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2013年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5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MSCT扫描图像,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结果 50例患者的MSCT多种重建技术均可以很好的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和诊断腰椎峡部裂,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31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结果本组31例中,双侧与单侧腰椎峡部裂分别见于29(93.5%)例和2(6.5%)例,其中,L5椎体25例(80.6%),L4椎体5例(16.1%),L3椎体1例(3.2%);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4例(12.9%)。本组31例共检出6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典型的"双关节征"和"裂隙征"见于所有病例。腰椎峡部裂伴发腰椎滑脱和隐性骶椎裂分别见于12和1例。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优于SSD,然而,SSD能清晰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椎弓峡部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椎病变,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狭细部分的断裂。约5%的成人可患此病。由椎弓峡部裂及其所致的脊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MPR、VR及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并观察椎体的滑脱情况、椎间盘改变以及周缘骨质的改变。结果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7处,其中Ⅰ°滑脱29例,Ⅱ°滑脱5例,Ⅲ°滑脱1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以及任意切割V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均为100%;并且可以清晰的显示椎弓峡部裂位置、宽度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7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CPR图像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SCTCPR图像清晰显示37例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29例为单椎体峡部裂,其中,L5椎体21例,L3椎体5例、L4椎体3例;8例同时合并L3、5椎体峡部裂。20例行普通X线摄影,检出13例(65%)。17例行常规CT检查,仅检出6例(35.3%)。结论MSCTCPR对正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并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行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层面重建(MPR)。结果轴位原始图像对骨、瘢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象显示清晰;MPR对峡部裂的显示达100%;SSD重建技术在显示峡部裂方面不及MPR,但是图像直观,且在显示骨赘及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单纯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单纯腰椎峡部裂在侧定位像、横断位图像、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MPR)的CT表现。结果腰椎侧定位显示峡部裂隙56.8%,有可疑征象的37.8%,有异常征象的共计94.6%。横断位图像“环裂征”显示率约25.6%,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环裂征”显示率为100%。峡部裂的各种间接征象中,上关节突前上方小骨块影显示率约占50.0%;轻度假性椎间盘膨出约占38.0%;病变椎体下位小关节或椎间盘有较其他节段明显的退行性变,分别占13.4%和9.8%;螺旋扫描横断位图像椎管变形及椎板增厚约占17.6%。结论常规椎间盘横断位图像峡部裂隙容易被遗漏或误认为椎小关节,注意观察侧定位像和横断位的间接征象,发现可疑征象时加做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可有效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行各种三维技术重建。结果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瘢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像显示清晰;矢状面、45°斜矢状面、反角度(平行于椎弓)平面所使用的任意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以沿椎弓画出的曲面图像对峡部裂的显示率均达到100%;表面重建图像在显示峡部裂方面不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图像,但图像直观,且在显示骨赘和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腰腿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常为先天性或外伤所致。在常规腰椎正侧位片上,部分无椎体滑脱的峡部裂多不易显示。而CT检查时往往只对椎间盘进行轴位扫描,从而也无法显示腰椎峡部裂,或将腰椎峡部裂误认为椎小关节。本文总结了2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薄层重建,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从而清晰地显示腰椎峡部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病程1月~22年。患者主要以腰腿痛、下肢麻木就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例,3例有外伤史。1·2检查方法CT机型为GE公司生…  相似文献   

10.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达3%~10%,是引起临床腰腿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MSCT及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多种重组方式,显示病变征象并分析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重组,对腰椎椎弓崩解的检出率行容积扫描的必要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的600例,对椎弓崩解在容积与普通轴位两种扫描模式中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容积扫描检出椎弓崩解30例;普通轴位扫描检出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建椎弓崩解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轴位;对疑椎间盘病变患者,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行螺旋扫描,一并观察有无椎弓崩解、先天发育异常及小关节退变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探讨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T检查诊断和临床证实的侧隐窝狭窄78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成2组,即狭窄组(无神经根受压21例)和狭窄症组(有神经根受压57例).所获数据行χ2检验.结果: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在各椎体分布不等,L 5和S1狭窄出现率较高,94侧(79.66%),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组主要分布在L 4(18侧),狭窄症组主要在L 5和S1(86侧).L 4、L 5、S1不同椎体之间出现侧隐窝狭窄时,神经根受压出现率不同,L 4明显较L 5和S1神经根受压出现率小,L 4与L 5或L 4与S1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L 5与S1的出现率相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盘膨出/突出,上关节突增生内聚是两个最常见的因素.结论: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可准确评价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对于侧隐窝狭窄的分析,要注意对可能引起侧隐窝狭窄的发育、退变、骨性和软组织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L4椎体前滑脱的距离与邻近椎小关节的有关数据,观察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L4滑脱(滑脱组)和80例有腰部疼痛但无L4滑脱(对照组)的患者行64层CT扫描,对比分析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及形态特点。测量邻近椎小关节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间隙,对获得的数据进行2组间t检验。结果:以L4为中心,分为上下关节;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右、左关节。2组椎小关节角度、间隙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随着邻近椎小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冠状位、横断位角度逐渐变大,矢状位角度逐渐变小,L4椎体前滑脱的距离增大,且容易前滑脱。L4前滑脱距离≥4.33mm,对邻近椎小关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三维成像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27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7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42次.共发现腹腔供血动脉解剖变异5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动脉形成7支,腹腔动脉走行异常2例.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介入栓塞治疗后有无侧支血管的形成及来源优于DSA.结论 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立体解剖图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薄层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22例腰椎峡部裂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薄层扫描,对扫描结果做出总结。结果 22例患者共有38处在薄层重建图像上,可见椎弓峡部无连续完整骨结构的裂隙征等特征性CT表现,部分患者峡部骨痂增生表现明显,椎弓峡部断裂、错位,部分患者断端形成假关节等。结论证实CT薄层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具有明显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及最佳层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1)确定Simpson方法计算心室容积的最佳层厚;(2)评价多层螺旋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东芝Aquilion)扫描系统对14个人的左室铸型和15个右室铸型进行扫描。分别以2.0、3.5、5.0、7.0及10.0mm层厚重建左、右心室短轴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edimage,MPR)图像。采用标准Simpson法计算左、右心室铸型的容积。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通过铸型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结果各层厚计算的心室容积均高估相应心室的实际容积[左心室高估值介于(3.21±5.95)ml至(12.58±8.56)ml之间,右心室高估值介于(10.22±8.45)ml至(23.91±12.24)ml之间]。各层厚计算的心室容积均与相应的实际心室容积高度相关(左心室r值均>0.97,右心室r值均>0.95);心室容积的高估程度与选择的层厚呈显著正相关(左心室r=0.998,右心室r=0.996)。当层厚降至5mm时,计算的心室容积对实际容积的高估值与2mm层厚相比不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排Simpson法计算左、右心室容积时,5mm层厚是最有效率的层厚。MSCT可以准确计算左、右心室容积。  相似文献   

17.
腰椎峡部裂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或CT证实的 2 9例腰椎峡部裂患者 (单纯崩裂 5例、崩裂滑脱 2 4例 )及 2 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MRI检查资料 ,并对崩裂滑脱与退行性滑脱的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9例峡部裂患者双侧椎弓峡部均出现不规则状T1WI低信号、T2 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单纯崩裂组椎管前后径 19.0mm± 2 .7mm ,不伴有脊柱滑脱、椎间盘假性膨出及椎间孔变形 ;3例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存在脂肪间隙 ;所有患椎棘突基底部均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前方。崩裂滑脱组椎管前后径2 5 4mm± 4 .4mm ,均伴有脊柱滑脱、椎间盘假性膨出、椎间孔变形 ;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均存在脂肪间隙 ;患椎棘突基底部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后方 2 3例 ,稍前方 1例。退行性滑脱组椎弓峡部完整 ,无骨性缺损 ;椎管前后径15 2mm± 1.6mm ,明显小于崩裂滑脱组 (t =10 .87,P <0 .0 1) ,2 5例均伴有椎间盘假性膨出及椎间孔变形 ;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无脂肪间隙 2 4例 ,存在线状脂肪间隙 1例 ;患椎棘突基底部均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前方。结论 :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MRI表现 ,MRI可为临床评价该病提供正确、全面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外伤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及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研究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程度,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超高速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次薄,图像清晰的特点,其三维影像可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病变情况,准确显示骨折类型。结论:超高速CT平扫及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能客观地提供骨折的所有特征,将二维和三维重建方法互相弥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碎骨的移位,提示颌面部髁状突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显示率、降低漏诊和误诊率,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