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38例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给予尿激酶、脑活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脑电地形图显示:病变部位慢波频带病变面积缩小,功率值下降;α频带功率值增高,优势频率出现,与临床症征的好转相一致,本文提示,脑电地形图是观察临床疗效的一个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判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改变的对比评价。结果:脑电地形图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脑电地形图可以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6例患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儿童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与分析。方法:利用DBS—1018型脑电地形图仪,采集原始脑电波,做功率谱地形图。结果:异常60例,异常率(91%),脑电地形图主要表现为δ、θ频带功率值弥漫性增高。结论:脑电地形图对辅助临床诊断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与脑CT的对比研究。介绍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改变,对脑电地形图与脑CT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上的优劣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脑电地形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30例急性丘脑卒中患者在脑电地形图的定位研究,其中28例出现异常改变。BEAM显示:28例患者表现为病变部位δ频带呈不同程度的功率增高;在定位分析上,丘脑血管病变多累及BEAM的中央区,其次表现为颞区受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伍合剂"偏瘫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地形图改变.方法对66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偏瘫宁"疗效及脑电地形图观察,并与采用脉通治疗的30例结果对比.结果临床症状和肌力恢复程度及脑电地形图治疗后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脉通治疗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瘫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脑电地形图有很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P_(300)及其地形图变化,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P_(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P_(300)地形图病变侧功率值降低,本文揭示P_(300)地形图对脑血管病的定位有帮助,尤其可成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智力检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94例颈椎骨质增生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彩色脑电地形图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在α频带额部功率值高于枕部功率值,此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脑电地形图(Brain Atlas,B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简介如下,供参考。脑电地形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1.可协助急性脑血管病的定性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2.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超早期诊断,为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3.可协助对脑梗死半暗带区的诊断;4.可观察病变对周围正常脑组织功能的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贵州碘缺乏病地区轻度低智儿童(A组)17例,同一地区智力正常儿童(B组)11例以及非病区贵阳市郊智力正常儿童(C组)20例的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变化。可见A组α频带发育差于B、C两组,B组又不及C组:δ频带功率A组较B、C两组明显增高,讨论了三组脑电生理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报告77例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T、EEG、SEP结果,CT异常率为76.6%,EEG异常率为80.5%,SEP的异常率为100.0%。探讨了三者对诊断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发现,在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中均能找到内皮祖细胞,其在成体病理条件下对血管再生与新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而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以及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这些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的: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分析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和作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SCI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2至2011年有关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前体细胞(precursor cell);脑卒中(stroke);脑缺血(brain ischemia, cerebral ischemia);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Iar disease)”,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进行结果的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潜能,并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的新血管形成。根据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与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能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脑缺血后血管再生,预测评估脑缺血病情,以及对脑出血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mix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s and western medicine " PIAN TAN NING" in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change of brain atlas. Methods: In 666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IAN TAN NING" and brain atlas were observed and other 30 cases were compared with treatment of Dextra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covered degree of myodynamia and brain atl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7%. But the contral group was 80.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p < 0. 05). Conclusion: The " PIAN TAN NING" produced a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side effect was only a few. So it can be applied very well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applied value of brain atlas was very goo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仿真生物电刺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仿真生物电刺激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偏瘫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选择50例相匹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不仅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取决于所处外环境中各种信号的影响。 目的: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transplant,Gene therapy,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基因工程治疗的良好载体,转基因培养后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细胞源。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闫博阳 《医学信息》2018,(5):131-132,135
目的 对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了解该药应用过程中的具体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平均NIHSS评分(6.52±1.03)分,对照组平均NIHSS评分(7.97±1.43)分,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低,两组患者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与传统的治疗药物相比较,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护脑神经,减轻因血小板集中而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症状。另外,该药物应用后用药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左洪亮 《医学信息》2018,(18):118-12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69%,治疗依从性率为96.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85%,治疗依从率为84.62%。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普通阿司匹林片具有明显优势,疗效显著,服用剂量小,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昼夜节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急性期(3天内)脑血栓患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3例24h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发现脑血栓急性期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也明显高于TIA组(P<0.01);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水平24h有节律性变化,即夜间2∶00时最低,早8∶00时最高,二者有显著性变化(P<0.01);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脑血栓患者24h内各时间段ET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者(P<0.050.01)。脑血栓患者血浆ET水平24h内节律性变化与之发病以早晨为高发时间段的现象在时间上有同步关系,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即ET可能是导致脑血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