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
目的研究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对3 1例用钛质人工听骨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访3-6个月。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得出气骨导阈值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后气导的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结果 3 1例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及听骨脱出,有1例在术后2个月时发生感染。31耳术前气导听力30.00~88.75dB,平均为(59.27±15.67)dB,术后气导平均听力为(43.10±14.64)d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导听力为10.00~43.75dB,平均为(23.06±9.18)dB,术后骨导平均听力为(22.82±7.49)d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气骨导差(ABG)为11.25~62..5dB,平均为(36.21±11.88)dB,术后ABG平均为(19.40±12.92)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dB且ABG较术前缩小15dB为听力提高有效,共有13耳,有效率为41.94%(13/31)。结论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听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排除率低,在有听骨链破坏行Ⅰ期鼓室成形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听骨材料的优化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听骨链破坏及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镫骨板上结构存在,行Ⅱ型鼓室成形术31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7例,自体骨14例;B组:镫骨板上结构缺失,行III型鼓室成形术28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5例,自体骨13例。分别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听骨材料行听力重建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A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28±8.67)、(13.63±8.92)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49±8.84)、(7.26±8.67)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镫骨板上结构存在,人工听骨与自体骨术听力重建效果相当,为节省费用自体骨可优先考虑;如镫骨板上结构缺失,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效果优于自体骨,建议首选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41例(41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31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P)10例,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41耳术前0.5~4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6.32±6.53dB HL,术后为41.28±7.62dB HL,较术前降低15.0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BG)为30.01±6.11dB,术后为15.47±5.41dB,较术前缩小14.5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耳术后ABG小于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82.93%(34/41)。所有手术耳术后均干耳。结论钛人工听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效果好,是适合于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的理想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I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TORP。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闭合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质与陶瓷人工听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闭合式鼓室成形术150例(15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钛质听骨组122例(127耳),陶瓷听骨组28例(28耳),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air bone gap,ABG)。结果钛质听骨组术后12个月术耳听力提高>15dB者117耳(92.13%),ABG≤20dB者106耳,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8.22±4.83、41.82±6.83dB HL,ABG分别为28.57±5.88、13.27±5.82dB,手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听力重建成功率达83.46%(106/127);陶瓷听骨组听力提高>15dB者5耳(17.86%),ABG≤20dB者3耳(10.71%),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7.26±5.32、50.67±5.38dB HL,ABG分别为27.95±6.24、21.85±6.54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重建成功率为10.71%(3/28)。钛质听骨组疗效明显优于陶瓷听骨组(P<0.05)。结论闭合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质人工听骨行听力重建较陶瓷人工听骨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用氧化铝生物陶瓷部分人工听骨作保留外耳道壁的鼓室成形术38耳,其中33耳得到随访和评估,平均时间为1年。听力检查结果是:语言频率骨导间距0-10dB 14耳,11-20dB13耳,21-30dB3耳,听力无变化3耳。表明该人工听骨有较好例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施行的中耳炎手术中,接受人工听骨部分赝复物——多孔聚乙烯听骨赝复物(Partialossicularreplacementprostheses,PORP,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进行听骨链重建的患者42例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8例(38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疗效分析。计算语言频率(0.5,1,2kHz)气导平均听力及气骨导差,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和PORP植入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38耳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但术后3个月时发现2例听骨脱出(均为术中人工听骨表面未置软骨片者)。38耳术前气导听力33.75~68.5dBHL,平均为(56.82±13.64)dB;骨导听力0~47.5dB,平均为(20.217±12.099)dB;术后气导听力平均为(34.23±15.04)dB,与术前相比t=3.682,P〈0.01。术前气骨导差(ABG)16.25~62.5dB,平均(36.625+12.189)dB,其中21-30dB的9耳,〉30dB的24耳。术后ABG平均为(21.064±12.243)dB,与术前相比较,t=5.552,P〈0.01。其中术后ABG差≤20dB的19耳,20~30dB的9耳,〉30dB的8耳。术后ABG≤20dB者及ABG较术前缩小15dB者(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28耳,总有效率为76-3%。结论PORP是一种可在听骨链重建中推广的人工听骨材料,术后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但应注意避免术后听骨脱出。 相似文献
9.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6)
目的探讨中耳阻塞性炎对鼓室成形术的影响,为手术处理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4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对中耳阻塞性炎的处理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中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阻塞性炎性组织(22例);B组,行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术中清除鼓室阻塞性炎性组织,对鼓窦及乳突区不作处理(25例)。比较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及干耳率。结果 A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缩小(16.50±5.38)d B,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耳率95.5%(21/22);B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缩小(15.09±7.21)d B,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耳率92.0%(23/25)。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上鼓室听骨链周围炎性病变是需重点关注及处理的部位,鼓窦及乳突区阻塞性的炎性组织切除与否并非影响术后干耳及听力的主要因素,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选择更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鼓室成形术中自体听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室成形术近几年又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人工听骨材料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已有陶瓷人工听骨大批量生产,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但难免有组织排异之弊。根据我们经验,多数患者尚能利用自体听骨残体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尤其是应用自体砧骨搭桥鼓室成形术,疗效肯定。我们在1996年10月~2000年7月间对52例(5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进行了乳突根治加Ⅰ期鼓室成形术,来院随访6个月以上的48例,复发流脓鼓膜穿孔8例,并将随访资料完整且手术成功的22例自体砧骨搭桥鼓室成形术和18例自体锤骨头橙骨加帽鼓室成… 相似文献
11.
Sébastien Schmerber Joelle Troussier Georges Dumas Jean-Pierre Lavieille Dinh-qui Nguyen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2006,263(4):347-354
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hearing resul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a Kurz titanium Bell 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 (PORP) or an Aerial 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 (TORP). The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in a tertiary otologic referral center. A computerized otologic database was used to identify 111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either a PORP or TORP prosthesis. Audiograms were reviewed and air-bone gap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verage air-bone gap (ABG) was 10.2 and 12.7 dB at 3 and 20 months after ossiculoplasty, respectively. Sixty-six percent of patients (73/111) had a postoperative air-bone gap of 20 dB or less. The ABG for the titanium PORP prosthesis was 14.3±9.7 dB, compared with 25.2±13.7 dB for the TORP prosthesis ( P <0.05). The ABG to within 20 dB or less was obtained in the PORP group in 77% of the cases, versus 52% of the cases in the TORP group ( P <0.05). Two extrusions of the prostheses were observed at 17 and 20 months after surgery (1.8%). Revision procedures for functional failure were carried out in 20 patients (18%). The rate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as 3.6%.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good audiometric results were the surgical procedure preserving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stapes. The best hearing results were achieved when a PORP was used in an intact canal wall (ICW) procedure, and the worst hearing results were achieved when a TORP was used in a canal wall down (CWD) procedure. The titanium Kurz prosthesis has been an effective implant at our institution for ossicula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耳乳突再次手术病例中已植入的钛听骨假体存在状态、临床特征、影响听骨位置状态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鼓室成形术中听骨植入提供临床经验和教训。 方法 总结2013—2020年行乳突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听骨后6个月以上因各种原因再手术的病例,回顾分析钛听骨的位置情况、听骨位置异常的原因、处理方法。 结果 在485例应用了钛听骨听力重建的鼓室成形术中,有30例再手术,其中钛听骨位置良好9例,鼓膜(TM)内陷钛听骨突出2例,TM穿孔钛听骨顶出7例,脱离TM或倾角6例,脱离镫骨患者6例。再手术原因术后感染8例,复发15例,单纯听力下降7例,术后感染均发生在术后1个月之内,而复发和单纯听力下降中位数发生时间分别为19个月(5~54个月)、30个月(4~49个月)。复发和感染中钛听骨位置良好占1/3、1/2,而单纯听力下降者钛听骨位置均异常。 结论 使用钛假体的听骨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建方法,再手术率较低,咽鼓管功能不良、TM内陷是钛听骨异常的主要原因,术后复发、感染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手术中发现前次听骨植入失败包括脱位、倒伏、突出、脱落、异物刺激反应、肉芽包裹等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在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接受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听力情况和气骨导差(ABG)。 结果 术后第1、3、6个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T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G均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 dB者达39耳(P<0.05)。 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加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行听骨链重建治疗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听骨Ⅰ期听骨链重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在鼓室成形术中Ⅰ期听力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Ⅰ期听骨链重建术的病例,从中筛选具有完整中长期随访资料者106例(107耳),根据应用钛合金为全部听骨赝复物( 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或部分听骨赝复物(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将其分为PORP组(86耳)和TORP组(21耳),随访6至30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后0.5、1、2、4 k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及术后听力重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9.0±12.6)dBHL,术后为(31.3 ±7.1)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7.7 dBHL.T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8.5 ±4.8)dBHL,术后为(29.4 ±4.7)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9.1 dBHL.P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7.0±7.1)dB,术后为(14.5 ±4.6)dB,气骨导差闭合12.5 dB.T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9.1 ±7.2)dB,术后为(16.3 ±4.2)dB,术后气骨导差闭合12.9 dB.两组听力重建的成功率分别为83.7%和71.4%.两组在听力提高、气骨导差闭合、听力重建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听骨假体排出率为0.9%( 1/107).结论 应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行鼓室成形术Ⅰ期听力重建,可有效提高听力,其排异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钛质人工听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听力的改善作用。方法51例53耳胆脂瘤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I期鼓室成形术,分为两组:人工听骨组28耳,术中使用Spiggle&Theis钛质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21耳,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 7耳);非人工听骨组25耳,未使用人工听骨单纯行鼓室成形IIIa型术式。随访1~3年,纯音测听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钛质人工听骨组术前ABG(36.9±11.6)dB,术后(22.4±11.8)dB,平均缩小(13.44±8.8)d B,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6 1 9 3,P<0.01),无1例出现听骨脱出;非人工听骨组术前ABG(38.5±12.3)dB,术后(31.3±14.4)dB,平均缩小(7.28±8.7)dB,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钛质人工听骨组听力提高水平明显优于非人工听骨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15,P<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使用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能够提高患者听力,钛质人工听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脱出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听力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耳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4例黏连性中耳炎患者耳软骨置入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病灶,术后观察鼓膜情况,评估术后听力改善水平。结果 术后1个月内全部干耳,13例鼓膜完全成活,1例鼓膜出现边缘性裂隙,3例行一期听骨链重建,1例出现听力下降,术前平均气骨导差(250、500、1000、2000kHz)为50.25dB,术后1年为17.22dB,气骨导差值缩小>25dB。结论 利用耳软骨鼓室重建治疗黏连性中耳炎有较好疗效,术中应注意清除病灶及保证咽鼓管通畅。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clinical tolerance to total and partial ossicular prostheses using ceramic and plastipore and the functional results obtained. We have found that ceramic is well tolerated (with a 4% incidence of rejection) in contrast to plastipore (which had a 19% incidence of rejection). The ceramic partial and total prostheses give satisfactory function results, and 63% and 62% of our patients,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to have postoperative air-bone gaps of less than 20 dB, and average air-bone gap gains of 16 and 21 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