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方法 对146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66 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80例,对两组患者肥胖、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及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甘油三酯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纤维蛋白原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早发冠心病患者182例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1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90例和对照组92例。对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2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耘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3):252-253
脑梗塞的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55~80岁.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但近年发病年龄较前明显提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本研究拟通过对早发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研究。来提醒社会,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采集两组患者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BMI等)和血液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男性组血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组(P<0.01).结论 男性吸烟和血脂紊乱比例高于女性,提示吸烟和血脂紊乱是男性PCAD患者发病时间提前的重要危险因素,HDL-C和Apoa水平下降可导致冠状动脉保护机制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致病因素,为其临床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4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为早发组,并选取同期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8例非早发冠心病患者为晚发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资料采集前对参与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确保调查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技术性。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早发冠心病临床由多因素共同引起,其中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和治疗,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控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50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饮酒史,血脂、血糖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及饮酒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早发冠心病(PCHD)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将对PCHD的相关特殊危险因素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对PCHD的警惕和认识程度,走出冠心病只是老年病的误区,呼吁关注中青年群体健康状况,以达到早预防、早诊治,降低发病率,改善预后,提高整个人群健康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56例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27例(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晚发组29例,统计各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体重指数、Fig、血浆TG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 早发冠心病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结论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要积极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调整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29例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7例确诊克罗恩病患者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者29例(7.0%),平均发病年龄29.5岁,平均第1次出血年龄32.9岁,复发出血率60.0%(15/25),病死率24.1%(7/24)。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肠(62.1%),结肠(37.9%)。出血部位的诊断以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率最高(77.8%),其次为血管造影(56.3%)、结肠镜阳性率最低(20.0%)。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出血复发的风险增加4.567倍(P=0.0155),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有助于预测出血复发(P=0.0661,HR=3.858)。结论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高,多层螺旋CT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是预测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汉字字形及语音工作记忆的损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汉语视觉语言工作记忆损害特点.方法 仿制并修订了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对确诊的早期P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汉字字形和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结果 PD组(20例)字形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的成绩(91.8%±1.9%)与对照组(25例)成绩(正确率91.3%±1.4%)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4,P=0.823).PD组(25例)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的成绩(正确率89.3%±6.3%)明显低于对照组(25例)成绩(正确率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7).根据声调和音节两个要素将测试汉字细分为同音同调、同音不同调、同调不同音、音调都不同4种情况,分别统计汉字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正确率,结果表明仅在同音不同调的情况下PD组的成绩(8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成绩(86.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左侧肢体起病的患者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成绩低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肢体起病PD患者正确率为88.0%±6.5%,对照组正确率为94.1%±5.1%,t=3.197,P=0.003).结论 早期PD患者存在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损害,声调对于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受损起着重要的作用;字形性语言工作记忆相对保留.推测字形和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加工应用不同的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15.
氟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住院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氟西汀治疗的患者在抑郁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显著,患者耐受良好,可明显且快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催乳素水平与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病痴呆(P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PD非痴呆患者(PD组)35例、PDD患者(PDD组)35例及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智能状况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痴呆严重程度,并检测3组受试者血浆Hcy及催乳素水平,分析Hcy及催乳素水平与PD及PDD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259,P<0.05),血浆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237,P<0.05);PD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PD组和对照组(t=6.832、11.533,P<0.05),血浆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PD组和对照组(t=4.152、10.829,P<0.05);PDD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D组(t=5.925、5.818,P<0.05)。PD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82,P<0.05),血浆催乳素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94,P<0.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PD、PDD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浆催乳素水平降低可能是PD患者痴呆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 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门诊患者中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2013年2年间本院内科门诊患者5 848例进行SCORED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CKD相关指标化验检查.按照CKD诊断标准判定其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 848例门诊患者中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完成项目者5 614例.其中:⑴蛋白尿的检出率为14.8%,血尿的检出率为16.0%,eGFR下降的检出率为3.6%,影像学检查异常的检出率为1.2%;(2)门诊患者CKD的患病率为1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吸烟、肾脏病家族史、肾损伤药物应用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心衰、高尿酸血症与CKD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 门诊患者CKD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CKD的疾病谱与我国其他城市相关研究类似,CK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衰等,与发达国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19.
人神经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索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方法:5~11周人胚胎的前脑细胞在体外稳定扩增,并向多巴胺神经元转化,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其植入PD患者的纹状体;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采用此方法治疗50例PD患者.结果:人胚胎前脑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并维持不分化状态1年以上,扩增的细胞可达原始细胞数量的1×107倍,并可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PD患者临床移植手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24个月),有效率为92%,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应用体外长期扩增的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PD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