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女,55岁,以右上腹部间断性疼痛1年余入院。在院外经内科治疗好转后反复发作,半个月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当地诊所治疗缓解,为求诊治来我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胆囊多发细小结石、囊壁水肿、胆总管下段结石;胸部透视:主动脉弓钙化;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8×109/L;丙氨酸转氨酶(ALT)28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男,38yr,较胖。因右上腹部间断性疼痛3a,加重1d于2004-10入院。人院前门诊B超检查示:胆囊壁稍厚,壁毛粗,胆囊内有多枚大小不等之结石,其中最大1枚位于胆囊颈管,大小约1.8cm×1.5cm,肝内外胆管不扩张(未具体写清楚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的大小),肝内胆管无结石。入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在作好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次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给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前未再行B超检查,术中无第二助手,选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打开腹腔后见:胆囊体积稍大,壁增厚,轻度充血水肿,其内可及多枚小结石,胆囊颈管内有1较大之结石嵌顿,Calot三角区脂肪较厚,且水肿明显,分离胆囊动脉及胆囊颈管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6岁。主因右上腹痛2d入院。查体:腹膨隆,腹肌软,右上腹可触及胀大的胆囊,肝脾未及,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Murphy征阳性,肝区叩击痛,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术中见:胆囊增大,胆囊变薄约0.1cm,内为结石数枚。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3年、复发加重1d”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墨菲氏征阳性。B超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炎变,胆囊壁厚0.8~1cm。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16.9μmol/L,直接胆红素5.8μmol/L,白蛋白31g/L,ALT68U/L,AST87U/L,ALP110U/L,GGT56U/L。经消炎等治疗腹痛缓解,复查ALT、AST恢复正常,B超仍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炎变,胆囊壁厚0.8~1cm。经患者要求于入院后1W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约10cm×4cm×4cm大小,胆囊底部胆囊壁明显增厚致约1cm。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神经内分泌癌,类癌(低度恶性)。术后7d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4岁.因右上腹不适3个月余于2007年1月28日人院.患者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症状可自行缓解.B超示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伴胆囊壁不均匀增厚.术中见胆囊增大,囊腔内见一大小6 cm×5 cm ×4cm的结节性肿块及多枚结石.  相似文献   

6.
柏宇 《四川医学》2002,23(1):106-107
患者 ,女 ,38岁。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 6 年 ,加重伴疼痛 1 年入院。疼痛多在进高脂饮食后发作 ,伴右肩部放射痛。曾多次在本院及外院 B超检查为胆囊息肉。入院查体 :右上腹轻压痛 ,无肌紧张、反跳痛。B超检查 :胆囊底部约 0 .5 cm× 1.0 cm息肉 ,胆囊壁稍毛糙 ,壁厚 0 .3c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 年,加重10日”于2004年4月26日入我院。体查:腹肌无紧张,右上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莫菲征阳性。B超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壁厚0.5cm。入院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经过:于2004年4月27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术中见肝胆囊三角区炎性水肿,粘连较重,辨认胆囊管及附近解剖关系困难。为避免正常组织热损伤,关键部位不用电凝,  相似文献   

8.
巨大胆囊1例     
患者,男,56岁,右上腹隐痛10天,加重1天。曾在当地诊所给予口服"消炎利胆片"好转,1天前疼痛加重,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小便深黄,大便无明显异常。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全腹软,右上腹部压痛,右下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约15cm×10cm,质中,活动好,可推至右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大小13.5x4.6cm(注:术中证实B超检查有误),壁厚0.35cm,囊内透声欠清晰,可见细密光点漂浮,胆总管内径1.5cm,壁毛糙,回声增强,胆总管胰头段可见大小1.8x1.1cm的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B超诊断:胆囊积液,胆囊炎性改变,胆汁粘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壁毛糙,炎性改变。入院诊断:1、急性胆囊炎;2、胆总管结石。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手术顺利。术中完整切除胆囊,发现胆囊大小约32cm×10cm×8cm,呈"哑铃形",中间较细,轻度扭转(见图1-3)。切开胆囊,壁厚0.4cm,胆汁约600ml,为灰白色浑浊液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0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疼伴恶心、呕吐4年,加重2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B超示:胆囊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及胆总管内均见点状光团,考虑结石可能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1×109·L-1,中性粒细胞0.91,谷丙转氨酶155U·L-1。临床诊断:(1)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见胆囊体部增厚明显,张力高,肝脏呈瘀胆改变无结节,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cm,小肠内积血胆囊减压见较多血液涌出不止,切除胆囊后控查胆总管取出较多血凝块,并见小结石1枚,约0.3cm…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0余年,加重4天入院。症状发作时伴发热,无黄疸,曾以“胆囊炎”治疗,效果欠佳。无家族胆道病史及内脏转位病史。入院查体:T36.8℃,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心尖波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心浊音界位于左胸。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弱阳性,右肋弓下扣痛明显。肝浊音区位于左季肋部,胃泡鼓音区位于右季肋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示肝内胆管结石(多发),胆囊大,胆囊壁水肿。CT证实为腹腔脏器先天转位,左旋心。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多发结石并“肝原右叶”胆管感染。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9岁,因2年前每当进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疼痛向右背部放射,无发热寒战及黄疸,无恶心、呕吐、泛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大小5.8cm×1.7cm,壁毛糙,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见图1),胆总管内径3.8cm,呈囊状扩张显示长度10cm,壁欠光滑,其内可见数枚米粒样大小的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见图2),肝脏胰腺扫查未见异常。超声诊断:(1)胆囊炎;(2)胆总管囊状扩张伴多发结石、胆总管炎。临床给予抗炎、利胆及对症治疗,4日后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胆总管直径约2.4cm,管壁增厚,内取出结石4枚,大小约0.6cm×0.5cm×0.5cm。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 ,39岁 ,以右上腹疼痛伴发热、黄染 2 d于 2 0 0 0年1月 3日收入院。患者 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 ,无放散 ,无恶心、呕吐 ,曾用消炎药治疗 ,症状无好转。近 2 d来 ,患者疼痛加剧并发热 ,体温达 38℃以上。查体 :患者巩膜及全身皮肤中度黄染 ,腹平软 ,右上腹部压痛 ,可触及肿大胆囊 ,莫菲征阳性。 B超所见 :胆囊增大 ,约 9.8cm× 4.7cm,壁增厚约0 .6cm,回声模糊。于胆囊后壁处可见密集偏强光点沉积 ,后方声影不明显 ,改变体位时光点界面有所改变。胆总管内径胆汁透声不佳。肝脏实质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 :胆…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2岁,因右上腹剧烈持续性疼痛伴呕吐一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腹部柔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症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增高。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大小:6.3 cm×3.2 cm,壁毛糙。于胆囊体部见一处折叠,折叠远端胆囊底部腔内可探及数枚强回声光团(见图1),大者约1.3 cm,其后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而折叠近端胆囊腔内见盘曲呈“麻花状”的管状强回声,宽约0.5 cm,并可见快速蠕动。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内径0.6 cm,壁光滑。肝脏、胰腺未见异常。超声诊断:①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②胆囊活蛔虫。临床予以抗炎、对症治疗。2天后进行胆囊切除术。术后见胆囊内3枚胆结石,并可见两条分别长50 cm及30 cm的尚存活的蛔虫(见图2)。图1胆结石及活的蛔虫图2术后蛔虫、胆结石及胆囊讨论胆囊蛔虫系肠道蛔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钻入胆道,然后进入胆囊所致,儿童多见,而72岁高龄者实属罕见,并且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活蛔虫者更少见。其临床特点是右上腹剧烈绞痛而体征却不明显。虫体可引起胆道机械性阻塞和细菌感染,黄疸通常少见。胆囊结石、胆囊蛔虫的诊断,超声显像比其他任何方法更为简便、实用而有效,准确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4.
胆囊管缺如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51岁.因右上腹伴右肩背部放射痛,间歇性发热3日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80次/min,血压128/68mmHg.巩膜、皮肤无黄染,胆囊区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9×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4.2×109/L,中性0.65.肝功能总蛋白85g/L、白蛋白41g/L、球蛋白44g/L、总胆红质20.1μ mol/L、直接胆红质10.5 μ mol/L、碱性磷酸酶82IU/L、谷丙转氨酶78IU/L、谷草转氨酶56IU/L.B超显示胆囊100mm×44mm,壁毛糙、厚7mm,囊内见多枚结石回声,大者19mm×20mm伴声影,胆总管上段直径7~8mm、内未见结石.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肿大,12cm×5cm×5cm大小,充血水肿,囊壁明显增厚,Calot三角区成团块状.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4岁。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伴右肩胛部放射痛 7年入院。 7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部。伴畏寒、发热、恶心和呕吐 ,无黄疸。经抗炎、解痉等治疗 ,症状缓解。超声波检查发现胆囊内强光团伴声影。以后每遇脂餐或饱食后 ,上述症状复发。多次超声波检查均发现胆囊内结石影。长期服“溶石”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 :T37.4℃ ,P90次 /分 ,R2 0次 /分 ,BP15 /10 k Pa,W37kg。皮肤无黄染 ,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 ,莫非征 (- )。 B超示胆囊内充满光团伴声影 ,胆总管0 .8cm ,其内无结石…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4岁,入院前2年来感觉右上腹部不适,无发热、无黄疸、无消瘦等,曾在多家医院按"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外院B超提示胆囊息肉.笔者所在医院B超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剖开胆囊见胆固醇性结石附着于胆囊壁,约4 mm×5 mm,胆囊送病理检查,病理回报提示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瘤样增生,术后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9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伴畏寒,尿黄,症状发作1天于1984年12月22日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巩膜可疑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柔软,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Murphy氏征( ),无腹部包块.B型超声图检查示胆囊炎伴多发结石.临床诊断:胆囊炎、胆石症. 于次年1月10日行胆囊切除术和总胆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胆囊约10×4×4 cm~3,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7岁,汉族.因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以“急性胆囊炎”收住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腹泻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平坦,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糖及血淀粉酶正常。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胆囊内多发结石.施行魁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普遍性增大,质地稍硬,未发现明显的孤立结节,胃幽门部下方大网膜内见一3.5em×1.5cm×1.0cm的紫色条状包块,与胃壁无连接.  相似文献   

19.
胃类癌1例     
李安荣  梁红 《广东医学》2004,25(5):574-574
患者,女,6 5岁,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胃镜发现幽门梗阻,遂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囊增大,可摸到结石;胃幽门处充血、水肿,有瘢痕形成,施行胆囊及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标本所见:胆囊大小8 5cm×4cm×3cm ,囊壁厚0 1cm ,胆囊内纳有草绿色黏稠胆汁及黄豆大结石1枚,黏膜皱襞  相似文献   

20.
刘文婷 《中国民康医学》2014,(13):F0003-F0004
<正>病例1:患者,女,56岁,上腹部饱胀不适6年,近日高脂饮食后疼痛。超声声像图示(图1):胆囊大小8.1cm×3.3cm,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最厚处0.9cm,增厚的壁内见多个小无回声。超声诊断:胆囊炎,胆囊腺肌症(局限型)。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病例2:患者,女,60岁,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2月余。超声声像图示(图2):胆囊大小4.9cm×2.7cm,壁增厚,最厚处0.6cm,壁间见多个强回声斑,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