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规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后24 h采取被迫体位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尿潴留、腰酸背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1].经皮穿刺桡动脉行PCI.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大多数病人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等优点[2].必须经Allen's试验阳性方可选择桡动脉,术后穿刺部位采用弹力加压绷带压迫止血的方法,由于手术中、术后使用肝素量较大,使压迫时间延长,特别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新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更增加了血管出血的发生[3].术后桡动脉穿刺处的压迫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新问题.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02年3月开始采用弹力加压绷带经桡动脉PCI术后穿刺处的压迫止血方法278例,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弹力加压绷带压迫止血的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500例患者行心导管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穿刺侧肢体的制动时间及血管的并发症.结果 动脉止血器止血成功率98%,肢体制动时间4~10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点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通过及时科学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28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7例采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止血器组),121例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无差异(P〉0.05),止血器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较手工组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卧床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均P〈0.01)。结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寻找高血压患者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器最合适的放气时间。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6F桡动脉鞘,术后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行压迫止血。按压迫止血减压时间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处止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止血成功率上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应适当延长加压时间。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于压迫止血、周围血管并发症少,且患者卧床时间短、易于接受等优点,我院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介入诊疗20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桡动脉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例,分为止血器组(n=52):应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和绷带压迫组(n=45)。观察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止血器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绷带组(P〈0.05)。止血器组的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均短于绷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桡动脉穿刺点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SYNC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3—5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67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5)和对照组(n=112)。观察组采用SYNC桡动脉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是术后1 h,压迫止血时间为3 h;对照组采用TRBand桡动脉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是术后2 h,压迫止血时间为6 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局部穿刺处情况及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 术后两组局部穿刺处渗血、血肿、皮肤破损水泡、二次包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观察组发生轻度肢体远端肿胀患者6例(3.9%),少于对照组14例(12.5%),两组术侧肢体远端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后使用SYNC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时间短,止血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肿胀程度,明...  相似文献   

8.
15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52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成动脉压迫止血器组(n=158)和人工压迫止血器组(n=94),对比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及卧床不适发生情况。结果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卧床不适明显减少,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并且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是临床护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多采用人工压迫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但其缺点是下肢制动时间及卧床时间长,舒适度低。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以下简称止血器)是一种新型的体外止血装置,我科2007年1—12月采用该装置对3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并在应用前后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桡动脉压迫型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压迫型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与所有经桡动脉路径行PCI的病人进行术前谈话,将60例同意使用新方法用YM-RAO—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病人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同意使用传统方法用弹力粘贴固定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止血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压迫部位远端肿胀、麻木、发绀、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结果]两组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舒适,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日等优势[1].尤其是目前应用了弹力带压力止血器,使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更加方便、高效,减少了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发现,病人在使用弹力带压力止血器期间,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远端肢体肿胀,甚至有麻木、剧烈疼痛、皮肤淤斑等情况.2010年2月-6月我院经桡动脉介入治疗60例病人,通过有效的术后宣教及肢体活动指导,改善了病人术后应用弹力带压力止血器时远端肢体肿胀等不适,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发生上肢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6年1-6月对我院100例住院择期经桡动脉行PCI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收集,运用护理评估标准测评PCI术后患者发生上肢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年龄越大,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肿胀、疼痛的概率增加;而诊断冠心病年限越长,病变血管部位愈多,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术后越容易出现穿刺点血肿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方式较传统的敷料止血方式有更好的减轻肿胀与疼痛的效果。结论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发生上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诊断冠心病年限、病变血管部位、手术持续时间、压迫止血方式有关,护理人员应掌握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18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B组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c组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正>经桡动脉穿刺在诊疗过程中非常常用,而桡动脉穿刺处术后止血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有旋钮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球囊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都存在压迫时间较长的不足,这样会给患者手部造成肿胀、疼痛等不适。笔者针对上述不足,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600例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以2∶1的比例分成止血器组(n=400)和绷带组(n=200),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包扎止血的操作时间、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2 h内出血、皮下淤血和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快速、简单,便于局部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 Band)止血,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侧穿刺处的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手部并发症、局部压迫处皮肤过敏情况等。结果 (1)2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当(P0.05);(2)手部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手部并发症比较:在皮下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也均未见桡动脉闭塞及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局部压迫过敏情况,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对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效果不亚于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穿刺肝癌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 方法 检索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 EMbase 、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经股动脉穿刺肝癌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 Cochrane Handbook ( 5.0.1 )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 9 项研究。 6 项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较常规方法能够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MD=-4.55 ,P<0.001 ]和肢体制动时间[ MD=-15.98 , P<0.001 ];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能够降低局部渗血( 8 项)[ RR=0.27 , P<0.001 ]、血肿形成( 8 项)[ RR=0.30 , P<0.001 ]和皮肤瘀斑( 6 项)[ RR=0.30 , P<0.001 ]发生率。 结论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相对于常规方法在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对其可能出现的皮肤瘀斑仍需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穿刺采用TRBand压迫止血(A组)和经股动脉穿刺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B组术后4h~6h下床活动;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病人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开始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行血管性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患肢制动时间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器止血成功率为97.5%(4/160),患肢制动时间为6~10 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穿刺点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及时科学护理可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规检查和治疗。由于股动脉粗大易于穿刺,绝大多数心脏介入导管基于股动脉途径的PCI设计,目前采用股动脉途径的CAG和PCI仍然是心脏介入医生乐于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存在缺点,需绝对卧床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难于耐受;肥胖病人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局部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由于患者无需卧床、耐受性好、局部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脏介入医生的推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介入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