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紧急避孕方法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不同低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服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及其副反应。方法 :运用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比较 ,研究 899例健康妇女在无保护性性交后 1 2 0 h内 ,随机分为 3组。组 (3 0 0例 ) :口服 2 5 mg米非司酮 ,2 4 h后口服 0 .2 mg米索前列醇 ;组 (2 99例 ) :口服 1 0 mg米非司酮 ,2 4 h后口服 0 .2 mg米索前列醇 ;组 (3 0 0例 ) :单服米非司酮 1 0 mg。按 Dixon法推算避孕有效率。结果 :899例妇女中总妊娠数 1 1例 :组 2例 ,组 2例 ,组 7例 ;方法失败 :组 1例 ,组 0例 ,组 5例 ;避孕有效率分别为 95 .5 %、1 0 0 %、76 .9%。组 加组 与组 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副反应较轻均可耐受 ,无严重副反应。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服米非司酮组间副反应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作为紧急避孕是有效安全的紧急避孕方案 ,且对月经周期无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2.
黄体晚期服用米非司酮作为每月一次避孕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体晚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作为每月一次避孕药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1 50例育龄妇女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3 0例 ,A、B、C组于预期月经来潮前 2 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总量分别为 75mg、50 mg、75mg,其中 A、B组首次服米非司酮后 48h加服米索前列醇 (米索 ) 4 0 0 μg;D、E组预期月经来潮前 4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总量均为 75mg,其中 E组首次服米非司酮后 48h加服米索 40 0 μg。所有对象服药前查血 β-h CG。观察期内监测基础体温 ( BBT)、尿 L H试纸检测 L H峰及 B超监测卵泡发育。观察各组服药后的妊娠率、月经变化。结果 :5组对象黄体晚期应用米非司酮对月经周期均无影响 ,5组对象继续妊娠率分别为 6 .2 5%、3 6 .4%、55.6 %、8.3 %、1 0 %。结论 :预期月经来潮前 2 d或 4d服用为 75mg米非司酮配伍米索 ,均能有效地达到避孕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黄体晚期用作生育调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方法 :预期月经来潮前 5日~月经来潮当日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2 5 mg,q1 2 h× 4次 ,并于首次用药后48h口服米索前列醇 40 0μg。结果 :共接纳了 61名对象 ,服药周期为 2 67个。共有 1 3个周期妊娠 ,其中 7个周期完全流产 ,6个周期继续妊娠 ,故总妊娠率为 4.87% ( 1 3 / 2 67) ,服药后继续妊娠率为2 .2 5 % ( 6/ 2 67) ,妊娠周期的服药失败率为 46.1 5 % ( 6/ 1 3 )。用药期间 ,月经周期与经期长度均无明显变化。2 67个服药周期中有 1 94个周期按照科研设计服药 ,占 72 .66%。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黄体晚期用作生育调节有一定效果 ,但有效性、依从性与可接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最佳剂量方案 ,以预防流产后出血。方法 对 16 12例妊娠≤ 49天 ,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 ,按 2∶1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1118例 ,米非司酮首次剂量 5 0mg ,继后每 12h 1次 ,每次 2 5mg(共 6d) ,总剂量 30 0mg ,于用药第 3天晨加用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第 4~ 6天晨各加服 2 0 0 μg,总量 12 0 0 μg。对照组 494例 ,米非司酮首次剂量 5 0mg ,继后每 12h 1次 ,每次 2 5mg ,总剂量 15 0mg ,于用药第 3天晨加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 98 39%和 88 0 6 % ;不全流产率 1 43 %和 10 73 % ,流产失败率为 0 18%和 1 2 1% (P <0 0 0 0 1)。两组出血时间分别为 (8 2± 2 8)d和 (12 3± 3 9)d(P <0 0 0 1) ,10d内止血率为 87 45 %和 5 7 47% (P <0 0 0 0 1) ,两组副反应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分次服用并延长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可提高完全流产率 ,缩短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 ,且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房事后避孕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黄体早、中、晚期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单用米非司酮进行房事后避孕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541名自愿接随机序号参加本研究的健康、月经规律妇女,组Ⅰ口服米非司酮25mg,q12h共4次,第三天上午加服米索前列醇0.4mg,妊娠率为0.4%。组Ⅱ单服米非司酮25mg,q12h,共4~6次,妊娠率为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引起出血类型和时间均与正常月经相似,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错过了服用传统房事后避孕药时,采用本研究的方法可不考虑性生活时间、次数。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估 10mg米非司酮在临床扩大研究中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和副反应。 方法对全国 18个省市中 31个研究中心接收的 ,在 12 0h之内仅有过 1次无保护性生活的 4 94 5例妇女 ,应用 10mg米非司酮。观察妊娠率、影响妊娠的危险性因素、服药副反应及服药后月经的情况等。 结果4 94 5例中 2 8例失访。根据随访的 4 917例的资料分析 ,妊娠率为 1 4 % [95 %可信限为 1 1(低值 ) ,1 8(高值 ) ,下同 ],预防妊娠的有效率为 82 2 % ,( 95 %可信限为 77 5 ,86 2 )。在 12 0h之内 ,随着时间的延迟 ,妊娠率无增加趋势。如在服药后再有无保护性生活 ,妊娠危险系数可增加 11 1倍。年龄、体重指数、无保护性生活时的月经时相及生育史等因素 ,对妊娠危险性有影响。 4 917例妇女中 ,仅790例 ( 16 1% )发生副反应且副反应较轻 ,恶心、呕吐为 9 2 % ,其他副反应为 0 7%~ 3 7%。服药后月经延迟 7d以上的妇女为 6 5 %。结论  10mg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征集1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7周内)妇女,口服复方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1片/d×2d;d3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流产过程、孕囊排出情况、出血情况、复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验证了复方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达96%。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无论从不良反应程度、出血量,还是出血时间、复经情况评论都符合药物流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的临床研究钱美玲,陶承洁,周美蓉(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20)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醉于预期月经来潮前4天至预期月经来潮日及月经延期4天之内口服,用于催经止孕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吴学浙庄留琪邵敬於杜明昆周孝吾顾惠珍在预期月经来潮前后进行催经止孕治疗,可及早解除要求计划生育妇女的心理负担,避免进行人工流产术或药物终止妊娠带来的弊病。本研究通过小剂量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米索)与更...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子宫肌瘤患者早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晨  刘晓瑷  金毓翠 《生殖与避孕》2003,23(2):81-83,10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子宫肌瘤患者早孕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92例早孕合并子宫肌瘤的健康妇女给予米非司酮 1 5 0 mg配伍米索前列醇 1 0 0 0 μg终止妊娠。结果 :完全流产率为 89.1 % ,出血时间平均为 1 1 .89± 6.87d。多因素分析提示肌瘤大小对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有影响 ,孕囊大小对出血时间有影响。但肌瘤位置、个数对药流结局、出血时间和转经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子宫肌瘤患者早孕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17.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