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成药》2015,(8)
野黄芩苷是灯盏细辛中主要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野黄芩素是其苷元及活性代谢物,相比野黄芩苷具有更好的活性。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也就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它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木蝴蝶中黄芩素和白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木蝴蝶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流提取法获得供试品溶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5μm,250mm×4.6m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醋酸(25:25:50:0.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室温。结果黄芩素和白杨素二者分离度和线性关系良好;RSI)分别为1.53%和1.35%,表明重复性良好;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1.7%和103.0%,RSD分别为1.85%和1.59%,本方法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够为木蝴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s and leaves glucuronic hydrolase,sbsl GUS)酶解灯盏花中野黄芩苷制备野黄芩素,经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野黄芩素提取物。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灯盏花提取工艺参数;以野黄芩苷酶解转化率为指标,对酶用量、酶解pH值、温度、时间、抗氧化剂等进行考察,优选野黄芩素制备工艺参数;采用乙醇提取、活性炭脱色和分步结晶精制纯化粗提物。结果灯盏花提取工艺为灯盏花切段,加10倍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 h。野黄芩素制备工艺为sbsl GUS提取液和灯盏花水煎液加入量(以生药计)比为1∶10,加0.5%偏重亚硫酸钠,酶解pH值约6.0,温度约45℃,时间20 h,得到含量大于60%的野黄芩素粗提物。经分步结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用80%乙醇回流提取,活性炭脱色,浓缩、析晶,得到含量大于85%的野黄芩素提取物。结论 该工艺应用sbsl GUS酶解技术制备野黄芩素,生产简便可行,为野黄芩素的生产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黄芩苷(BG)和黄芩素(B)在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二者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血浆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分别考察BG,B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使二者稳定的条件。结果:BG,B在大鼠血浆中较在pH7.4的缓冲液中更不稳定。在pH7.4缓冲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剩余百分含量达到102%和100%;在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化剂及1mol·L^-1。HCl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剩余百分含量可分别达到98%和103%。结论:BG和B在pH7.4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主要受氧化影响,BG和B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不仅与氧化有关,还受血浆中的内源物质影响,最终确定每1mL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剂及100μL 1mol·L^-1HCl为血浆样品的处理条件,此条件可使样品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2)
目的对清肝散结颗粒(猫人参、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黄芩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同时进行测定,建立制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Xterra Rp-C18色谱柱(3.0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A)与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20℃,紫外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5μL,运行时间60 min。结果 5个待测化合物与周围干扰峰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黄芩苷4.604460.4μg/mL(r=0.999 9);汉黄芩苷0.770 4460.4μg/mL(r=0.999 9);汉黄芩苷0.770 477.04μg/mL(r=0.999 6);野黄芩苷0.415 777.04μg/mL(r=0.999 6);野黄芩苷0.415 741.57μg/mL(r=0.999 8);黄芩素0.845 641.57μg/mL(r=0.999 8);黄芩素0.845 684.56μg/mL(r=0.999 9);汉黄芩素0.799 284.56μg/mL(r=0.999 9);汉黄芩素0.799 279.92μg/mL(r=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3%(n=3),平均回收率在97%79.92μg/mL(r=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3%(n=3),平均回收率在97%102%之间(n=6)。清肝散结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含有量分别为3.798、0.829 9、0.180 5、0.158 9、0.0726 mg/g。结论该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实用性强,可用于清肝散结颗粒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阎姝  田书霞  徐茂玲  李惠芬 《中草药》2009,40(6):907-90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中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cnomenc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40℃,灵敏度为0.1000 AUFS.结果 在筛选色谱条件下,测定了,注射用双黄连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结论 本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双黄连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黄芩苷(BG)和黄芩素(B)在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二者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血浆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分别考察BG,B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使二者稳定的条件。结果:BG,B在大鼠血浆中较在pH 74的缓冲液中更不稳定。在pH 74缓冲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剩余百分含量达到102%和100%;在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化剂及1 mol·L-1 HCl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剩余百分含量可分别达到98%和103%。结论:BG和B在pH 74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主要受氧化影响,BG和B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不仅与氧化有关,还受血浆中的内源物质影响,最终确定每1 mL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剂及100 μL 1 mol·L-1HCl为血浆样品的处理条件,此条件可使样品稳定。  相似文献   

8.
郭晓  王萌  任晓亮  刘虹  姜苗苗 《中草药》2016,47(11):1861-1866
目的依照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指导原则,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野黄芩苷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在不同pH值、温度、离子强度及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下的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研究野黄芩苷降解机制,比较其制剂与单体稳定性的差异,并考察临床使用条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条件下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中其量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计算野黄芩苷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预测其半衰期(t1/2)和活化能。同时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0.9%生理盐水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和酸碱条件下的降解反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25℃时其在中性水溶液环境中最稳定,单体t1/2为203.87 h,活化能为97.9 kJ/mol。在各种条件下,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中野黄芩苷的稳定性均优于单体。Na+、Cl.离子强度及溶液初始浓度对野黄芩苷降解速率无明显影响。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剂配伍在30 d内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质量浓度下降。结论野黄芩苷在中性水溶液中较为稳定,受温度、酸碱环境影响较大,初始质量浓度和离子对野黄芩苷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而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配伍均不稳定。为有效地预测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变化提供了合理准确的依据,为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法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胶囊中绿原酸、野黄芩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柱(150 mm × 4.6 mm,1.8 μm),0.4 %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分离各测定组分,采用可变波长的方式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相应组分的峰面积并计算样品含量。结果 绿原酸、野黄芩苷、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0.004330~0.4330 μg(r = 0.9999)、0.01740~1.740 μg(r = 0.9998)、0.005860~0.5860 μg(r = 0.9998)及0.006700~0.6700 μg(r = 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1.0 %,2.0 %;103.1 %,1.7 %;100.6 %,0.6 %;102.0 %,0.7 %(n = 6);重复性试验,4个成分含量的RSD均小于2.0 %(n = 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蒲地蓝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40℃;进样量10μL,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0∶60∶0.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5nm。结果野黄芩苷在0.1615~0.8075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野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灯盏花素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黄芩茎叶粗提物为原料,制备野黄芩苷。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提pH、酸沉pH、固液比等提取条件对黄芩茎叶总黄酮含有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碱提pH为7.5,酸沉pH为0.5,固液比为1∶12,所得沉淀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0%以上。同时,以甲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从总黄酮中分离得到野黄芩苷,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野黄芩苷质量分数为93.7%。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野黄芩苷纯度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野黄芩素在机体内被吸收后迅速发生Ⅱ相代谢结合反应。本实验研究野黄芩素主要的Ⅱ相代谢磺酸化代谢反应特征。方法 采用FVB/NCrlVr (FVB)小鼠肠灌流模型及FVB/NCrlVr小鼠肝脏S9体外反应体系,HPLC-MS/MS及HPLC-UV测定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汉黄芩素主要的Ⅱ相代谢之一磺酸化代谢反应的特征。结果 小鼠在体灌流实验中,野黄芩素的磺酸化代谢产物在小肠的外排速率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外排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35),且结肠灌流液中仅检测到野黄芩素磺酸化代谢产物。野黄芩素在肠道吸收后原型药物与代谢产物均有部分经胆汁排泄。体外FVB/NCrlVr小鼠肝脏S9孵育实验中,20 μmol·L-1的野黄芩素的磺酸化代谢反应速度显著高于10,40 μmol·L-1时的反应速率(P<0.05)。结论 本实验首次发现磺酸化代谢是野黄芩素在肠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之一,野黄芩素经肠道吸收后存在肝肠循环。体外肝脏S9孵育的野黄芩素磺酸化反应可能存在底物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陕西产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和栽培黄芩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芹菜素、白杨素和千层纸素A 9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黄芩药材粉末经乙醇(每次30 min)超声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色谱条件采用Ultra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μ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30℃。结果所测9种主要有效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94%~99.88%,RSD为0.68%~1.90%。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芩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为黄芩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宏志  喻春皓  高钧  赵广荣 《中药材》2007,30(7):851-854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浸提倍数、加酶量、pH、温度、时间对纤维素酶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解黄芩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倍数20,加酶量20 U/g药材,pH 4.8,温度50℃,时间8 h。结论:与传统水煎提取工艺相比,酶法提取工艺提取使得黄芩中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5倍、汉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野黄芩苷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和小鼠扭体试验模型,观察药物对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野黄芩苷30~90min,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明显升高(与溶媒组比较P<0.01或0.05),镇痛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P>0.05),但弱于25mg/kg吗啡(P<0.01).皮下注射50~200mg/kg 野黄芩苷皆可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与溶媒组比较P<0.01或0.05),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镇痛强度弱于5mg/kg吗啡(P<0.01);1.5mg/kg野黄芩苷侧脑室给药亦可显著抑制小鼠的扭体反应(与溶媒组比较P<0.05).结论:野黄芩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机制与中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HPLC测定蜂胶中白杨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连庆  于敏 《中成药》2005,27(8):961-962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树芽、树皮等部位采集的树脂,再混以蜜蜂的舌腺、蜡腺等腺体分泌,经蜜蜂加工转化而成的一种胶状物质.  相似文献   

17.
刘金欣  孟繁蕴  张胜海  卢恒  周骁腾  侯静怡  李耿 《中草药》2014,45(10):1477-1480
目的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进样量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1次色谱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18.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素(Baicalein)异名:黄芩苷元,黄芩黄素,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中药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在生药中占5.41%,是黄芩的最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芩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素对多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纤维化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现就黄芩素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芪蜂降糖胶囊中蜂胶的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LC法以蜂胶主要成分白杨素、高良姜素为指标,进行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线性考察等方法学研究,最终确定成品的两种成分含量限度为:每100g含白杨素不得少于0.53g,高良姜素不得少于0.50g。结果:说明该测定方法方便可行,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PLC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50mm×4.6mm,5μm);流速:1.0ml/min;温度:室温;进样量:10μl;流动相:乙腈-0.4%磷酸(黄芩苷、黄芩素流动相比例分别为21∶79、35∶65);波长:277nm,进样前脱气0.5h。结果:黄芩苷在80~2400mg、黄芩素在5.10~40.80mg范围内回收效果良好。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安宫牛黄丸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