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均行螺旋CT双期扫描,层厚3—10mm,螺距为1.0,注射造影剂后25s行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结果CT平扫13例肿瘤病灶为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螺旋CT双期扫描均呈低密度改变,同时14例胰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胆总管扩张,5例血管周围脂肪内浸润。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小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可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2.
乳头型壶腹癌螺旋CT双期增强的表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采用层厚5mm,螺距1.0;门脉期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mm。结果 螺旋CT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15例均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局限性强化的充盈缺损块影,肿瘤瘤径为1-5cm,平均2.3cm。所有病例均可见虢人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和胰腺管的扩张,仅有1例伴胰体尾部的明显萎缩。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一指肠乳头部过来腹癌强化的肿块影,这对诊断乳头型壶腹癌是关键的CT征像。  相似文献   

3.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了解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 (动脉和门静脉 )增强扫描 ,层厚 1 0mm、螺距 1 0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 90ml,注射流率 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 30s和 70s。结果  1 8例肿瘤平均大小 5 3cm× 5 9cm× 6 2cm ,其中位于胰头9例、胰颈 4例、胰体尾 3例和胰尾 2例。平扫呈稍低密度 7例、低密度 3例、水样密度 2例和等密度6例 ,其中 4例可见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强化 1 3例 ,其中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各占 5例、环状强化为 3例。 9例胰头肿瘤中 ,1例胆管轻度扩张、3例胰腺管轻度扩张和 1例胰体尾轻度萎缩。本组病例中 5例胰腺周围血管受累。结论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螺旋CT动脉期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同时具有较少侵犯胰腺管和 (或 )胆总管及邻近血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提高CT对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的薄层螺旋CT多期扫描资料。螺旋CT采用常规平扫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即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s,70s和120s。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26个病灶,位于胰头部10个病灶,胰颈部5个病灶,胰体部3个病灶,体尾部4个病灶,胰尾部4个病灶,其中1例同时有两个病灶分别位于胰头和体尾部。肿瘤平均大小为4.0cm。14个病灶呈等密度;12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灶;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共18个病灶明显强化,其中6个病灶均匀强化,1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6病灶呈中等程度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肿瘤位于胰头者,2例出现了胆道和胰管扩张,胰体尾部萎缩,另1例仅出现胰管轻度扩张,1例肿瘤位于体部者出现远端胰管扩张伴实质萎缩。25例患者8例出现多发肝富血供转移灶,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肺和脊柱的多发转移,无胰周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例出现肿瘤邻近血管的侵犯,其余为邻近血管推移受压改变。结论: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多较大,富血供,常见钙化,较少出现周围血管及胰胆管直接侵犯,较少出现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丛侵犯,根据有无肝脏及其他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血管侵犯,进一步提示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SCT)表现特点.方法 35例原发性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行64排SCT多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包括胰头癌15例,胆总管癌9例,壶腹癌11例.对比分析其特征性的SCT征象.结果胰头癌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胆总管癌中,病灶均较局限,边界较清,平扫呈等密度,强化程度最明显,梗阻近端胆总管壁偏环形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较重;壶腹癌中,病灶呈圆形等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强化程度高于胰头癌,低于胆总管癌,胆管全程扩张,"双管征"的显示率为100%. 结论 64 排SCT多期扫描在原发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发挥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胆总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胆总管癌多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并通过曲面重组分析梗阻面胆总管的形态改变.结果 小胆总管癌相对于胰腺在平扫全部呈等密度,在动脉期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3例、高密度2例,在门脉期呈低密度1例、等密度3例、高密度11例,在延迟期呈等密度5例、高密度10例;肿瘤表现为胆总管壁局限性环形或偏环形增厚13例,管腔内结节2例;梗阻面胆总管呈突然狭窄型11例、截断型4例.结论 小胆总管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7.
硬化型肝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总结硬化型肝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证实的7例硬化型肝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30s开始动脉期扫描,70s开始门脉期扫描,另有4例加做3—4min的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平扫7个病灶均为低密度。动脉期6个病灶有轻度的不规则环形、点状或结节状强化,1例无强化。门脉期7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如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缘结节状强化或中心强化等,强化范围较动脉期增大。延迟期4个病灶仍有各种各样的强化表现。结论:硬化型肝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特殊,以早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为主,需认真与血管瘤及炎性假瘤鉴别,了解其CT表现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2例巨块型肝癌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强化,特点为肿瘤供血血管强化,结节型8例表现为病灶斑片状及边缘强化,肿瘤供血血管不明显,小肝癌5例为动脉期全瘤强化.强化后CT值可增加40HU以上,肝转移瘤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环形轻度强化,呈现典型“牛眼征”。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明确肿瘤血供和肿瘤生长方式与小肝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血供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为18~20s,门脉期为50~60s.结果:①原发性肝细胞癌4种肿瘤边缘CT征象分型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CT平扫显示边缘模糊的病灶,在门脉期大部分范围减小,而在动脉期范围不变.动脉期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够很好的展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点及其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脏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表现,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经临床证实25例,均作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平衡期和延迟期扫描,并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而肝脏无强化,形成鲜明的对比,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血管瘤CT特征为动脉期呈边缘性环状、结节样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向中心强化并充满病灶呈高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已作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并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