗同期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T4N2~3M0)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按福州分期T4N2~3M0,共60例,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30例)和单纯放疗组(30例)。同期放化组化疗方案:在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60mg,每周1次,共7次;放疗方案同单纯放疗组。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同期放化组、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3%和86.7%(P〉0.05),1,2,3年局控率同期放化组、单纯放疗组分别为93.3%、86.7%、66.7%和90.9%、63.3%、4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3.3%、76.7%和86.7%、66.7%、53.3%。同期放化组的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等毒性副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不延长放疗总疗程。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疗后长期生存者晚期副反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观察分析放疗后长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的晚期副反应情况.方法 对门诊随访的3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二程放疗18例,三程放疗1例.颈部根治性照射的中位剂量为64Gy(46~72Gy),预防照射的中位剂量为55Gy(21~67Gy).合并化疗的共48例.结果 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放疗晚期副反应,其中神经系统损伤109例,放射性脑损伤4例,放射性脊髓损伤1例(截瘫),另有32例出现Lhermitte's征.颅神经损伤107例,其中前组的22例,后组的57例,同时的28例.Ka-plan-Meier法统计的颅神经损伤的5、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23%,颅神经损伤发生于放疗后5、>5~10、>10~15、>15~20年的分别占11%、12%、14%、10%.3、4级放射性皮肤、肌肉/软组织反应、黏膜反应分别为55、79、36例.严重口干、张口困难分别为79、11例.320例出现放射性龋齿,192例全口龋齿.下颌骨骨髓炎2例.2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336例共672个侧耳中194个侧耳存在严重听力下降.总副反应发生率为84.5%.结论 放疗后长期生存的84.5%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晚期副反应,部分患者存在严重的生活质量问题.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可发生于放疗后的任一时间段,且不随生存时间的延长而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IMRT放射性溃疡临床及剂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初程IMRT后发生鼻咽溃疡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放疗剂量学等资料,了解与放射性鼻咽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接受初程IMRT的鼻咽癌患者共1217例,结合临床症状、腔镜、MRI及病理(除外局部复发)诊断放射性鼻咽溃疡共2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并复阅其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估。结果 21例放射性溃疡患者中男17例、女4例;T2期1例、T3期3例、T4期17例。GTVnx中位数83 cm3,除1例T2期病变PGTVnx处方剂量为69.96 Gy外,余20例处方剂量为73.92 Gy。鼻咽溃疡发生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8~21.9个月(中位数6.2个月),鼻咽部大出血发生率为48%(10/21)。21例患者中6例溃疡愈合,15例持续不愈,其中8例死亡(鼻咽大出血4例、恶液质及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多发骨转移1例)。 相似文献
18.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残存病变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患者,应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MLC及治疗计划系统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加速器上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6MVX射线总剂量DT20~30Gy,分次量2~3Gy,时间2~3周,参考剂量曲线90%~100%(PTV)。结果肿瘤完全消失占80.0%(2025),部分消失占16.0%(425),不能评价占4.0%(125)。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射用于鼻咽癌残存病变的推量放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T3、T4期鼻咽癌患者IMRT中海马的受量,并探讨不同解剖结构受累与海马受量的相关性。方法 勾画 62例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双侧海马,并将其分为头、体、尾3部分,分析各部分照射剂量指标。结果 左、右侧海马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127±704)、(1173±762) cGy。左侧海马头、体、尾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732±1029)、(820±632)、(423±366) cGy (P=0.000);右侧海马头、体、尾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985±1101)、(837±531)、(432±343) cGy (P=0.000)。海马头部受量和不同照射剂量的受照体积均明显高于体部与尾部,且头、体、尾的受量依次降低。蝶窦、筛窦及海绵窦受累与海马受量显著相关。结论 鼻咽癌患者IMRT中海马头、体、尾的受量不同,头部剂量最高。蝶窦、筛窦及海绵窦受累则提示海马受到高剂量照射,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