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同时又能与人类共栖生存 ,有关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的酶、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的转换及表型转换等。主要综述了对白念珠菌有关黏附和侵入方面的毒力因子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咽部定植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长度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病例组30株和健康组4株白念珠菌芽管生成长度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菌株芽管长度为(8.425±1.513)μm,显著高于健康组的(6.495±0.375)μm(P<0.05);病例组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性Pa值为0.490±0.053,低于健康组的0.610±0.056(P<0.01)。白念珠菌生成的芽管长度与其分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Pa值呈负性相关(r=-0.874,P<0.01)。结论与健康人相比,结缔组织病患者咽部定植的白念珠菌毒力较强,有更强的潜在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其毒力因素主要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酶的因子、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及表型转换等。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脲裂解方法,分裂基因法,用系统化处理方法来分析基因功能以及通过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寻找可能的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磷脂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来源于不同部位的96株白念珠菌,采用蛋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其磷脂酶活力,分别选取不同活力的磷脂酶菌株,通过腹腔和静脉两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来源于深部感染的菌株磷脂酶阳性率和活力均高于来源于浅部感染和无感染菌株。结论:高磷脂酶活力的菌株不增加经腹腔感染小鼠的感染危险性,但能增加经静脉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上,经氨基黑染色,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且此方法可能应用于临床来鉴别白念珠菌的致病菌株及正常寄生于人体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其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因此,抑制其黏附和生长是防治念珠菌病的有效途径。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IgY)是白念珠菌免疫产蛋母鸡后从鸡蛋中提取的一种卵黄抗体,能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为此,笔者通过黏附试验观察了IgY对白念珠菌黏附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的影响,并观察IgY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作者在意大利都灵大学生进修期间完成目前认为白念珠菌(白念)的毒力及致病性取决于其磷脂酶及蛋白酶的活力[1,2].不少文献已报道了白念的生长、芽孢、菌丝及芽管与其毒力的关系[2,3],但迄今尚未见有关厚壁孢子与菌株毒力间关系的报道.为此,我们对临床分离的104株白念作了厚壁孢子计数及磷脂酶活力的检测,并分析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2)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方法,分别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1)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地诱导为对氟康唑的耐药株;(2)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20株白念珠菌,采用含不同pH值的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分别测定其分泌性蛋白酶产量,以研究pH值对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的影响。pH值4.0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最高;pH值7.0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最低(P<0.01)。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的产生与其生长培养基的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磷脂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前认为白念珠菌(白念)的侵袭性与菌株的磷脂酶活力有关,合此酶的菌株能通过分解细胞壁中的磷脂形成溶血磷脂,而后者能引起细胞膜的损害[1].Bar-rett-Bee等[2]发现,对颊上皮细胞具粘附功能的白念菌株,对鼠具侵袭力,同时磷脂酶活力高,而不具粘附功能的菌株则未能引起鼠的病变,而且磷脂酶活力也低,因此,不同临床菌株的磷脂酶活力值得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菌株:分离自怀疑白念感染病例的临床菌株,经血清芽管试验证实为白念,共104株,其中来自血培养24株、尿培养27株、痰培养37株、伤口分泌物培养16株。每一菌株在沙堡葡萄糖琼脂(SDA)上接种不超过三代,以确保酶活力不改变。  相似文献   

15.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所以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对该菌在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及与白念珠菌致病性的比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与白念珠菌粘附相关的粘附素编码基因ALA1、ALS1、HWP1及INT1的分子基因及粘附作用的发生机理,并假设了粘附的二阶段模式,对酶、理化因素及宿主状态对粘附的影响亦作了简单介绍。提出需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式并充实之。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β-葡聚糖(β-glucan)作为念珠菌胞壁中含量最高的多糖,对其免疫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1,2],我们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探讨白念珠菌胞壁酵母聚糖(zymosan)——不溶性β-葡聚糖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表达和分泌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历史悠久,从天然中药中寻找筛选抗真菌新药或研发针对耐药白念珠菌的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对白念珠菌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