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68-1369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孙柱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2):873-873
肛旁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由于肛旁脓肿的原因主要是肛腺感染,因此根治肛旁脓肿的关键是处理好感染肛腺,传统治疗是切开排脓成肛瘘后行相关手术。  相似文献   

3.
贾慧玲 《河北中医》2007,29(1):22-23
肛周脓肿即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由于肛管直肠处有丰富的蜂窝组织,感染后易并发脓肿。感染多继发于肛窦炎和肛腺炎,炎症扩散引起括约肌间隙感染,即近齿线的联合纵肌内感染,直接蔓延、淋巴扩散或沿肌间纤维扩散,致括约肌间隙脓肿形成、肛旁皮下或肌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西医外科  相似文献   

4.
王妍 《中医杂志》2003,44(Z1):96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周脓肿的续发病,是肛窦感染发炎沿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直肠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肛瘘.本病例因肛周脓肿后外口尚未破溃而形成半瘘,粪便经感染肛窦形成的内口进入脓腔,长久积存而形成粪石.  相似文献   

5.
肛周脓肿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简称,系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脏毒,属痈疽的范畴。为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以20~40岁多见,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常因自然溃破或单纯排脓而形成肛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期手术切开、挂线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2例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其中肛周皮下脓肿43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一期治愈率98.4%(61/62),1例形成肛瘘。结论一期切开,挂线法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方法简单易行,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而发展为肛瘘需再次手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国内发病率为1.67%~3.6%,国外为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6∶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其男女比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为5∶1.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多由于肛窦感染、发炎等,炎症沿其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周围组织间隙或肛管皮下与黏膜下。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称之为"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  相似文献   

9.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肛痈、脏毒等范畴。其特点是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肛瘘,特别是切开排脓后形成的肛瘘,一般需再次手术,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负担。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传统  相似文献   

10.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反复发作和病情复杂化可能,尤其是复杂性肛瘘具有病变部位高且深(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主、支管数目多且走行复杂,内口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肛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少数为结核性所致。肛瘘病人非常痛苦,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痒痒、伤口经久不愈合。  相似文献   

12.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的25%,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肛瘘是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肛周脓肿为常见病,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绝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1]。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但切开引流后,绝大多数形成肛瘘。我院采取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随访观察1-3 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统称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混合性感染,常为厌氧菌。脓腔一旦形成,自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总称,以肛腺感染化脓继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或黏膜下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最为多见.多数肛周脓肿会发展为肛瘘,故应及时手术治疗.2004-2007年本院外科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方法治疗肛周脓肿患者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易造成肛瘘。为了预防肛瘘的发生,笔者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肛瘘10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高,在肛肠科仅次于痔[1].大多为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主要侵犯肛管,涉及直肠较少,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的肛隐窝,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结核、克隆病等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瘘.肛瘘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青春期个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特别是肛腺增殖明显.由于男性肛腺分泌旺盛较女青年更加明显,且男性括约肌发达,肛腺排泄不畅,更易引起肛瘘.  相似文献   

18.
加味金芙膏外敷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肛周脓肿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由肛腺感染发炎,炎症沿其肛腺蔓延扩散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肛周皮下脓肿是最常见的一种,笔者采用外敷加味金芙膏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肛周皮下脓肿4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易形成肛瘘,故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目前对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并常在手术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毫无顾忌地切开,由此而导致肛管缺损、肛周疤痕畸形,对肛门的功能和外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师逐渐尝试采用各种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以避免上述问题[1~2],却常因操作繁琐或不能保证引流通畅而疗效欠佳。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8例肛周脓肿应用保留括约肌术结合四黄生肌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传统的肛…  相似文献   

20.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发病率国内1.67%-3.6%,国外8%-25%,发病高峰年龄段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1].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指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以上,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或以上,甚至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治疗中存在着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被称为难治性肛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