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对RHD二尖瓣狭窄的 30 1例分为A组 (房颤组 )和B组 (非房颤组 )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 ,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 左房前后径A组 (5 4 2± 7 32 )mm ,B组 (4 5 5± 6 0 0 )mm(P <0 0 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 ,其左房前后径为 (5 8 5 9± 10 6 1)mm ,其余为 (5 1 5 8± 8 0 7)mm (P <0 0 1)。结论 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 ,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94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68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行PBMV术治疗,其中394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14)个月。结果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18.2±6.8)mmHg降至(7.2±3.8)mmHg,瓣口面积由(1.04±0.21)cm2增至(1.98±0.55)cm2,左房内径由(44±8)mm降至(38±6)mm;8例出现明显再狭窄,其中5例再次PBMV术,3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 随访结果证实,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效果良好,瓣膜条件特别是瓣下病变的程度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状静脉窦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二尖瓣病变并发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冠状静脉窦 (CS)解剖结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风心病组和对照组各 2 8例 ,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 ,测量冠状静脉窦口 (CSO)和冠状静脉窦中部 (CSM)内径、左右心房内径、左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 ,估测三尖瓣反流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风心病组CSO和CSM明显增宽〔(8.2 5± 1.6 2 )mm∶(12 .93± 3.0 1)mm ,P <0 .0 0 1;(6 .75± 1.4 6 )mm∶(10 .79± 2 .90 )mm ,P <0 .0 0 1〕 ;CSO和CSM与右心房内径正相关 (r =0 .82 ,P <0 .0 0 1;r =0 .84 ,P <0 .0 0 1) ;CSO在重度三尖瓣反流组明显大于轻、中度反流组〔(15 .5± 2 .98)mm∶(11.9± 2 .38)mm ,P <0 .0 0 1〕。结论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并发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CS增宽 ,扩张程度与右心房内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相关 ,提示右心房压力和容量负荷增重是本组患者CS扩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2 5 )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7± 1 0 1)kPa降至 (1 0 2± 0 5 6 )kPa(P <0 0 1) ;心功能由 (2 6 1± 0 2 2 )级改善至 (1 42± 0 46 )级 (P <0 0 1) ;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例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随访 37例患者 (18± 4)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左室最大前后径及心功能与术后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掌握好病例选择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尺度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巨大左房和重度肺高压患者进行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共观察12例,结果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二尖瓣返流及心功能不全加重者.二尖瓣口面积由0.58±0.16cm~2扩大到1.68±0.38cm~2(P<0.01),左房内径由50.5±5.5mm降至40.5±6.5mm(P<0.01)、二尖瓣开放直径由6.8±2.6mm增大到11+3.2mm(P<0.01)、平均肺动脉压由6.52±1.70KPa降至4.16±1.86KPa(P<0.01)、左房平均压由3.91±0.88KPa降至2.40±0.58KPa(P<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70±1.60降至降至2.03±0.81KPa(P<0.01).心功能由Ⅳ级提高到Ⅲ级4例,由Ⅲ级提高到Ⅱ级5例,提高到1级3例.结论:对已不能耐受手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巨大左房和重度肺高压患者行PBMV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康复快,死亡率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及其有效不应期(ERP)变化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151例房颤患者及160例健康体检者LAD、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EF)值。采用食管调搏S1S2扫描的方法测定左房ERP,观察ERP频率适应性。结果房颤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8.81±9.64mmvs26.88±6.72mm),且持续性房颤患者LAD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显著增加。房颤有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非LVH者显著扩大,左房显著扩大者(≥40mm)其EF、每搏输出量下降最明显。房颤组左房ERP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频率适应性减退。结论LAD扩大及其电重构与房颤发生相关,LAD扩大与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伴巨大左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按改良的Inoue方法行PBMV,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术前后左房平均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VG),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口面积(MVA)和临床NYHA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94%.术后LAP、MVG及SPAP均明显下降(12.2±4.4 vs 27.6±10.3;5.2±2.3 vs 20.7±5.5;41.1±15.4 vs 76.8±19.3;P均<0.01),MVA明显增加(1.88±0.31 vs 0.65±0.12,P<0.01),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的成功率仍很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房机械功能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复律术后疗效影响。方法选择30例持续性房颤成功电复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电复律术后48 h静息时窦性心律(简称窦律)下最大二尖瓣口面积、A波速度峰值(PMA),E波速度峰值(PME),计算左房射血力,测量左房内径,随访2个月,分析左房机械功能指标与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有11例(36.7%)患者电复律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组左房射血力较窦律维持组明显下降[(8.5±2.4)×10-5N vs(11.4±3.6)×10-5N,P=0.020〗;复发组6例左房机械功能低下,较窦律维持组(5例)显著升高(54.5%vs 26.3%,χ2=4.9,P=0.042)。而复发组左房内径有增大的趋势(37.3±4.1mm vs 34.4±4.2 mm,P=0.077)。结论左房机械功能低下是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功率、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对56例MS行PBMV,观察术前、术后左房平均压、心功能、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结果 本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平均压24.3±6.4降至11.6±3.5mmHg、MVPG从21.3±7.2降至3.9±2.6mmHg、MVA从1.01±0.31扩大到2.24±0.26cm~2.结论PBMV治疗MS是一种非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53例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2.30±0.47级vs 3.0±0.02级)、左房内径(44.9±3.8 mm vs52.2±4.2 mm,P<0.05),LVEF(0.43±0.02 vs 0.32±0.03)及二尖瓣返流(1.5±0.2 vs 3.18±1.75,P<0.01)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窦性心律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及不同步指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与房颤CRT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与窦性心律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此为1998~2001年房颤住院病例。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占13.94%、6.42%、79.64%;风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7.88%),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13.88%、7.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8.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1.94±12.46)mm:(34.96±7.64)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PBMV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noue法对 2 9例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再次PBMV ,并与 2 5 8例首次接受PBMV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再次PBMV后二尖瓣口面积由 ( 0 98± 0 13)cm2 增至 ( 1 6 5±0 2 4)cm2 (P <0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 2 6 5± 1 44 )kPa( 1kPa =7 5mmHg)降至 ( 0 79± 0 2 3)kPa(P<0 0 0 1) ,左房平均压由 ( 3 37± 0 6 2 )kPa降至 ( 1 6 6± 0 93)kPa(P <0 0 0 1) ,左房内径由 ( 4 5 2± 0 5 7)cm降至 ( 4 17± 0 5 0 )cm(P <0 0 5 )。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与左房平均压下降值小于首次PBMV组 [分别为 ( 0 6 7± 0 11)cm2 vs( 0 88± 0 32 )cm2 (P <0 0 5 )与 ( 1 71± 0 88)kPavs( 1 94± 0 5 6 )kPa(P <0 0 5 ) ]。再次PBMV组无心包填塞、死亡发生 ,主要并发症为重度二尖瓣反流 2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 ,再次PBMV术仍可取得显著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 ,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的作用。方法104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降压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基础治疗外加用厄贝沙坦。3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房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房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左房上下径、左房最大容积改善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大(32.47±7.38 mm vs 38.47±6.47 mm;18.45±3.67 mm vs 30.56±3.68 mm,P<0.05或0.01)。治疗组的房颤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6次vs2.1±0.42次,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改善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降低房颤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4.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 ,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 ,对 10 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选择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7月进行PBMV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ECG资料完整且无房颤者共 10 0例 ,男 33例 ,女 6 7例 ,年龄 18~ 6 2岁 (37± 6 8)岁 ,病程 1~ 30年 (6 8± 7 6 )年 ,随访 6~ 6 3个月 (2 6 2 5±…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靖  刘延玲  何青  汪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99-101,F000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张速度,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对9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常规超声心电图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测量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射血分数及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两组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厚度(25.5±6.6)mm,左室后壁厚度(9.9±2.3)mm,左室内径(42.9±5.9)mm,左房内径(39.9±4.7)mm,LVEF(71.9±4.3)%,二尖瓣血流E/A为1.42±0.7.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a较正常人减低.Aa无明显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室长轴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23例,其中1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4例房颤患者(房颤CRT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另6例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患者)继续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LVEF、二尖瓣反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17例患者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3.00±0.00)级vs(2.25±0.50)级]、左心房内径[(52.75±3.50)mm vs (45.25±3.50)mm,P<0.05]、LVEF[(36.25±4.79)% vs (42.00±5.16)%]及二尖瓣反流(3.25±0.50 vs 1.50±0.58,P<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药物治疗患者比较,房颤CRT患者LVEF、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行CRT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与窦性心律患者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的球囊直径及扩张后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及心腔大小的变化。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共 2 7例 ,采用Inoue法行PBMV ,球囊扩张直径为身高 / 10 +10mm ,分别测定其扩张前后左房及左室压力 ;随访其术前及术后近期心功能 ;超声评价术前 1周、术后 1周、1、3、6月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差、最大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扩张即刻左房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 ,舒张期杂音减轻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术后一周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 ,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术后一月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及心功能改善均达最佳效果 ,并维持至观察结束时。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仍可以球囊直径 =身高 / 10 +10mm进行扩张 ;术后 1周心腔大小明显变化 ,1月达最佳效果 ;心功能的改善 1月才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肺静脉血流受到左房压力和功能改变的影响。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血流动力状态异常,原因是左房至左室的舒张期压差下降缓慢,而且房颤影响左房功能。 A组为54±14岁的27(男4、女23)例二狭患者(二尖瓣反流明显者已被剔除),二尖瓣瓣口面积1.2±0.4(O.7~2.4)cm~2。TEE检查时,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左上肺静脉(23例)或者右上肺静脉(4例)。17例肺静脉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房颤 )的血栓前状态。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凝固法测量 2 4例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伴窦性心律患者 (窦律组 )、2 5例风心病伴房颤患者 (房颤组 )和 2 0例对照者 (对照组 )的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 (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D 二聚体 (D dimer)和纤维蛋白原 (Fg)的水平变化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 ,窦律组血浆VWFAg、D dimer和Fg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 5 ) ,而血浆GMP 14 0水平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房颤组血浆GMP 14 0、D dimer和Fg水平也明显升高 (P <0 .0 5 )。房颤组与窦律组相比血浆GMP 14 0、VWFAg、D dimer水平更高 (P <0 .0 5 ) ,而Fg水平在二者之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外周血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63.818±17.738 min vs 47.545±18.018 min;108.879±32.191 min vs 85.333±22.885 min。P均<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3±1.4年,微波组中24例(72.7%)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中5例(15.2%)为窦性心律,两组比较,P<0.05。术后6个月、2年,微波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微波组三尖瓣返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效果确切,可延缓术后左房内径变大及三尖瓣返流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