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的多态性与豫南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108 T1DM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结果 T1DM组等位基因+49G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与豫南地区T1DM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的多态性与豫南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108 T1DM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结果 T1DM 组等位基因+49G 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与豫南地区T1DM 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胡飞  张克昌  张友祥  陈再旺  李维春 《安徽医学》2012,33(12):1623-162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第一外显子+49(A/G)、启动子-318(C/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析哮喘患儿26例及对照组30例+49(A/G)、-318(C/T)基因多态性;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瑞氏染色检测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基因型为GG型患儿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都明显高于AG型及AA型,而在启动子-318(C/T)及对照组各基因型内无差异。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CTLA-4第一外显子+49(A/G)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CTLA-4基因的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析6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其中Graves病(GD)36例,桥本甲状腺炎(HT)24例,87例健康对照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的49位点基因型.结果 GD组患者CTLA-4基因49位点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HT组按性别分层分析后发现CTLA-4基因49等位基因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基因49位点等位基因与GD显著相关;GD、HT患者49位点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丁洪光  刘鹏鹰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4):396-397,463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多态性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3例LADA患者、3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进行CTLA-4A/G多态性检测。结果LADA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G49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T2DM组(P0.01),主要表现为基因型G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1.3×10-2)和T2DM组(P=3.4×10-2),基因型AG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T2DM组(P=3.3×10-2),基因型AA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P0.01)和T2DM组(P0.01)。结论CTLA-4基因A/G49多态性与LADA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先兆子痫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使大多数患者不可避免的终止妊娠。据推测正常妊娠的维持机制与同种异体移植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外周自身耐受。已有研究证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CTLA-4)分子在维持自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度先兆子痫患者CTLA-4A49G基因的多态性频率。选取36例重度先兆子痫患者及151例正常妇女进行分析,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基因组DN 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的A49G多态性。先兆子痫妊娠组与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6%)与…  相似文献   

7.
Zhang SW  Ding L  Li PF  Qian C  Lan JC  Zhao W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88-789
目前在多个种族人群中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点突变(49位点A/G)与1型糖尿病(T1DM)发病相关。本研究检测汉族人T1DM患者及其父母的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型,探讨此基因多态性与T1DM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GD复发患者(A组60例为停药3年内复发60例,B组为3年后复发42例)、40例GD初发患者和80名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检测.结果: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显示,GD初发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D复发A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组和初发组(P<0.01),B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GD初发组(P<0.01).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G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该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GD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及早期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72(T/C)位点和外显子1中的+49(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76例SLE患者和100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72(T/C)位点和+49(A/G)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CTLA-4基因-1772位点TT和C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升高(32.9%比14%,χ2=8.938,P=0.003;11.8%比2%,χ2=7.139,P=0.008),TC基因型频率明显降低(55.3%比84%,χ2=17.533,P=0.000);+49位点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者频率总体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LA-4基因+4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SLE无明显相关性,而-177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SLE明显相关,CTLA-4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胡晓蕾  代亚美 《黑龙江医学》2007,31(12):886-88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多态性与吉兰-巴林综合征(GBS)易患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Vt,P)技术分析10例吉兰-巴林综舍征患者及20例正常人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多态性。结果CTLA-4基因的3种基因型在GBS患者组中分布情况为:从型30.0%;AG型50.0%;GG型20.0%。在对照组中分布情况为:从型35.0%;AG型50.0%;GG型15.0%(P〉0.05)。CTLA-4/G49等位基因频率在GBS患者组为45.0%,在对照组为40%(P〉0.05)。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多态性与GBS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T1DM,476名健康对照进行CTLA-4基因多态性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CTLA-4+49A/G、CT60基因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1)T1DM患者中CTLA-4+49A/G 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47.3%比35.1%,OR=1.66,P<0.01),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T1DM基因型GG频率更高(56.8%,OR=2.43,P<0.01).(2)T1DM中CTLA-4CT60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67.8%比56.7%,OR=1.60,P=0.02),而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T1DM患者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OR=2.67,P<0.01).(3)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T1DM相比,甲状腺抗体阳性的T1DM CTLA-4 CT60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比62.3%,P<0.05),更易携带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7.8%比57.4%,P<0.05).结论 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Graves'病患者(GD组)120例及123名正常人(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并把GD患者按性别、家族史、TRAb、突眼等分别分两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704,对照组为0.679,A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296,对照组为0.321,基因型频率GG在GD组为0.483,对照组为0.447,AA在GD组为0.089,对照组为0.075,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GD组,按性别、家族史、TRAb及突眼进行分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P值均>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主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49位点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相关性研究,帮助临床早期发现大肠癌,识别大肠癌相关分子靶点及指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法选取大肠癌病例291例;正常对照组352例,试剂盒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进行CTLA-4基因第1外显子区+49位点DNA扩增,所得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检测CTLA-4第1外显子区+49位点多态性,分析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进而分析CTLA-4,+49位点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G、AA纯合子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大肠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大肠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CTLA-4第1外显子区域+49A/G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地区汉族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一4)基因外显子1的A/G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90名GD患者和90名健康人外周血CTLA-4基因外显子1的基因型并行分析。结果GD患者的CTLA-4外显子1的A/G49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CTLA-4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中GD的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5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Graves’病患者(GD组)120例及123名正常人(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并把GD患者按性别、家族史、TRAb、突眼等分别分两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704,对照组为0.679,A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296,对照组为0.321,基因型频率GG在GD组为0.483,对照组为0.447,AA在GD组为0.089,对照组为0.075,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GD组,按性别、家族史、TRAb及突眼进行分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俨值均〉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主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Graves病伴眼病与不伴眼病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期探讨Graves病患者伴发眼病的原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bvI来测定107例Graves病患者(其中伴突眼的50例,不伴眼病的57例)及5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眼病的关系.结果:无眼病GD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伴眼病GD组其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无眼病GD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CTLA-4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二态性GG基因表型可能是GD患者伴发突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实验方法,检测82例Graves病(GD)患者,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和80例健康人外周血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的第17密码子49位点的基因型并行分析。结果:GD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9.353,P=0.009;X2=7.548,P=0.006);而HT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969;X2=0.046,P=0.830)。结论: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的第17密码子49位点可能是云南汉族GD的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多态性-318T/C、CT60G/A与肝细胞癌(HCC)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277例 HCC患者及30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抽取各研究对象外周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抽提全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318 T/C、CT60 G/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CTLA-4-318 T/C ,CT60 G/A的3种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CTLA-4-318 CC和CT60 AA与降低HCC的风险有关,CTLA-4 CT60 G/A不同基因型与血清AF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χ2=12.779,P=0.012)。携带CTLA-4-318 T、CT60 G等位基因的 HCC患者血清中IL-2、IL-4水平明显降低,TGF-β水平显著升高,且CTLA-4-318 T与HCC的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LA-4-318 TT能够促进HCC的发生、发展,这可能与下调T h1/T h2型细胞因子,上调T h3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价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位点-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序法对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16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CTLA-4-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位点检测.结果①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67例肾移植受者4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第1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5~140天,所有急性排斥反应经过抗排斥治疗均能逆转.②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比较CTLA-4各个位点分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型为-1722TT.③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检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等位基因为-1722T.结论 CTLA-4中基因型-1722TT等位基因-1722T与肾移植受者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有关,可能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毒淋巴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Ⅲ型(APSⅢ)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52例正常对照者,39例经典1型糖尿病(T1DMA)患者和16例APSⅢ临床及亚临床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结果正常对照组CTLA-4外显子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0.212,低于G等位基因出现频率0.788。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均显示女性的G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均较男性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56和0.003,P为0.24和0.352)。3组的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值和P值分别为1.476和0.478。结论G是本组人群中的主体基因。A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T1DMA组和APSⅢ组之间呈依次上升的趋势,推测A基因与疾病易感可能有相关性。同时表明CTLA-4仅仅是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