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比较《帛书》与《黄帝内经》经脉理论的差异,从经脉数量、名称的演变来简述十二经脉理论的发展过程,并重点阐述了十二经脉名称的命名原则,旨在为经络学说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借此启发医学工作者对经络学说和《黄帝内经》经脉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黄光英 《针刺研究》2007,32(4):281-284
经络实质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试图从物理、化学、生物、中医和现代医学等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种经络现象。经脉循行线上的物理探测结果表明了经络具有电、热、声、光、磁、同位素的循经移动等生物物理学的特异性。经脉线上的化学物质(离子、氧分压、神经递质、细胞连接通讯)的研究也与经络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两个方面总结了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近况,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脉和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但现代经络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直至近年来,许多学者才逐步认识到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朗。作者认为,应从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有望找到经络理论研究的突破口,阐明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形态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全面了解经络研究状况,拓宽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神经、缝隙连接、结缔组织几方面探讨经脉线的存在方式;从温度、疏松结缔组织、生物压效应、相干态电磁场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从经脉线的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呼出量、细胞外基质、酶学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化学特性。虽未揭示经脉线的实质,但反映出当前探讨和研究的多学科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2002,27(3):230-237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关经络研究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曲丽芳 《中国针灸》2006,26(9):676-678
从文字、医理两方面对经、络、脉、经络、经脉等中医术语的中文含义及英文翻译进行比较,提出《内经》所言经脉应包括经络系统和脉管系统两部分。无论从字形词义上考察,还是从功能结构上论证,经谓纵行(logngitude),络谓网络(net),脉是血管(vascular),经络(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与经脉(the meridians and vasculature)的概念和功能不容混淆。古人经脉合称,目的之一在于借脉管系统的有形分布了解经络系统的网络状态。将“经脉”译作“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或“channels and collaterals”实际上只翻译了经脉真正含义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摘要:“经脉脏腑相关”是体表经络诊察法在脏腑病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目前经络诊察法已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多种脏腑疾病,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应用最多。本研究整理近20年相关文献,发现经络诊察法在现代临床中已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脏腑病,为认识疾病部位进而指导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但不同医师选取诊察经脉的原则不同,含有个人主观性。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与病变脏腑相对应经脉或腧穴,观察刺激信号在脊髓或大脑出现反映的作用规律,或从基因水平研究经脉脏腑与疾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脉脏腑相关”的科学内涵,但尚未见变动经脉或阳性反应点与病变脏腑间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提示今后可进行大数据脏腑疾病变动经脉及阳性反应点出现部位的规律性研究和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建国以来 ,经络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五”期间被列为中医研究领域两大支柱项目之一。络脉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视 ,冀以通过研究络脉来切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1 络脉的定义及循行《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 ,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络” ,说明络脉是从正经分出的 ,是经脉的分支 ,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 ,由十五络、孙络、浮络组成。雷氏[1 ] 认为 :络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  相似文献   

10.
经络"对称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0年多来对经络实质的研探仍然未有重大突破,如能对其进行简化与分解,从临床角度对经络的基本规律着手研究。可能有所裨益。本文通过对古典经脉理论,部分腧穴及现代文献相关检索等内容的分析。探讨了经络“对称律”。  相似文献   

11.
杨玥 《西部中医药》2010,23(10):10-12
通过分析文献,从经典经络诊断方法(病候诊断法,经穴按诊法)、现代经络诊断方法(经穴皮肤电阻测量,经穴光、热失衡现象的研究,经穴力学失衡现象的研究)2个方面对经络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药物归穴现象与经络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2002,22(10):7-15
目的:探讨药物在经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药物穴位注射后药理效应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药物对穴位、经络影响特点的讨论,探讨药物与经络现象之间的作用关系。结论:药物应成为经络现象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付 《河南中医》2006,26(3):9-11
研究六经辨证主要包括六经生理、六经病理、六经病证与六经辨证。六经生理是探索六经辨证的物质基础;六经病理是研究六经生理异常变化;六经病证是研究六经所系脏腑及经脉气血阴阳病理变化在临床中的反映即症状、体征及脉象;六经辨证是根据六经病证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判断,以得出的诊断结论,六经辨证有本证辨证、兼证辨证及类似证辨证。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ridian massage in lessening the fatigue and improving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Settings and desig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East-West Cancer Center at Daejeon University; Using a single-arm, waiting list and non-treatment control research design,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control group and to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uly 2, 2007 to July 28, 2007, eighteen eligible cancer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Modified Chalder Fatigue Scale (CF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active oxygen level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both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Lying on their back or stomach inside a room with a temperature of 18-22℃, the patients received 30 minutes of meridian massages mainly around the trapezius muscles 5 times a week.
Statistical analysis used: Data analysis was carded out using independent t-test, paired t-test and One-way ANOVA. Results: Data analysis of modified CF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for all group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in CFS, results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results for all groups except before and after no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treatment. In the analysis of V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a greater decrease in score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verag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lthough 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ctive oxygen levels for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no treatment (331.11 and 330.78,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bserved a decrease in active oxygen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27.28 and 314.1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patients who received meridian massage showed decreased cancer related fatigue scores compared to the co  相似文献   

17.
经络切诊是针灸操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价值重大。但由于经络切诊自身特点的限制,其现代研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运用价值,必须对方法进行改进。该文在分析文献与结合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主要从经络切诊的理论基础、近现代研究概况、临床价值、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旨在对经络切诊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古代经络概念与现代经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古代经络文献的分析,指出古代经脉线主要来源于对经脉病候的观察。经脉线与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王堆帛书时代早期脉字的构造和用砭石启脉的古经脉疗法提示这时的脉可能指分肉间隙,其晚期则指分肉一血脉的综合体液通道,《黄帝内经》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联络和运行气血是经脉的两个主要功能,现代经络研究可能面临多个客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国内建国以来发表的经络辨证相关性研究文献报道及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源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建国以来国内期刊收录的经络辨证的文献进行分析,从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类型、作者、作者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状况。结果 截止到2018年11月2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90篇。文献数量在2004年以前增长平缓,从2004年以后增长较快;发表文献5篇以上期刊单位有20家,其中最多的发表了57篇;发表3篇以上的作者共有33人,其中王居易发表论文数量最多(25篇);发表文献5篇以上的单位共36所,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表了59篇,数量最多;文献以临床研究为主,占66.52%;受各级科研基金资助文献50篇,占5.62%,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文献有37篇;文献被引用频次57.08%,总体偏高。结论 经络辨证相关研究近20年来不断受到关注,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研究质量也不断提高;侧重临床应用的研究,学科应用稍显集中,经络辨证用于诊断方面理论内涵方面研究不足,有待形成系统而深入的辨证体系。采用经络辨证能够指导循经用药或者采用相应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将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准确辨证,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进行测试 ,该仪器配有精密的红外摄像装置和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的温度范围为 0~ 70℃ ,一般设定在 1 4 .8~ 3 7.2℃ ,连续可调。温度分辨率为0 .0 2 5℃。,该系统可以提取体表强度相同的红外辐射信号 ,并连续显示它的瞬时分布状态 ,以取得等强度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即等温分布图 )。适当调整采样水平 ,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结果输入微机储存 ,实验结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受试者还作了连续摄像记录。结果 :①沿手三阴经路线显示的IRRTM :在自然条件下显示的左臂手三阴经的IRRTM(全温显示 )行程清楚可查 ;在肘部加热时诱发出的手三阴经的IRRTM ,由于体位的关系 ,上臂的心经轨迹看不到 ;沿两侧心包经路线出现的IRRTM ,轨迹的行程清楚 ,左右对称 ;前臂内侧和手掌部的热像图 (等温显示 )清楚地显示了前臂的手三阴经的路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包经的轨迹通过掌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